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檢察制度

法制晚報2018-01-2014:25:45

北京市檢察機關召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檢察機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專項報告調研會現場

北京市檢察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市委、高檢院各項改革部署, 按照中央關於“爭做全國司法體制改革領頭羊”的要求, 堅持“三首”標準定位, 將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 遵循司法規律, 堅持真改深改, 統籌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訴訟制度改革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

充分發揮三方面改革的疊加聚合效應, 積極推進改革系統集成, 堅定不移地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根。

突出改革體系化

整體聯動、同步推進改革

北京市檢察機關遵循檢察權運行規律, 充分認識各項改革任務之間的緊密聯繫, 運用系統思維,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加強四項改革任務的綜合配套和系統集成, 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提升改革整體效能。

整體設計改革方案。 圍繞中央、市委和高檢院各項改革部署, 深入研究北京檢察工作實際和特點, 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 加強頂層設計, 堅持高點定位、系統謀劃、一體規劃, 確保司法責任制改革一張藍圖繪到底,

實現改革預期目的。 緊密結合制度固化期、“精裝修”關鍵期等階段性特徵, 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檢察, 怎樣建設首都檢察”這一重大課題, 以“六個體系”建設推動司法體制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一體推進四項改革。 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目標, 堅持整體協同推進四項改革, 將優化機構和辦案組織設置、定崗定編、厘清權責、人財物統管等改革任務統籌實施、同步推進;同時從直轄市實際出發, 堅持三級院聯動、同步實施、一體推進。

突出三方面改革協同。 北京市檢察機關積極適應司法責任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和各項訴訟制度改革三大方面改革疊加聚合的嚴峻形勢, 迎難而上, 順勢而為,

深入研究改革的內在關聯性, 形成三方面改革之間前後銜接、協同發力、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應。 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審前程式中的主導作用、指控與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 突出證據審查的親歷性和客觀性, 綜合運用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審前把關過濾和出庭支持公訴, 確保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

注重改革精細化

確保落地生根見效

北京市檢察機關狠抓改革精確發力和精准落地, 加快建立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制度機制, 不斷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細化水準, 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

狠抓改革重點攻堅。 牢牢抓住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組建起草專班, 實施摺子工程,

進行集中攻堅, 先後制定《司法責任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檢察官領導幹部辦案規定》等文件23件, 切實推動改革任務落地生根。 全面運行新的辦案模式, 設立基本辦案組、組合或協同辦案、專案組三種辦案組織形式, 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和責任主體地位, 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全面建立新的司法責任體系, 在全國首創“四個清單”, 勾勒出檢察官的權責界限, 確保“法定職責必須為”。 堅持在放權的同時, 同步加強對檢察官辦案的監督, 整合成立檢察管理監督部, 實行“一個視窗對外、一個閘門對內”, 統籌內部監督資源, 積極構建覆蓋全院、全員、全流程的檢察管理監督新模式, 確保放權不放任、用權不任性。

狠抓改革系統集成。 北京市檢察機關基本形成了與司法責任制相適應的人員管理格局,嚴格標準和程式,擇優遴選1257名檢察官,向基層傾斜、到一線辦案,形成了以檢察官為中心的基本辦案細胞。

狠抓改革漸次深化。北京市檢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在推進改革近一年之際,開展司法責任制改革“回頭看”活動,總結改革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謀劃深化改革舉措,對深化改革作出進一步部署。

增強改革適應性

以改革創新驅動發展

北京市檢察機關在加強改革的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確保改革與中央部署步調一致、同頻共振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各項改革方案與檢察工作形勢任務和首都實際的適應性、契合性,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推動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適應強化檢察職能要求,統籌做好三級院內設機構改革。北京市檢察機關遵循“三個適當分離”、專業化、精簡效能的原則,突出因地制宜、按需設置,優化整合三級院內設機構,撤銷、合併同質化機構,形成了司法辦案、檢察監督、綜合業務、綜合管理、檢務保障五類機構,機構數量整體精簡10%,為司法責任制改革落地生根奠定了組織基礎。

適應首都功能定位和經濟社會特點,大力推進檢察專業化建設。北京市檢察機關立足首都特點,設立14個專業化檢察部門。借助首都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全面打造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精英辦案團隊。

適應科技革命新形勢,促進司法改革與現代科技深入融合。推動科技強檢融入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檢察工作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組建北京檢察科技資訊研究基地,建設面向全市檢察機關提供技術服務的“總部”。改變辦公、辦案區混同的傳統基本建設佈局,建設獨立的新型辦公區、新型辦案區、新型管理監督設施和新型專業技術設施,打造“四新”檢察院,建設與新型檢察權運行模式相匹配的檢察“主場”。

文/通訊員 孫宇

回望行走

回顧一年多的司法體制改革歷程,北京市檢察機關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

推進改革有理論、有思路,將法律監督憲法定位、檢察一體化、“三個適當分離”等理論作為推進改革的根本遵循,堅持理論與實踐、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檢察工作規律的制度機制。

推進改革有擔當、有力度,全市三級檢察院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實現了司法責任制改革任務落實的一步到位。

推進改革有創見、有創新,遵循司法規律,結合北京實際,推出了強化檢察監督、內設機構改革、專業化建設等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改革舉措,推動首都檢察改革落到實處。

推進改革有新理念、新思考,提出了樹立“三轉意識”、履行“三項基本職責”、強化檢察主責主業、發揮兩主作用等一系列新理念,有力指導了改革實踐。

推進改革有成績、有效果。當前,司法責任制改革進入到“綜合配套、系統集成”的“精裝修”階段,首都檢察人將以“六個體系”建設為抓手,繼續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推動各項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

北京市檢察機關基本形成了與司法責任制相適應的人員管理格局,嚴格標準和程式,擇優遴選1257名檢察官,向基層傾斜、到一線辦案,形成了以檢察官為中心的基本辦案細胞。

狠抓改革漸次深化。北京市檢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在推進改革近一年之際,開展司法責任制改革“回頭看”活動,總結改革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謀劃深化改革舉措,對深化改革作出進一步部署。

增強改革適應性

以改革創新驅動發展

北京市檢察機關在加強改革的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確保改革與中央部署步調一致、同頻共振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各項改革方案與檢察工作形勢任務和首都實際的適應性、契合性,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推動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適應強化檢察職能要求,統籌做好三級院內設機構改革。北京市檢察機關遵循“三個適當分離”、專業化、精簡效能的原則,突出因地制宜、按需設置,優化整合三級院內設機構,撤銷、合併同質化機構,形成了司法辦案、檢察監督、綜合業務、綜合管理、檢務保障五類機構,機構數量整體精簡10%,為司法責任制改革落地生根奠定了組織基礎。

適應首都功能定位和經濟社會特點,大力推進檢察專業化建設。北京市檢察機關立足首都特點,設立14個專業化檢察部門。借助首都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全面打造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精英辦案團隊。

適應科技革命新形勢,促進司法改革與現代科技深入融合。推動科技強檢融入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檢察工作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組建北京檢察科技資訊研究基地,建設面向全市檢察機關提供技術服務的“總部”。改變辦公、辦案區混同的傳統基本建設佈局,建設獨立的新型辦公區、新型辦案區、新型管理監督設施和新型專業技術設施,打造“四新”檢察院,建設與新型檢察權運行模式相匹配的檢察“主場”。

文/通訊員 孫宇

回望行走

回顧一年多的司法體制改革歷程,北京市檢察機關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

推進改革有理論、有思路,將法律監督憲法定位、檢察一體化、“三個適當分離”等理論作為推進改革的根本遵循,堅持理論與實踐、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檢察工作規律的制度機制。

推進改革有擔當、有力度,全市三級檢察院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實現了司法責任制改革任務落實的一步到位。

推進改革有創見、有創新,遵循司法規律,結合北京實際,推出了強化檢察監督、內設機構改革、專業化建設等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改革舉措,推動首都檢察改革落到實處。

推進改革有新理念、新思考,提出了樹立“三轉意識”、履行“三項基本職責”、強化檢察主責主業、發揮兩主作用等一系列新理念,有力指導了改革實踐。

推進改革有成績、有效果。當前,司法責任制改革進入到“綜合配套、系統集成”的“精裝修”階段,首都檢察人將以“六個體系”建設為抓手,繼續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推動各項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