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風患者康復治療從什麼時候開始為宜?

以往有人由於害怕引起再度出血, 不敢早期施行康復治療。 實際上, 康復治療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 如治療時間過遲就會失去其預防意義。

一般認為, 在中風病情穩定後, 功能訓練從1 ~7周開始為宜。 起初可進行輕緩的按摩與被動運動, 患者清醒並脫離顯著的抑制狀態時, 就應及時開始主動鍛煉, 並持續14周左右。

有學者報導, 按上述步驟康復治療90餘例, 未發生再次出血現象若中風患者發生較嚴重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併發症時, 則應暫停康復治療。 中風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和全身血管硬化,

包括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這不應視為康復治療的禁忌證, 但須避免屏氣用勁動作, 並注意不要在運動中引起顯著疼痛。

有人認為, 中風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在6個月內結束, 因此在6個月以後進行功能鍛煉好像失去了康復治療作用。 其實不然, 很多偏癱患者在1年以後仍有明顯的功能進步, 說明代償功能在1年以後仍有發展。 況且有許多患者發病後, 沒有進行積極的鍛煉, 已恢復的神經功能往往未被充分利用, 故適當的功能訓練仍屬非常必要。 而機械地為功能鍛煉劃定一個時限, 是不妥當的。 為了提高中風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 訓練最好在急性期過後儘早開始。

在發病後半年之內, 即在“惰性”沒有形成前, 恢復的可能性較大;一旦“惰性”佔優勢時,

進行訓練的困難就很大了。 因此病情穩定後早期鍛煉、早期活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推動靜脈回流, 加快新陳代謝, 恢復神經功能。 康復治療的成效能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 可使後遺症減少到最低程度。

總之, 康復治療開始時間越早越好, 3個月內恢復的可能性最大, 半年後恢復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通常1年以後就很難恢復。 因此早治療, 可使局部受損的範圍縮小, 側支迴圈的產生使腦缺血得以改善, 這些都有助於功能的恢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