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余慶三人入選“黔北工匠”,快來為他們投票,最後三天

活動簡介

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挖掘培養一批長期奮戰在生產一線, 愛崗敬業、技藝精湛、精益求精、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的優秀技能人才,

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工匠、讚美工匠、爭當工匠”的良好氛圍。 市人才辦在全市範圍內啟動了“尋找我身邊的黔北工匠”活動。

根據《“尋找我身邊的黔北工匠”活動方案》要求, 現正進行社會公開網路投票、專家評審, 最後提請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20名左右“黔北工匠”。 評選結束後, 對獲評對象統一授予“黔北工匠”證書。

經過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對申報人選進行初審, 余慶縣有三位代表參加評比, 一起為他們投票吧。

一、投票途徑

搜索微信公眾號“遵義市人才辦”或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後, 直接點擊下方“黔北工匠”按鈕, 打開“尋找我身邊的黔北工匠活動”介面選擇(18號 劉顯明)(20號 吳廷付)(31號 黃澤富)參與投票。

二、投票規則

活動期間, 每24小時同一微信號可投票一次, 每次最多可選投15位侯選人;

網路投票起止時間為2018年1月18日12:00至1月31日12:00。

(18號 劉顯明)

劉顯明, 男, 1973年出生, 余慶縣玉笏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技師。 一直從事苦丁茶、 綠茶加工, 長期奮鬥在生產第一線, 愛崗敬業,

潛心專研茶葉加工技術, 不斷勇於創新, 追求卓越。 親自主持研發的苦丁翠芽、苦丁珍珠茶、苦丁紅寶石、苦丁球茶等十多個新產品中, 有2項發明專利, 6項實用型專利。 2015年4月獲余慶縣首屆“苦丁茶杯”二等獎, 2016年全國手工綠茶製作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7年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遵義綠杯”優秀獎。

(20號 吳廷付)

吳廷付, 男, 1962年出生, 余慶縣綠野茶葉加工廠總技師。 一直從事茶葉加工, 2015年4月榮獲余慶縣首屆“苦丁杯”採茶及手工制茶技能大賽手工扁形綠茶比賽一等獎, 2016年5月榮獲‘林達杯’貴州遵義第三屆職工茶技能大賽手工捲曲綠茶項目比賽二等獎, 2016年9月遵義市“金牌工人”榮譽稱號, 在2017年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賽暨“遵義綠杯”全國手工綠茶製作技能製作大賽中榮獲個人優秀獎。

(31號 黃澤富)

黃澤富, 男, 1948年出生, “泥牛黃”工藝品的創始人,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省旅遊產品研發中心專家、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貴州名匠、貴州省陶瓷藝術大師, 酷愛泥塑, 尤以泥塑牛為最, 其作品形態逼真, 惟妙惟肖。

黃澤富在追求泥塑藝術創作的道路上, 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窮極一生, 執著不倦的追求。 “老人拉著牛兒犁著地、馬兒駝著乾糧、美麗的少女梳著頭……”這些泥塑展品活靈活現, 栩栩如生。 他青年時便開始獨立創作, 在艱苦的環境中學習泥塑。 建立小作坊,從學藝生存到經營小作坊,以此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種種艱苦條件下,純粹依靠自身對泥塑手工藝品的熱愛,勇於探索、創新,經數十年的藝術鍛造,終於創造了“泥牛黃”泥塑系列藝術品的手工捏制獨特風格,終於從走街串巷叫賣到現在等客上門採購。其代表作有1978年塑造的《核桃》、《板栗》、《荸薺》、《葵花籽》、《花生》、《菱角》,這些作品在全國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和內銷工藝品交流會上展示,被中外友人譽為“以假亂真”的傑作;1982年塑造的《王昭君》、《西施》在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屢受好評。1987年應貴州省科技開發公司的邀請,為西安兵馬俑陳列館塑一大型兵俑,高2.4米,形色古樸、形如真俑。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生產的作品已具多樣化、規模化,2006年以來,部分作品分別獲得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特、一、二、三”等獎數次,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文化旅遊產品博覽會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優秀獎、一等獎”數次,2011年獲貴州省陶瓷設計藝術作品展銀獎,2013年獲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銀獎,2016年獲中國(張家港)第二屆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菊獎”評選活動金獎。其創作的微型精品泥塑牛小到3釐米,其纖細的牛毛放到顯微鏡下,清晰可辨,神彩奕奕,達到了非常逼真的藝術高度;其創作的系列民間人物泥塑,在創作上採用變形、刻畫、陰刻、鏤空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民間文化風格;在瓜果系列泥塑作品中,創作的板栗、花生、葵花等,其形、色、狀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水準,填補了中國非彩和本色燒制的空白,形成了原生態藝術風格,創造出貴州“泥牛黃”獨具特色的手工泥塑藝術文化。

在全省“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製作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活動中先後獲遵義組委會“遵義名匠”特等獎、其作品《景點磚雕》獲“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設計“遵義名創”一等獎,獲省組委會“貴州名匠入圍獎”、“貴州名匠一等獎”等。

黃澤富以雕、塑、捏等藝術再現新石器時期代物件,一把刻刀,雕琢世間萬物、人生百態。其作品先後被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收藏;國內一些美術院校的教授把他的泥塑牛當藝術精品收藏;美國紐約唐人街也擺放有他的泥塑牛;我國出口的茅臺酒,酒盒內均配有其泥塑小水牛一頭……

建立小作坊,從學藝生存到經營小作坊,以此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種種艱苦條件下,純粹依靠自身對泥塑手工藝品的熱愛,勇於探索、創新,經數十年的藝術鍛造,終於創造了“泥牛黃”泥塑系列藝術品的手工捏制獨特風格,終於從走街串巷叫賣到現在等客上門採購。其代表作有1978年塑造的《核桃》、《板栗》、《荸薺》、《葵花籽》、《花生》、《菱角》,這些作品在全國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和內銷工藝品交流會上展示,被中外友人譽為“以假亂真”的傑作;1982年塑造的《王昭君》、《西施》在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屢受好評。1987年應貴州省科技開發公司的邀請,為西安兵馬俑陳列館塑一大型兵俑,高2.4米,形色古樸、形如真俑。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生產的作品已具多樣化、規模化,2006年以來,部分作品分別獲得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特、一、二、三”等獎數次,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文化旅遊產品博覽會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優秀獎、一等獎”數次,2011年獲貴州省陶瓷設計藝術作品展銀獎,2013年獲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產品博覽會銀獎,2016年獲中國(張家港)第二屆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菊獎”評選活動金獎。其創作的微型精品泥塑牛小到3釐米,其纖細的牛毛放到顯微鏡下,清晰可辨,神彩奕奕,達到了非常逼真的藝術高度;其創作的系列民間人物泥塑,在創作上採用變形、刻畫、陰刻、鏤空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民間文化風格;在瓜果系列泥塑作品中,創作的板栗、花生、葵花等,其形、色、狀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水準,填補了中國非彩和本色燒制的空白,形成了原生態藝術風格,創造出貴州“泥牛黃”獨具特色的手工泥塑藝術文化。

在全省“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製作能工巧匠選拔大賽活動中先後獲遵義組委會“遵義名匠”特等獎、其作品《景點磚雕》獲“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設計“遵義名創”一等獎,獲省組委會“貴州名匠入圍獎”、“貴州名匠一等獎”等。

黃澤富以雕、塑、捏等藝術再現新石器時期代物件,一把刻刀,雕琢世間萬物、人生百態。其作品先後被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收藏;國內一些美術院校的教授把他的泥塑牛當藝術精品收藏;美國紐約唐人街也擺放有他的泥塑牛;我國出口的茅臺酒,酒盒內均配有其泥塑小水牛一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