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從1個病例著手,學習CML的診與治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也稱為慢性髓系白血病, 占所有成人白血病患者的20%。 隨著疾病的早期診斷、靶向藥物治療的完善、骨髓移植以及支持治療的優化, CML中位生存期已顯著延長。 您對這類疾病的瞭解與認識有多少呢?

病例資料

患者男, 52歲, 因全身性疲勞無力持續數月入院。 主訴:運動耐力降低, 症狀愈加嚴重;過去6個月出現盜汗, 體重下降20磅;左側腹部悶痛及早飽感;無咳嗽、胸痛、噁心、嘔吐、頭痛、吞咽困難、皮疹、腫塊、咯血、血尿或便血。 患者腸道和膀胱功能無異常。 既往史:除高血壓外, 無其他明顯病史。 另外,

該患者稱未曾接受過手術, 15年吸煙史, 但10年前已戒煙, 偶飲酒, 無吸毒史。 家庭用藥包括賴諾普利和對乙醯氨基酚。

體格檢查顯示, 口腔溫度為98.8°F, 脈搏為80次/分, 血壓為144/80 mmHg, 呼吸頻率為16次/分, 血氧飽和度為97%。 頭頸檢查結果正常。 左側肋緣7 cm處可觸及脾臟。 其餘的全身檢查結果正常。

實驗室檢查顯示, 白細胞(WBC)計數為42, 000/µL, 血紅蛋白水準為10.8 g/dL, 紅細胞壓積32.6%, 血小板為140, 000/µL。 中性粒細胞43%, 淋巴細胞13%, 單核細胞6%, 嗜酸性粒細胞6%, 嗜鹼性粒細胞12%, 杆狀細胞20%。 化學檢查結果正常。 乳酸脫氫酶水準為690 IU/L, 磷水準為4.8 mg/dL, 尿酸水準為8.7 mg/dL。 凝血檢查結果正常。 尿檢結果陰性。

外周血和骨髓塗片如圖1和圖2。

圖1

圖2

問題1:基於患者主訴和檢查結果, 診斷結果是什麼?

A.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B.脾邊緣帶淋巴瘤

C.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D.骨髓纖維化

E.急性白血病

答案: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討論

該患者出現的全身症狀以及脾腫大(腹脹、早飽)反映了一個高分解代謝狀態。 這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典型表現。 脾腫大且無痛腫大為特徵性表現。

患者很少出現血栓和出血性併發症。 白細胞過高引起白細胞淤滯症的男性可能出現陰莖異常勃起。 應與引起脾腫大的其他疾病進行鑒別, 包括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特發性骨髓纖維化以及重疊(Overlap)綜合征。 一般通過外周血檢測,

結合骨髓檢查、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檢查結果進行確診。

多數CML患者為慢性期, 有些患者無症狀, 偶然發現的白細胞增多, 這需要進一步行分子學檢測是否存在CML分子學特徵。

少數CML患者為加速期或急變期。 提示加速期的臨床特徵包括進行性脾腫大、肝梗死、體重顯著下降、不明原因的發熱或骨痛。 提示急變期的臨床特徵包括瘀斑、紫癜、出血, 感染, 全身症狀明顯, 脾腫大以及髓外病變。

該病例中, 骨髓細胞遺傳學、螢光原位雜交(FISH)分析以及常規形態學證實了慢性期CML的診斷。 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轉錄本, 以獲得治療監測基線。

CML最有效的輔助診斷方法是應用FISH或RT-PCR測定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 這兩種技術都能識別出傳統的細胞遺傳學分析所忽略的隱性易位,

其中RT-PCR檢測為首選。 此外, RT-PCR技術也可用於監測TKI治療患者的微小殘留病。

對於經典的慢性期CML, 應用細胞遺傳學方法檢測費城(Ph)染色體以及應用FISH分析檢測9;22易位。 實驗室特徵也有助於識別加速和急變期疾病。 急變期的血液病理學指標為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細胞比例大於20%。

當患者疑診為CML時, 建議進行以下檢查: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包括脾臟大小

➤全血細胞計數

➤化學檢查

➤人白細胞抗原檢測(如果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骨髓穿刺

原始細胞百分比

嗜鹼性粒細胞百分比

骨髓細胞遺傳學分析

➤FISH

➤外周血或骨髓(首選外周血)定量RT-PCR檢測

➤應用Sokal或Hasford評分系統進行預後風險評估

CML預後因素分析方法應用最廣的是Sokal積分系統和Hasfo積分系統。這兩種系統均包含迴圈原始細胞百分比、脾臟大小、血小板計數和年齡。此外,Sokal積分系統還包括細胞遺傳學克隆演變,而Hasford評分包括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和嗜鹼性粒細胞百分比。根據上述因素,將CML患者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組。

引起白細胞增多和脾腫大的某些疾病表達Ph陰性和BCR-ABL陰性,並非典型的CML,並且TKI治療無效。另一種較模糊的情況是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此時BCR-ABL陰性;它需要與嗜中性粒細胞性CML鑒別,這是一種罕見的CML類型,以存在p230 BCR-ABL融合轉錄為特徵。

CML年發病率在歐美國家為0.4~1.6/10萬,在中國為0.36/10萬,男性居多,中位年齡50-60歲,10-14歲兒童也有報導。病因學資料顯示,CML除了與暴露於溶劑、殺蟲劑或烷化劑有關之外,輻射也是其誘發因素(如切爾諾貝利核輻射)。

隨著TKI的問世,CML的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患者預後也明顯改善。大多數CML患者目前仍維持5-7年或更長的臨床或細胞遺傳學緩解。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提供了治癒的機會。

可用的治療方案包括:

➤TKI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臨床試驗註冊

本病例中,這個相對較為健康的52歲患者可選擇TKI治療,如伊馬替尼,達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NCCN)推薦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尼洛替尼作為慢性期CML的1類推薦藥物。基於IRIS試驗,伊馬替尼生存期資料最長(超過8年)。

對於不能耐受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可考慮博舒替尼、干擾素或造血幹細胞移植。

定期檢查治療效果對於CML的治療至關重要。TKI治療中的監測包括血液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三個方面,監測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要素(藥物、監測和依從性)之一。

血液學不良反應多見於TKI治療初期的1-3個月,二代TKI較伊馬替尼發生率高而持久。用藥初期若出現血細胞計數減低,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血液學毒性",可能也是藥物開始發揮作用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若慢性期CML患者只有在發生嚴重(≥3級)的血液學毒性時,才是調整藥物治療的指征。

另外,還有2個分子學監測結果對預測長期預後很重要:3個月時BCR-ABL轉錄水準少於10%,預測能達到更早更深地分子學緩解,18個月時RT-PCR檢測BCR-ABL轉錄數減少4.5-log,則預測預後更好,生存期更長。

對於不滿足療效評估標準的患者,需要重新評估病情,是否轉化為加速期或急變期,檢測藥物耐受性(BCR-ABL激酶突變檢測T315I突變),調整治療方案。

問題2:若患者發生T315I突變,可選的藥物是什麼?

A.博舒替尼

B.尼洛替尼

C.帕納替尼

D.達沙替尼

E.高劑量伊馬替尼

答案:帕納替尼

帕納替尼是第三代TKI。適用於為治療對既往TKI治療耐藥或不能耐受的CML患者。

目前停藥並獲得無治療緩解成為不少CML患者的追求目標。近年,一系列相關研究相繼在歐洲國家、韓國和日本開展,並有約40%的患者成功停藥。TKI停藥還是繼續治療已經成為CML疾病領域的熱門話題。分析現有的停藥研究,儘管尚缺乏確鑿的預測TFR的指標,但專家一致認為以下是追求停用TKI的必要條件:

①診斷時Sokal積分為低、中危;

②診斷時的轉錄本為經典類型(B2A2或B3A2);

③CML處於慢性期;

④一線TKI治療獲得最佳療效;

⑤TKI治療時間足夠長(如伊馬替尼>8年);

⑥持續獲得深層分子學反應>2年;

⑦精准、高敏感的國際標準化實驗室的監測作保障。

我國專家認為,中國CML患者的監測狀況不是特別樂觀,監測頻率低於國內外CML指南的推薦標準,並且即時螢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的精准性和穩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目前我國追求停藥為時尚早。

參考文獻

[1]A 52-Year-Old Man With Fatigue, Leukocytosis, and Moderate Splenomegaly. Medscape. 2017

[2]江倩. 當今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追求停藥還是持續治療? [J]. 中華血液學雜誌,2017,38( 9 ): 737-738

良醫匯患者指南小助手微信(huanzhezhinan2),歡迎加入患者互助群!

更多臨床試驗資訊,請關注點選連結查看!

CML預後因素分析方法應用最廣的是Sokal積分系統和Hasfo積分系統。這兩種系統均包含迴圈原始細胞百分比、脾臟大小、血小板計數和年齡。此外,Sokal積分系統還包括細胞遺傳學克隆演變,而Hasford評分包括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和嗜鹼性粒細胞百分比。根據上述因素,將CML患者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組。

引起白細胞增多和脾腫大的某些疾病表達Ph陰性和BCR-ABL陰性,並非典型的CML,並且TKI治療無效。另一種較模糊的情況是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此時BCR-ABL陰性;它需要與嗜中性粒細胞性CML鑒別,這是一種罕見的CML類型,以存在p230 BCR-ABL融合轉錄為特徵。

CML年發病率在歐美國家為0.4~1.6/10萬,在中國為0.36/10萬,男性居多,中位年齡50-60歲,10-14歲兒童也有報導。病因學資料顯示,CML除了與暴露於溶劑、殺蟲劑或烷化劑有關之外,輻射也是其誘發因素(如切爾諾貝利核輻射)。

隨著TKI的問世,CML的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患者預後也明顯改善。大多數CML患者目前仍維持5-7年或更長的臨床或細胞遺傳學緩解。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提供了治癒的機會。

可用的治療方案包括:

➤TKI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臨床試驗註冊

本病例中,這個相對較為健康的52歲患者可選擇TKI治療,如伊馬替尼,達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NCCN)推薦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尼洛替尼作為慢性期CML的1類推薦藥物。基於IRIS試驗,伊馬替尼生存期資料最長(超過8年)。

對於不能耐受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可考慮博舒替尼、干擾素或造血幹細胞移植。

定期檢查治療效果對於CML的治療至關重要。TKI治療中的監測包括血液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三個方面,監測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要素(藥物、監測和依從性)之一。

血液學不良反應多見於TKI治療初期的1-3個月,二代TKI較伊馬替尼發生率高而持久。用藥初期若出現血細胞計數減低,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血液學毒性",可能也是藥物開始發揮作用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若慢性期CML患者只有在發生嚴重(≥3級)的血液學毒性時,才是調整藥物治療的指征。

另外,還有2個分子學監測結果對預測長期預後很重要:3個月時BCR-ABL轉錄水準少於10%,預測能達到更早更深地分子學緩解,18個月時RT-PCR檢測BCR-ABL轉錄數減少4.5-log,則預測預後更好,生存期更長。

對於不滿足療效評估標準的患者,需要重新評估病情,是否轉化為加速期或急變期,檢測藥物耐受性(BCR-ABL激酶突變檢測T315I突變),調整治療方案。

問題2:若患者發生T315I突變,可選的藥物是什麼?

A.博舒替尼

B.尼洛替尼

C.帕納替尼

D.達沙替尼

E.高劑量伊馬替尼

答案:帕納替尼

帕納替尼是第三代TKI。適用於為治療對既往TKI治療耐藥或不能耐受的CML患者。

目前停藥並獲得無治療緩解成為不少CML患者的追求目標。近年,一系列相關研究相繼在歐洲國家、韓國和日本開展,並有約40%的患者成功停藥。TKI停藥還是繼續治療已經成為CML疾病領域的熱門話題。分析現有的停藥研究,儘管尚缺乏確鑿的預測TFR的指標,但專家一致認為以下是追求停用TKI的必要條件:

①診斷時Sokal積分為低、中危;

②診斷時的轉錄本為經典類型(B2A2或B3A2);

③CML處於慢性期;

④一線TKI治療獲得最佳療效;

⑤TKI治療時間足夠長(如伊馬替尼>8年);

⑥持續獲得深層分子學反應>2年;

⑦精准、高敏感的國際標準化實驗室的監測作保障。

我國專家認為,中國CML患者的監測狀況不是特別樂觀,監測頻率低於國內外CML指南的推薦標準,並且即時螢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的精准性和穩定性也有待提高。因此,目前我國追求停藥為時尚早。

參考文獻

[1]A 52-Year-Old Man With Fatigue, Leukocytosis, and Moderate Splenomegaly. Medscape. 2017

[2]江倩. 當今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追求停藥還是持續治療? [J]. 中華血液學雜誌,2017,38( 9 ): 737-738

良醫匯患者指南小助手微信(huanzhezhinan2),歡迎加入患者互助群!

更多臨床試驗資訊,請關注點選連結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