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像打仗,父母如何籌畫作戰方案?

很多時候父母都在說:我和我的孩子每天都像在打仗……

從孩子出生那刻起、夜奶、打疫苗、生病、睡覺、進輔食, 折騰的媽媽憔悴爸爸心累,

好不容易熬過了這段時間, 孩子開始上幼稚園, 問題又來了……

分離焦慮、不適應新環境、起床氣、遲到、與小朋友發生衝突……爸爸媽媽幾乎充當了24小時消防員, 每天都在“現場”或“遙控”滅火……

孩子慢慢長大後, 爸爸媽媽們覺得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然而:學習習慣差、學習成績不如意、課外輔導班、激烈的競爭, 丟不開手的電子遊戲……父母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更重要的是, 孩子越來越有主意了……

至於父母們談之色變的青春期更不用說了……

從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看來, 教育真的是每天都在打仗, 然而, 這場戰爭中的交戰雙方並不是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教育者……

在教育的這場戰鬥當中, 真正的交戰雙方他們是誰呢?

如果戰鬥的雙方一定要存在的話, 那它是兩個方面:

一方是孩子、父母、教育者, 是全社會的人;

另外一方卻是我們所有人的懶惰、無知、自以為是和控制欲, 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戰鬥的雙方。

所有的從容不迫背後

都有我們看不見的艱辛付出

我見過一個非常用心的媽媽,

她的女兒現在已經在美國工作了。

她女兒在美國求學的期間, 媽媽做了特別特別多認真和仔細的工作。

她能做到什麼樣呢?比如說她的孩子在美國的高中要進行選修課程。

她可能有五種選擇, 那應該選什麼呢?這個媽媽就自己把美國這個學校的課程都研究透徹。

於是, 她心中有三個方案

a可以選擇什麼樣的搭配

b選擇什麼樣的搭配

c選擇什麼樣搭配

但她並沒有直接把她的想法告訴她的女兒, 而是讓她的女兒, 在並不知道媽媽已經給她做了一個保險方案的情況下, 自己從頭去摸索。

直到最後, 孩子的選擇和她其中一個方案是一樣的。

但是這位媽媽也沒有去邀功, 更沒有讓女兒知道她做了這樣的準備。

解決問題型父母

和長期發展型父母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有兩類父母:

一類是解決問題型的父母

一類是滿足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的父母

解決問題型父母:

當孩子行為出現問題, 或者當他意識到, 孩子心理和能力發展受到障礙, 或者影響別人, 他們才會想到要解決問題。 這樣的父母往往是事態發展到一定情況後才想到要解決問題。

長期發展型父母:

時刻研究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需要, 跑在孩子前面, 看到隨著年齡變化孩子成長中需要什麼, 給他們提供和創造機會。

解決問題型父母看起來更像消防員, 往往因為孩子打人了、不好好學習了、被人欺負了、不願意上課了, 所有問題都是出現在眼前, 必須要解決, 這種類型的父母經常是抓狂的。


有時候他們也會看起來很輕鬆, 因為他們只有在問題發生之後才想起來去處理, 在問題隱藏的潛伏期, 卻沒有一雙“慧眼”提前發現問題。

長期發展型父母相比較解決問題類型的父母來說, 考慮問題會更長遠。 他們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更好釋放自己的情緒, 家庭裡建立一定溝通模式, 父母成為孩子的傾聽對象, 並能瞭解孩子內心真正想法。

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佈局, 布的是什麼局?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應該獲得什麼, 需要真正的學習什麼?這類父母是鎮定的, 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在哪個階段發生什麼問題是正常的, 而不會發生抓狂現象。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長期發展型父母,然而,鎮定和從容不迫背後依靠的是什麼呢?

是瞭解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需要,在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滿足孩子年齡段所需要的支援和説明。

瞭解成長需要的背後又是什麼呢?是成長的規律、是科學、系統、有效的方法。

這個方法從哪來?它不是道聼塗説、也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歷史經驗。

它需要經過系統理論的學習後,不斷實踐、不斷驗證、不斷改變的過程。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長期發展型父母,然而,鎮定和從容不迫背後依靠的是什麼呢?

是瞭解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需要,在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滿足孩子年齡段所需要的支援和説明。

瞭解成長需要的背後又是什麼呢?是成長的規律、是科學、系統、有效的方法。

這個方法從哪來?它不是道聼塗説、也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歷史經驗。

它需要經過系統理論的學習後,不斷實踐、不斷驗證、不斷改變的過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