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礦冶人物:黃樹勳——“礦業領域的大禹”

黃樹勳, 礦山防治水工程專家, 從事礦山地下水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工作四十餘年, 在防治岩溶礦床大範圍地下水害、大面積地表塌陷、海邊採礦海水淹礦等防治技術及被淹礦井恢復技術的研究中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濱海礦床上展示身手

三山島金礦

山東省是我國的黃金大省, 沿海分佈著幾個中央部屬的大礦, 其中三山島金礦是我國開採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金礦, 但每晝夜2萬多噸的地下水導致礦山基建階段就曾三次淹井, 邀請諮詢的外國專家認為, 海水直接威協礦井, 礦山前景不樂觀。 冶金部黃金局決定進行海邊採礦防治水技術的全國聯合攻關, 並由黃樹勳擔任技術負責人。 黃樹勳通過對地下水補給礦井途徑的研究發現:70%的礦井水是海水通過海床上發育的斷裂構造進入礦井的,

它是淹井事故的主因, 其次是地面滲入和節理裂隙形成的網路式地下水補給通道, 由於其分佈廣泛也有相當的規模。 由於礦山採用膠結充填採礦法, 地下水的淋濾作用往往致使充填料中的膠結材料被水排走, 因此礦山要求, 一不能淹井, 二不能讓採礦中地下水不能大於每小時5噸, 面對如此高的要求, 他團結多個合作單位開展聯合攻關, 制定了“查、防、治結合”和“疏堵結合, 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

利用現代物探技術和研究方法, 首先查清導致淹井的斷層發育部位, 利用現有的3號穿脈巷道鑽透斷層, 直到斷層水大多從孔內匯出後用注漿技術將斷層注漿封閉, 基本消除以管道流式進入礦井的導水構造後,

在100余米的巷道長度內進行岩石裂隙的予注漿封堵, 同時在采場下部運輸巷道中打淺水孔將采場內地下水位降到采場以下, 確保采場不受地下水沖刷的影響,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 園滿完成了試驗任務, 為礦山在開工9年後終於安全達產做出了貢獻, 該技術1992年獲國家黃金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並在類似的濱海礦床——望兒山金礦建設開發中推廣應用。

千米深井下突破極限

冬瓜山銅礦全景

隨著淺部資源開發日漸稀少, 千米深井已不少見, 銅陵有色公司冬瓜山銅礦主豎井設計深度1200余米, 掘至996米深進工作面灰岩突水, 淹沒深達800余米, 水壓8兆帕, 水量每小時近2000餘噸。 銅陵有色公司經過反復強制排水失敗後, 決定在全國招標, 要求一次成功, 恢復礦井建設。 黃樹勳根據在山東張家窪鐵礦曾取得淺井治水的成功經驗, 在面臨8兆帕的罕見深井和高壓、人又不能接近井底的情況下, 決定採用地面拋碴, 地面注漿的辦法封閉井底出水點;並研製成功可自動缷料的拋碴吊桶,

可順利通過深井障礙定點缷碴;用深井單管射漿器和漿位監測器可以控制射漿方向, 掌握漿液在碴堆中充塞位置;地面建立造漿系統, 保證漿液濃度;20小時連續注漿順利通過Ф36毫米的輸漿管注漿未發生堵塞, 為一次成功注漿創造了條件, 否則千米深井下難予處理, 終於取得一次成功封底的效果, 為後繼人員下井恢復工作面施工提供了可能。 為我國深井施工中難以完全避免的水害影響提供了一種簡便、可靠, 又快又好的新工藝, 該成果1998年榮獲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

湘中煤田是個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煤田, 生產中的礦井反復發生淹井事故, 對於煤炭資源不算豐富的湖南省來說是個大問題, 應省煤炭廳和湘潭市煤炭局之邀,以王家山煤礦列家橋礦井為例開展被淹礦井恢復技術研究工作。該井在採煤巷道掘進中揭露了含水豐富的茅口灰岩,出水點在地下170米,每小時湧水量高達三千多噸,同時溶洞泥湧入堵塞坑道300余米,水量大、含泥多,多次排水失敗,只能在地面打鑽注漿封堵出水點成功後方可能恢復井內作業。此前曾花鉅資請外省隊伍支援鑽探,未能打中出水點,宣告失敗。

為此,黃樹勳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問題,經過計算製作了地下定點爆破炸彈,一次爆破成功,利用老鑽孔,經過六個晝夜的連續注漿取得成功,既解決鑽孔定向不准的難題,又克服了采場巷道測量精度不高的通病,開創了一孔注漿恢復礦井的先例,後在盛家山煤礦230米以下突水淹井的處理工程中又一次取得了地面定向鑽進一孔注漿成功。為處理生產礦山地下水淹井治理技術尋求到一種高效的又快又省的新方法。經過多年一系列礦井淹井事故處理的工程實踐,逐漸形成礦山治水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為我國礦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為礦業建設保駕護航的新技術新方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

黃樹勳同志一生從事礦山安全技術,特別是治理水害技術研究工作,這項工作既是決定礦山命運和效益的重要領域,同時又是保護礦工生命安全的大事,為此他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他一貫堅持礦山技術的研究必須以現場為基地,礦山生產才是檢驗科研成敗的唯一依據,四十餘年他堅持克服一切個人和家庭的困難,親歷親為和團隊同志堅持高山地下的艱苦試驗,他和他的家庭為此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一九七二年,接冶金部指示要他三天內趕到山東張家窪鐵礦負責處理南風井淹井事故,當時他愛人患脈管炎從工作單位請假臥床休息不能下地,小女孩四歲,剛從邵陽農村送到長沙,說一口家鄉話,院長談話後他毅然接受了任務,愛人由研究室派人照顧,他身背十斤大米和小孩的衣服,抱上孩子就出發了,孩子放在招待所。他每天早出晚歸,走四十分鐘到工地,孩子自己呆在招待所,一次到外面去玩,從腳手架上摔下,滿臉是血。還有一次坐到了廁所大使器裡,渾身的大便不能上床,竟然在屋裡地上睡著了。

面對如此困境,仍未動搖他堅持親臨工地試驗指揮工作,經過三個月的奮鬥園滿完成了任務,才背著孩子回家。愛人生孩子、老父去世都正是他在試驗現場緊張工作之時,他只能堅守崗位,是周圍的同事給了他關心和支持才能安然度過,對老父親沒能見上一面,至今仍感遺憾,只有在科研工作上有一點成績時才是最大的安慰。黃樹勳同志曾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先進科技工作者、1997年獲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他繼任了大禹的工作,但重用要的是他繼任了大禹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工作態度。四十餘年他堅持克服一切個人和家庭的困難,堅持礦山技術的研究必須以現場為基地,礦山生產才是檢驗科研成敗的唯一依據,他正是以這樣的工作態度為我國礦冶發展掃除了一個又一個阻礙,也是以這樣的科研態度,綻放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主要論著

1. 黃樹勳.注漿技術在中國淹井恢復工程中的應用,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學報,1989(2).(英文)

2. 黃樹勳.中國金屬礦山防治水技術的現狀與未來,北京,第十五屆世界採礦大會論文集,1997.(英文)

3. 常鄺彥(即黃樹勳).帷幕注漿,北京,科學技術,第二期,1972年

4. 黃樹勳.水口山鉛鋅礦鴨公塘礦區大型帷幕注漿技術的研究,長沙礦山研究院季刊,第七卷,第四期,1987.

應省煤炭廳和湘潭市煤炭局之邀,以王家山煤礦列家橋礦井為例開展被淹礦井恢復技術研究工作。該井在採煤巷道掘進中揭露了含水豐富的茅口灰岩,出水點在地下170米,每小時湧水量高達三千多噸,同時溶洞泥湧入堵塞坑道300余米,水量大、含泥多,多次排水失敗,只能在地面打鑽注漿封堵出水點成功後方可能恢復井內作業。此前曾花鉅資請外省隊伍支援鑽探,未能打中出水點,宣告失敗。

為此,黃樹勳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問題,經過計算製作了地下定點爆破炸彈,一次爆破成功,利用老鑽孔,經過六個晝夜的連續注漿取得成功,既解決鑽孔定向不准的難題,又克服了采場巷道測量精度不高的通病,開創了一孔注漿恢復礦井的先例,後在盛家山煤礦230米以下突水淹井的處理工程中又一次取得了地面定向鑽進一孔注漿成功。為處理生產礦山地下水淹井治理技術尋求到一種高效的又快又省的新方法。經過多年一系列礦井淹井事故處理的工程實踐,逐漸形成礦山治水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為我國礦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為礦業建設保駕護航的新技術新方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

黃樹勳同志一生從事礦山安全技術,特別是治理水害技術研究工作,這項工作既是決定礦山命運和效益的重要領域,同時又是保護礦工生命安全的大事,為此他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他一貫堅持礦山技術的研究必須以現場為基地,礦山生產才是檢驗科研成敗的唯一依據,四十餘年他堅持克服一切個人和家庭的困難,親歷親為和團隊同志堅持高山地下的艱苦試驗,他和他的家庭為此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一九七二年,接冶金部指示要他三天內趕到山東張家窪鐵礦負責處理南風井淹井事故,當時他愛人患脈管炎從工作單位請假臥床休息不能下地,小女孩四歲,剛從邵陽農村送到長沙,說一口家鄉話,院長談話後他毅然接受了任務,愛人由研究室派人照顧,他身背十斤大米和小孩的衣服,抱上孩子就出發了,孩子放在招待所。他每天早出晚歸,走四十分鐘到工地,孩子自己呆在招待所,一次到外面去玩,從腳手架上摔下,滿臉是血。還有一次坐到了廁所大使器裡,渾身的大便不能上床,竟然在屋裡地上睡著了。

面對如此困境,仍未動搖他堅持親臨工地試驗指揮工作,經過三個月的奮鬥園滿完成了任務,才背著孩子回家。愛人生孩子、老父去世都正是他在試驗現場緊張工作之時,他只能堅守崗位,是周圍的同事給了他關心和支持才能安然度過,對老父親沒能見上一面,至今仍感遺憾,只有在科研工作上有一點成績時才是最大的安慰。黃樹勳同志曾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先進科技工作者、1997年獲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他繼任了大禹的工作,但重用要的是他繼任了大禹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工作態度。四十餘年他堅持克服一切個人和家庭的困難,堅持礦山技術的研究必須以現場為基地,礦山生產才是檢驗科研成敗的唯一依據,他正是以這樣的工作態度為我國礦冶發展掃除了一個又一個阻礙,也是以這樣的科研態度,綻放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主要論著

1. 黃樹勳.注漿技術在中國淹井恢復工程中的應用,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學報,1989(2).(英文)

2. 黃樹勳.中國金屬礦山防治水技術的現狀與未來,北京,第十五屆世界採礦大會論文集,1997.(英文)

3. 常鄺彥(即黃樹勳).帷幕注漿,北京,科學技術,第二期,1972年

4. 黃樹勳.水口山鉛鋅礦鴨公塘礦區大型帷幕注漿技術的研究,長沙礦山研究院季刊,第七卷,第四期,198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