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嘻哈倒下了,國產潮牌站起來

“花出的每一分錢,

都是在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2018年第一件吊詭的事情, 就是嘻哈音樂在國內曇花一現的境遇, 面對強勢的主流標準, 他們想要逐漸融入大眾文化的目標, 暫時遭受挫敗。 儘管中國本土嘻哈仍然不成熟, 但圍繞街頭文化而來的各種潮流產業, 在過去的數年中, 慢慢地接受著市場的考驗。 很難說沒有了嘻哈音樂和街頭文化, 所謂的潮牌還能否更好地繼續生存下去。

這個時間節點上, ELLEMEN 走訪了武漢、廈門、深圳三地六個“國潮”品牌。 這三個城市代表了“國潮”在北上廣外最新興的勢力, 在摸索中,

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國潮”的理解和期待。

“無論國潮怎麼樣, 能賣貨是真的”

“國潮”這個叫法什麼時間、從何叫起, 就算行業中人也答不上來。 “近幾年吧。 ”大家說。 “國潮”就是中國的或國產的“潮牌”, 與歐美和日本的“潮牌”相對應。 “以前都管我們叫中國原創設計品牌。

”Roaringwild的創始人之一Mimi回憶說。

無論怎麼叫, 能賣貨是真的。 2017年“雙十一”, 不少“國潮”品牌當天的營業額與往年相比都有了大幅提升, 甚至翻番。 有潮流媒體報導, 四個處於發展階段的國內品牌在“雙十一”當天銷售額都遠超一百萬, 達到了預期中的目標, 總客單數量在3000單到5000單不等;而處於初始階段的品牌, 當天營業額度也接近十萬元。

2016年, 阿裡巴巴評估“國潮”板塊線上成交量達到三億元以上(含品牌店鋪、代理商等), 2017年的“雙十一”無論成交額還是物流訂單數, 都比前一年有了大幅增長, 即使簡單地以物流提升比例來計算, 2017年“國潮”銷售額可能達到將近四億元的成交量。

雖然對優衣庫等一些大品牌來說, 四億元還不到“雙十一”一天的線上成交額,

但“國潮”剛剛起步幾年, 名頭響亮的屈指可數, 而且幾乎都是工作室規模, 最大的能有二十多人, 小的三五個人, 盈利能力相當可觀。 況且從增長速度來看, 無疑是服裝業細分領域最好之一。

“國潮”的走紅既符合了大趨勢, 也借助了一些幸運的契機。

年輕人的消費喜好越來越多元化, 他們需要更有個性的產品, 除了產品本身的功能和品質外, 更看中產品背後的文化, 相信“花出的每一分錢, 都是在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此外, 這些“國潮”品牌一開始就根植於互聯網, 利用新興的社交媒體打品牌、做宣傳, 借助淘寶平臺以極低的運營成本賣貨。 本來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幾年過去, 社交媒體成為年輕人獲取訊息最重要的管道, 而網購成為了全民運動。

◼︎因綜藝節目大火的歌手Gai

選秀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的火爆也為這場浪潮推波助瀾, 這些新時代的英雄人物和偶像, 有些早就是“國潮”的消費者, 這次借助節目和社交網路, 他們在穿衣上的選擇為更多年輕人所熟知。 據稱, 《中國有嘻哈》的團隊正在籌備新的綜藝節目《中國有街舞》, 以街頭文化為核心的青年文化近年都會是中國的一個熱詞。

對於各個“國潮”品牌的創始人來說, 從喜歡“美潮”、“日潮”開始, 幾乎成了不可避免的道路。 但如何將中國本土文化和街頭文化進行有機融合, 中國潮牌除了可以質優價低,將來的目的是什麼,則是每一個想做好“國潮”的主理人一直在思考的。

“國內很多潮牌是抄版上的Nerd”

阿旁,2006年創立a.t Between

阿旁踩著滑板出現在大學路上,他把a.t Between的店鋪開在了這條頗有老閩南味道的街上,與幾家設計感十足的小店同在一排騎樓的底層。

他一邊打開店鋪的防盜門一邊道歉,負責看管店鋪的店員今天生病,而他自己昨天剛從國外回來,時差還沒倒過來,所以店鋪當天停業一天,導致我們一度懷疑找錯了地方。

a.t Between的店鋪更像展示主人愛好和收藏的地方:黑膠唱片、滑板、手辦、8位元電視遊戲機,當然還有該品牌的衣服,以及像買手店一樣,集合了其他一些與店鋪風格相符的國外小眾品牌。

◼︎模特是由阿旁玩樂隊的美國朋友友情出鏡。

你很難定義這樣一家店鋪,正如阿旁不想將自己的品牌劃歸為“國潮”。“因為沒有潮牌的規模和資金,無法按季推出產品。什麼時候有靈感,或者覺得應該出新品了,就推出一些。”阿旁說。a.t Between核心成員只有三個人,加上到店鋪幫忙的朋友,總共四五個人。

還好阿旁不靠服裝賺錢,他在廈門有自己的居酒屋,還打算在底特律開一家。阿旁屬於廈門玩滑板的圈子,所以衣服的設計風格和功能都以滑板文化為基礎。他認為想做好一個走街頭文化的品牌,主理人自己最好是參與者,才知道真正出沒於街頭的那些年輕人需要什麼,比如布料最好有彈性,方便運動,褲子旁邊的大褲兜除了裝飾,更是為了放塗鴉用的畫筆。

“我覺得中國很多潮牌是抄版上的Nerd,不是街頭文化的Nerd。”阿旁直言不諱。

蔡奕煥,2014年創立Eafin's

“廈門潮牌的節奏比較慢,更像是按主理人的喜好做,而不是做生意。”廈門新晉潮牌Eafin's的創始人蔡奕煥說,廈門的服裝產業鏈遠不如以廣州為首的珠三角地區發達,想做大規模很困難。

“廣州本身服裝產業就很發達,除了潮牌還有很多別的國產品牌,在那種氛圍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得更像是服裝公司,團隊可以達到二三十個人。而廈門這些品牌通常只有幾個人,我們品牌加我只有三個設計師,外加一個打版師。”

另外廈門的服裝生產力也跟不上,比較難找到上規模後還能保證品控的工廠,量一上去產品不合格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近年出於成本的上漲和環保壓力,廈門本地的服裝工廠越來越少,而離開廈門生產,以Eafin's現有的規模和收入,又很難做到長期在外地工廠監控。

注重設計和品質,就成為Eafin's在現有狀態下的第一選擇。

◼︎拼接顏色和卡通畫是Eafin's的特色元素。

蔡奕煥明顯感覺到“國潮”的市場在變好,他們並沒有在推廣上做更多投入,找上門的顧客卻越來越多。“現在做‘國潮’的這批人都是從喜愛‘美潮’、‘日潮’開始,但很多1998、1999年出生的小孩一開始就接觸的是‘國潮’。”

他認為“國潮”除了價格比較平易近人,還有自己的優勢:品質不輸於“美潮”,甚至高於“美潮”,樣式更新又比追求經典款的“日潮”快很多。Eafin's一年要上新六十多款,每款生產500至1000件,賣完也不補貨。

這樣做雖然比較辛苦,但蔡奕煥覺得有挑戰。如果以後做大了,不排除會把舊款拿過來重新做,或者按照顧客的喜好設計一些緊跟潮流的爆款。不過目前他覺得還不錯,並沒有這種打算。既然廈門的工廠越來越少,他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到一家合適的,進行長期磨合,先把衣服的品質提高上去,“如果品質跟不上,這個潮流一定會過去。”

“潮牌建立在亞文化之上,

我們沒有這些東西。”

吳威,2014年創立FMACM(左)

梁棟,2015年創立Attempt

FMACM的創始人吳威和Attempt的創始人梁棟是湖北美院時裝系的同班同學,梁棟現在還叫吳威“ 班長”。

吳威建議去湖北美院拍片。做學生的時候,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石膏像畫室,裡面的石膏像都是從原作上直接翻模的上等貨,外形准,線條流暢,只有優秀的學生才被准許進入畫室習練。美院的學習經歷直接影響了吳威和梁棟的設計。

◼︎對經典美術圖像的再創作讓FMACM獨樹一幟。

在他的品牌中,可以看到對經典油畫的使用、對古代佛像的解構,以及抽象的詞彙標語。在網店的文案中,吳威歡迎大家對設計猜測和解讀。

◼︎時裝化是梁棟近兩年來在設計上追求的方向。

梁棟更關注時尚新聞,新一季的設計更具形式感和層次,用他的話說,時裝感更強。他是班裡最先關注國外潮牌的,最初靠雜誌,後來有了更方便的互聯網。梁棟並不避諱“國潮”受到“美潮”和“日潮”的影響,他覺得話語體系和遊戲規則本來就是人家制定的,如果想借助這個概念,必須在這個體系之下。

梁棟現在傾向於把自己看作設計師品牌,“潮牌是建立在亞文化之上的,滑板啊、街舞啊、嘻哈啊這些東西,我們本質上是沒有這些東西的。中國未來會有很多的設計師品牌。不過亞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滿足了大家對差異性的追求,亞文化是很能打動人的,因為它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這種資訊的交流和流通,讓我們變得更豐富。”

吳威已經把工作室搬到了杭州,這次碰巧回武漢辦事。人在異鄉,少了很多熟人之間的應酬,可以專心做衣服,而且長三角的服裝產業鏈更發達。

“其實武漢的服裝生產資源也不錯,但基本都是跟政府掛鉤,接的是外貿大單,我們用不上。”梁棟補充說,他在武漢花了很長時間培養了一家小型制衣工廠,費了不少勁。

這種情況在將來可能有所改善,作為中部城市,武漢的轉型比沿海地區慢了一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國際訂單向更廉價國家轉移的影響,梁棟感覺到一些工廠正在醞釀轉型,開始接受小批量多款式的訂單。

身在長三角地區的吳威也有類似的體會,不同的是,未來他也許可以用上世界一流水準的生產線。最近朋友給他發來蘇州一家工廠的照片,這家工廠是Y-3的合作夥伴,正在考慮分出一條生產線接國內品牌的訂單,樣衣師和打版師可以共用,練習對多款式小批量的快速反應力。

“未來出現超級爆款的情況會越來越少,反而是我們這種不斷推陳出新,體量小反應速度快的,會更符合趨勢。”梁棟說。

“中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

別人沒有我們這樣的生活方式。”

稻本,2008年創立Whosetrap

深圳機場或火車站最顯眼的廣告位,被各財大氣粗的手機公司佔領,入夜走在南山區街頭,騰訊大樓點亮的招牌讓人無法對它視而不見。我們慕名去了華強北,發現自己被淹沒在了電子產品元器件的海洋中,晶片和線纜堆在櫃檯上,像農貿市場的蔬菜。

從離香港最近的那個地方,到科技公司紮堆,在深圳身份的變化中,誕生了當地兩家注重服裝機能性、主打戶外和軍事風格的潮流品牌Whosetrap和Roaringwild。

◼︎Whosetrap主打的品牌特色是戶外機能性。

Whosetrap的創始人稻本認為大概十年前,在從獲取潮流資訊方面,深圳因為離香港近,確實比內地其他地區有優勢。“可以買到很多香港雜誌,在潮流資訊這塊,感覺比現在‘有貨’之類的線上平臺更快”。

香港在深圳留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街頭文化在深圳的發展更早,這座城市對街頭文化也更包容。稻本和Roaringwild的創始團隊都是街頭文化的參與者,Roaringwild的創始團隊來自深圳大學的一個街舞團體,稻本在2000年初上高中時就開始玩塗鴉,而且深圳市政府竟然允許他和朋友們在特定範圍內自由創作。

餅乾,2010年創立Roaringwild

相比大部分“ 國潮”品牌,Roaringwild一開始便有了相當成熟的企業架構。六位創始人各有分工,除了餅乾和Mimi,還有運營總監CY、生產總監Reika、產品銷售PPC和視覺設計QIAO。和他們打交道也更像是面對服裝公司而非工作室,採訪之前,Mimi特意要了採訪提綱。整個品牌現在擁有一支二十多人的團隊,是很多“國潮”品牌的好幾倍。

如果說品牌運營是深圳“國潮”的強項,缺乏地域文化算是他們的短板。這座由外來移民組建的年輕都市,沒有足夠的時間形成某種性格,或者值得深挖的歷史。和很多深圳的年輕人一樣,餅乾的目光一直是向外的,前些年他喜歡去香港逛街、看展覽,吸納一切可得的知識。但他覺得最近自己不想往外走了,覺得看夠了,那些殿堂級的潮牌只代表過去,他不想停在過去,而是希望往前走。

◼︎Roaringwild的設計具有非常強烈的未來感和科技感。

“中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別人沒有我們這種制度,也沒有這樣的生活方式。”餅乾希望開始講自己的故事。

Roaringwild新一季的主題暫定為“新世紀中國特色馬克布維奇”,馬克布維奇是一部荒誕電影的主人公,在電影中,人人都變成了馬克布維奇。“社會趨同化,小眾變成大眾,大眾變成小眾。我不會講得很深很尖銳,而是求同存異。”也許這種不分地域、連接當下的態度,恰恰是深圳“國潮”的優勢所在。

- 福 利 時 間 -

給本文內容留言,談談你對國產潮牌的感受,和你穿過得值得推薦的國潮品牌。我們會根據真誠程度,送出來自木九十的新款金屬框架墨鏡,讓你Keep Real 一整年。

攝影:王曉東

採訪、撰文:Sean

編輯:陳晞

中國潮牌除了可以質優價低,將來的目的是什麼,則是每一個想做好“國潮”的主理人一直在思考的。

“國內很多潮牌是抄版上的Nerd”

阿旁,2006年創立a.t Between

阿旁踩著滑板出現在大學路上,他把a.t Between的店鋪開在了這條頗有老閩南味道的街上,與幾家設計感十足的小店同在一排騎樓的底層。

他一邊打開店鋪的防盜門一邊道歉,負責看管店鋪的店員今天生病,而他自己昨天剛從國外回來,時差還沒倒過來,所以店鋪當天停業一天,導致我們一度懷疑找錯了地方。

a.t Between的店鋪更像展示主人愛好和收藏的地方:黑膠唱片、滑板、手辦、8位元電視遊戲機,當然還有該品牌的衣服,以及像買手店一樣,集合了其他一些與店鋪風格相符的國外小眾品牌。

◼︎模特是由阿旁玩樂隊的美國朋友友情出鏡。

你很難定義這樣一家店鋪,正如阿旁不想將自己的品牌劃歸為“國潮”。“因為沒有潮牌的規模和資金,無法按季推出產品。什麼時候有靈感,或者覺得應該出新品了,就推出一些。”阿旁說。a.t Between核心成員只有三個人,加上到店鋪幫忙的朋友,總共四五個人。

還好阿旁不靠服裝賺錢,他在廈門有自己的居酒屋,還打算在底特律開一家。阿旁屬於廈門玩滑板的圈子,所以衣服的設計風格和功能都以滑板文化為基礎。他認為想做好一個走街頭文化的品牌,主理人自己最好是參與者,才知道真正出沒於街頭的那些年輕人需要什麼,比如布料最好有彈性,方便運動,褲子旁邊的大褲兜除了裝飾,更是為了放塗鴉用的畫筆。

“我覺得中國很多潮牌是抄版上的Nerd,不是街頭文化的Nerd。”阿旁直言不諱。

蔡奕煥,2014年創立Eafin's

“廈門潮牌的節奏比較慢,更像是按主理人的喜好做,而不是做生意。”廈門新晉潮牌Eafin's的創始人蔡奕煥說,廈門的服裝產業鏈遠不如以廣州為首的珠三角地區發達,想做大規模很困難。

“廣州本身服裝產業就很發達,除了潮牌還有很多別的國產品牌,在那種氛圍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得更像是服裝公司,團隊可以達到二三十個人。而廈門這些品牌通常只有幾個人,我們品牌加我只有三個設計師,外加一個打版師。”

另外廈門的服裝生產力也跟不上,比較難找到上規模後還能保證品控的工廠,量一上去產品不合格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近年出於成本的上漲和環保壓力,廈門本地的服裝工廠越來越少,而離開廈門生產,以Eafin's現有的規模和收入,又很難做到長期在外地工廠監控。

注重設計和品質,就成為Eafin's在現有狀態下的第一選擇。

◼︎拼接顏色和卡通畫是Eafin's的特色元素。

蔡奕煥明顯感覺到“國潮”的市場在變好,他們並沒有在推廣上做更多投入,找上門的顧客卻越來越多。“現在做‘國潮’的這批人都是從喜愛‘美潮’、‘日潮’開始,但很多1998、1999年出生的小孩一開始就接觸的是‘國潮’。”

他認為“國潮”除了價格比較平易近人,還有自己的優勢:品質不輸於“美潮”,甚至高於“美潮”,樣式更新又比追求經典款的“日潮”快很多。Eafin's一年要上新六十多款,每款生產500至1000件,賣完也不補貨。

這樣做雖然比較辛苦,但蔡奕煥覺得有挑戰。如果以後做大了,不排除會把舊款拿過來重新做,或者按照顧客的喜好設計一些緊跟潮流的爆款。不過目前他覺得還不錯,並沒有這種打算。既然廈門的工廠越來越少,他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到一家合適的,進行長期磨合,先把衣服的品質提高上去,“如果品質跟不上,這個潮流一定會過去。”

“潮牌建立在亞文化之上,

我們沒有這些東西。”

吳威,2014年創立FMACM(左)

梁棟,2015年創立Attempt

FMACM的創始人吳威和Attempt的創始人梁棟是湖北美院時裝系的同班同學,梁棟現在還叫吳威“ 班長”。

吳威建議去湖北美院拍片。做學生的時候,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石膏像畫室,裡面的石膏像都是從原作上直接翻模的上等貨,外形准,線條流暢,只有優秀的學生才被准許進入畫室習練。美院的學習經歷直接影響了吳威和梁棟的設計。

◼︎對經典美術圖像的再創作讓FMACM獨樹一幟。

在他的品牌中,可以看到對經典油畫的使用、對古代佛像的解構,以及抽象的詞彙標語。在網店的文案中,吳威歡迎大家對設計猜測和解讀。

◼︎時裝化是梁棟近兩年來在設計上追求的方向。

梁棟更關注時尚新聞,新一季的設計更具形式感和層次,用他的話說,時裝感更強。他是班裡最先關注國外潮牌的,最初靠雜誌,後來有了更方便的互聯網。梁棟並不避諱“國潮”受到“美潮”和“日潮”的影響,他覺得話語體系和遊戲規則本來就是人家制定的,如果想借助這個概念,必須在這個體系之下。

梁棟現在傾向於把自己看作設計師品牌,“潮牌是建立在亞文化之上的,滑板啊、街舞啊、嘻哈啊這些東西,我們本質上是沒有這些東西的。中國未來會有很多的設計師品牌。不過亞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滿足了大家對差異性的追求,亞文化是很能打動人的,因為它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這種資訊的交流和流通,讓我們變得更豐富。”

吳威已經把工作室搬到了杭州,這次碰巧回武漢辦事。人在異鄉,少了很多熟人之間的應酬,可以專心做衣服,而且長三角的服裝產業鏈更發達。

“其實武漢的服裝生產資源也不錯,但基本都是跟政府掛鉤,接的是外貿大單,我們用不上。”梁棟補充說,他在武漢花了很長時間培養了一家小型制衣工廠,費了不少勁。

這種情況在將來可能有所改善,作為中部城市,武漢的轉型比沿海地區慢了一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國際訂單向更廉價國家轉移的影響,梁棟感覺到一些工廠正在醞釀轉型,開始接受小批量多款式的訂單。

身在長三角地區的吳威也有類似的體會,不同的是,未來他也許可以用上世界一流水準的生產線。最近朋友給他發來蘇州一家工廠的照片,這家工廠是Y-3的合作夥伴,正在考慮分出一條生產線接國內品牌的訂單,樣衣師和打版師可以共用,練習對多款式小批量的快速反應力。

“未來出現超級爆款的情況會越來越少,反而是我們這種不斷推陳出新,體量小反應速度快的,會更符合趨勢。”梁棟說。

“中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

別人沒有我們這樣的生活方式。”

稻本,2008年創立Whosetrap

深圳機場或火車站最顯眼的廣告位,被各財大氣粗的手機公司佔領,入夜走在南山區街頭,騰訊大樓點亮的招牌讓人無法對它視而不見。我們慕名去了華強北,發現自己被淹沒在了電子產品元器件的海洋中,晶片和線纜堆在櫃檯上,像農貿市場的蔬菜。

從離香港最近的那個地方,到科技公司紮堆,在深圳身份的變化中,誕生了當地兩家注重服裝機能性、主打戶外和軍事風格的潮流品牌Whosetrap和Roaringwild。

◼︎Whosetrap主打的品牌特色是戶外機能性。

Whosetrap的創始人稻本認為大概十年前,在從獲取潮流資訊方面,深圳因為離香港近,確實比內地其他地區有優勢。“可以買到很多香港雜誌,在潮流資訊這塊,感覺比現在‘有貨’之類的線上平臺更快”。

香港在深圳留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街頭文化在深圳的發展更早,這座城市對街頭文化也更包容。稻本和Roaringwild的創始團隊都是街頭文化的參與者,Roaringwild的創始團隊來自深圳大學的一個街舞團體,稻本在2000年初上高中時就開始玩塗鴉,而且深圳市政府竟然允許他和朋友們在特定範圍內自由創作。

餅乾,2010年創立Roaringwild

相比大部分“ 國潮”品牌,Roaringwild一開始便有了相當成熟的企業架構。六位創始人各有分工,除了餅乾和Mimi,還有運營總監CY、生產總監Reika、產品銷售PPC和視覺設計QIAO。和他們打交道也更像是面對服裝公司而非工作室,採訪之前,Mimi特意要了採訪提綱。整個品牌現在擁有一支二十多人的團隊,是很多“國潮”品牌的好幾倍。

如果說品牌運營是深圳“國潮”的強項,缺乏地域文化算是他們的短板。這座由外來移民組建的年輕都市,沒有足夠的時間形成某種性格,或者值得深挖的歷史。和很多深圳的年輕人一樣,餅乾的目光一直是向外的,前些年他喜歡去香港逛街、看展覽,吸納一切可得的知識。但他覺得最近自己不想往外走了,覺得看夠了,那些殿堂級的潮牌只代表過去,他不想停在過去,而是希望往前走。

◼︎Roaringwild的設計具有非常強烈的未來感和科技感。

“中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別人沒有我們這種制度,也沒有這樣的生活方式。”餅乾希望開始講自己的故事。

Roaringwild新一季的主題暫定為“新世紀中國特色馬克布維奇”,馬克布維奇是一部荒誕電影的主人公,在電影中,人人都變成了馬克布維奇。“社會趨同化,小眾變成大眾,大眾變成小眾。我不會講得很深很尖銳,而是求同存異。”也許這種不分地域、連接當下的態度,恰恰是深圳“國潮”的優勢所在。

- 福 利 時 間 -

給本文內容留言,談談你對國產潮牌的感受,和你穿過得值得推薦的國潮品牌。我們會根據真誠程度,送出來自木九十的新款金屬框架墨鏡,讓你Keep Real 一整年。

攝影:王曉東

採訪、撰文:Sean

編輯:陳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