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段時期,地球是個大”雪球“!

你能想像出:有段時期, 整個地球幾乎被凍成了一個大雪球嗎?乾燥的空氣磨蝕著蒼涼的陸地, 廣袤的大洋被全部凍結。

沒錯, 這就是新元古代的“雪球事件”, 整個地球46億年的極寒紀元。 那麼, “雪球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雪球事件, 發生在距今七億年前。 七億年, 在歷史的長河中, 實在是一個頗為尷尬的節點。 對地球誕生的原點來說, 它足夠漫長。

40億年的光景, 早已讓地球演化成了一個成熟的行星, 它有了板塊構造, 有了穩定的大氣, 有了遍佈海洋的簡單生命, 一切看上去早已井然有序。 然而, 對於站在時空這頭的我們, 七億年又顯得足夠遙遠, 遙遠到比寒武紀生物大爆發還要早上兩億年。

那個時候, 不僅恐龍們的中生代是遙遙無期的未來, 甚至連三葉蟲和角石也尚未登上地球舞臺。 只有藍藻等單細胞動物, 統治著當時那尚未喧囂的海洋。 這些層層疊置的藻類遺跡, 是後世唯一可以回溯至此的生命印記。

雖然並不熱鬧, 但這幅光景, 好歹洋溢著一顆宜居帶內的星球該有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 全球冰川就這麼突如其來地塵封了一切。

首先從兩極開始, 冰川逐漸向低緯度進軍, 直至把熱帶的暖風與浪花, 全部凝固在肅殺的極寒中, 然後逐步冰封了整個地球。

雪球事件來去匆匆, 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記後, 便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溫暖中。 在此後數億年的時光裡, 它再也未曾重現, 以至於人們直接用“成冰紀”來命名地球歷史上這段非同尋常的時期。

既然地球“變成”了一個大雪球, 那它後來是如何恢復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既不是太陽, 也不是撞擊的天體, 而是地球自己。 不要忘了, 這是一顆有著活躍內動力的熱行星。 而這份終將表現出來的力量, 叫做火山作用。 此時, 火山作用的淨輸入便顯得尤為突出了。

火山持續溢氣,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越聚越多, 當它們的比例重新豐富到足以封存陽光, 使平均溫度能夠重回冰點之上時, “白地球”便開始融化了。 久違的藍海出現, 生命的家園也在復蘇。

那未來, 地球還會出現雪球事件嗎?

實際上, 我們還無法預測那麼長遠的未來,但不妨讓我們對文明自身的抵禦機制報一份謹慎的樂觀。就算雪球歸來,這顆星球也早已不再是單細胞的世界。

不過,在把籌碼押給人類之前,至少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當生態災難的魅影開始出現時,有人指著它說:“瞧,這是我們自己一手釀成的災難。”

我們還無法預測那麼長遠的未來,但不妨讓我們對文明自身的抵禦機制報一份謹慎的樂觀。就算雪球歸來,這顆星球也早已不再是單細胞的世界。

不過,在把籌碼押給人類之前,至少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當生態災難的魅影開始出現時,有人指著它說:“瞧,這是我們自己一手釀成的災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