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減輕教師壓力、加強社區管理……這些優秀荔波政協提案,你應該知道!

最近, 我們荔波開啟了“兩會”模式, 帶著基層百姓的心聲、肩負著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的期望和重托, 荔波縣政協委員們也在大會中積極建言獻策, 傳遞群眾心聲, 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提案。

比如:

減輕教師壓力

加強社區管理

推廣便民單車

建設二次供水設施

……

等等

今年兩會這些優秀荔波政協提案, 你應該知道!

關於加強縣城住宅社區建設管理的建議

隨著城市規劃佈局的日趨完善, 住宅社區成為了大多數居民的家園。 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工程品質問題多發、資金監管體制不健全、物業管理滯後、部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建議加強我縣縣城住宅社區建設管理。

——縣政協委員 莫亮錦

具體建議:

一、加強住宅社區規範化管理建設。

圍繞社區“十有”建設標準, 採取縣級財政出一點、部門幫助協調一點、居民自籌一點的方式, 破解服務硬體設施等基礎建設難題, 強化社區軟硬體建設, 確保有固定場所辦事議事、有固定場所服務、有固定場所開展宣傳教育、有固定場所開展文體娛樂。

二、強化職能部門監督管理責任。 開展住房維修資金專項清理工作及重點社區消防、排汙等公共設施聯合排查整治工作。 在不增設編制的情況下, 在住房與城鄉建設局增設物業管理指導部門, 同時建立鄉(鎮、街道)牽頭的聯合執法隊伍和工作機制, 指導和引導社區居民和物業管理企業採取自治形式解決社區公共設施維修維護、違章搭建、無照經營、衛生整治等工作。

三、搭建聯繫服務群眾平臺。 充分發揮社區直接面對群眾瞭解群眾需求的優勢, 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打造“一條龍辦理、一站式服務”平臺, 鼓勵有條件的社區積極探索上門服務、約時服務、有償服務等服務模式, 逐步強化社區在幫助居民解決家政清潔、跑腿代辦、小件維修、糾紛調解等方面的服務功能。

四、多方溝通協調破解管理難題。 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 整合共駐共建單位資源優勢, 打破駐區單位按駐地聯繫社區工作模式, 探索建立社會管理、司法執法、文教宣傳等主要職能部門與社區、房地產開發商的溝通協調, 形成社區(網格節點)-職能部門-企業(物管、開發商)溝通協調網路, 分級分類解決社區存在的民生、綜治等問題。

利用現代化資訊技術推動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創新, 實現重要資訊快速傳遞回饋, 及時掌握社情民意, 排查和發現社區內的矛盾糾紛, 共同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擴寬教育方式 培育新時代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中、高考的改革以及周邊縣(市)的教育的迅速崛起, 我們面臨的境地就是必須改革創新。

——縣政協委員 玉卓

具體建議:

建議:一、改變辦學模式。我縣教育已達到基本均衡發展新的天地,既要遍地栽花,也要重點培養,使優質的更優,普通的得到發展提高。在推進各個學校均衡發展的同時,應當集中部分優質資源和引進外部優質資源,創建一所優質初中,迎合各層次家長和學生的要求,同時以保住本地優質生源並適量吸收外部優秀生源,為高中教育培養優質學生;高中階段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適當引進外地資源進行補充或實行聯合辦學,突破現在的教育瓶頸,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長期持續發展。

二、推進資訊化教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創建研學基地,加強研學教育。建議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依託我縣喀斯特森林、山水江河、熔岩、農耕等自然資源、民宿文化資源及紅色旅遊資源,開展好研學旅行活動。建議一些綜合實踐基地(容鄉情、縣情、省情、國情)對學生進行開放教育。或鼓勵民營研學教育機構到荔波開展學生研學教育培訓,補充公立教育的不足。逐漸實現學旅結合。培養學生應有的實踐精神和動手能力,拓寬他們的升學成才之路。

三、減輕學校和教師的思想負擔和責任壓力,讓教師全身心做好教育事業。如今,學校和教師除了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應對各種名目繁多的檢查和做永遠都做不完的資料,佔用了太多時間,也耗費了太多精力,從而也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品質。建議並呼籲,明確教師責任,減少或割除掉那些學校和老師本不該承擔的任務和責任,給老師“減負”。同時加大後勤管理人員的職數,讓教師的專業技術真正專業起來,社會各界也要對學校和老師多一份體諒,減輕學校和老師的壓力,解放老師的思想,還學校一個相對單純的教育環境,讓老師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他們想做和該做的事業,真正造福學生。

關於廣泛實施“綠色騎行·健康

荔波”自行車便民工程的建議

隨著公共交通的日益完善,自行車逐漸成為市民休閒、旅遊、健身的綠色交通工具。宣導自行車綠色騎行活動,爭創自行車旅遊小城鎮為荔波大健康產業發展方向。

——縣政協委員 覃敬念

具體建議:

一、引進智慧動能自行車便民服務系統,構建城管網控大環境,用智慧化管理,GPS定位全程跟蹤系統管理科技手段進行綜合管理。系統會依據騎車狀況與踩踏力道精算出所需動力,自動調整輸出馬力,讓騎者享受到最舒適自在的騎車體驗。

二、採取招商引資方式或PPP模式,建設智慧動能自行車網管中心,在縣城各個商貿中心、市場、學校、物流、社區、廣場等人口流動較大的地設置鎖樁,購置一批智慧自行車提供便民服務,鼓勵市民辦理智慧消費卡,實現低收費自行車出行,方便市民。

三、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前期建設及設備購置費用由縣級財政出資,爭取首批投入500輛自行車,然後逐年有序的推廣,逐步構建形成先進、現代、綠色和具有荔波特色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並保持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引導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車接替乘公共交通,實現快捷、安全、舒適、低碳、經濟,使公共交通出行延伸至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四、服務範圍按社區設置網點,延伸至朝陽同城化,特別辦理可以在縣境內服務,讓許多喜歡山地運動的遊客和當地群眾隨心所欲綠色騎行暢遊荔波。

五、自行車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荔波市“綠色騎行·健康荔波”發展規劃,設置城市自行車交通通道,為荔波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

關於在所有A級景點設立旅遊商品形象店的建議

近年來,旅遊業迅猛發展,業態逐漸豐富。但是,荔波缺少旅遊商品形象店,荔波的特色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推廣。特建議在各個A級景區內設立旅遊商品形象店。

——縣政協委員 楊亮

具體建議:

首先,旅遊商品形象店的設立提升荔波旅遊形象度。縣領導多次對荔波旅遊商品提出要求,目前,樟江實業公司正在和珠海一家公司合作,主要協商旅遊旅遊商品開發的事情,該公司表示將研發出近200多個旅遊商品,這些商品獨具特色,契合荔波旅遊宣傳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荔波旅遊形象度。

其次,旅遊商品形象店的設立能解決就業問題。旅遊商品店的設立,會使旅遊商品的需求量增大,從材料的採購、加工到銷售等環節,一條線服務下來能解決十幾到幾十個人的就業問題。在原料方面,農副產品需求量也會更大,現在已經和瑤山鄉有合作,推廣瑤族的瑤繡,瑤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因為一套完整的瑤族服裝,價格都是幾千甚至上萬,不利於市場化,所以需要進行加工,把它做成很多小工藝品,方便隨身攜帶,也能更好地適應整個市場的需求。除了瑤繡,還將荔波四寶:甲良糟辣、荔波米酒、瑤麓花生、鐵皮石斛,和更多的本地特色產品做成旅遊商品,這期間也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

關於加強對城鎮居民二次供水

飲用水安全管理的建議

目前縣城所有新開發的樓盤均需要建設二次供水設施,但現有的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監管都還存在無序管理或管理缺失狀況,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縣政協委員 莫世豪

具體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中的主導作用。由我縣價格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收費辦法。

二、積極鼓勵供水企業逐步將設施的管理延伸至居民水錶,對二次供水設施專業維護。對新建的居民二次供水設施,鼓勵供水設施統一建設管理;對改造合格的二次供水設施,鼓勵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對既有的居民二次供水設施,鼓勵業主自行決定將設施管理委任給供水企業。

三、落實責任,確保二次供水安全。承擔二次供水運行維護的單位要嚴格按照安全運行、衛生管理、治安保衛等有關法規和標準規範,建立健全設施維護、清潔消毒、水質檢測、持證上崗、檔案管理、衛生管理、治安保衛人員,強化日常管理,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部門協調,落實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責任。住房城鄉建設、水務局、衛計、公安、價格等部門要加強協調,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指導監督工作,切實保障廣大幹部群眾公共利益不受損害。住房城鄉建設、水務局部門要加強二次供水的日常監督,嚴把品質關,監督落實二次供水設施設計(特別是新建樓盤)、建設和運行維護相關制度;衛計部門要強化居民二次供水設施的衛生監督,規範二次供水單位衛生管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價格部門負責建立健全二次供水運行維護收費制度,加強收費監管;公安部門要會同水務部門(城市供水)部門指導監督二次供水運行維護單位嚴格執行治安保衛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落實治安防範主體責任。

關於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但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的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和宜居的環境。

——縣政協委員 黃學明

具體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提升意識。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組織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掃除,以路邊、村邊、河邊、塘邊為重點區域,徹底清理垃圾雜物和白色污染,疏通和密閉污水排泄溝渠,清理畜禽圈舍和糞便,消除“四亂”(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現象,全面治理農村生活環境。

二、統籌規劃,科學治理。遵循“規劃先行、以城帶鄉”的原則,結合鄉村建設規劃,編制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專業規劃,明確鄉村處理設施的佈局、規模以及實施方案,根據村寨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處理模式。推行整村推進示範點模式,各鄉鎮要選擇好示範村寨,抓好典型帶頭作用,通過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一系列活動,建立長效治理模式。

三、完善機制,規範管理,建立專業隊伍。利用村支兩委及其他服務人員,結合精准扶貧工作,設立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解決村村配備保潔員、清運工以及河道清理員等崗位問題。積極號召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等貧困人口進行有償勞動,既增加了貧困人員的收入,又能廣泛的發動群眾參與整治活動。

四、加大資金投入,保運維 。各部門積極向上爭取專案和資金支持,千方百計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瓶頸難題。做好動員工作,讓廣大群眾自籌資金,基本保障組保潔和村收集工作開展。縣財政要將環境治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實施環境治理建設“獎補”措施,每年對環境治理工作完成較好的單位實行專案獎補和工作經費獎補。

關於全縣產業扶貧工作的建議

積極謀劃在我縣具有一定基礎、比較優勢突出、市場佔有率高、增收潛力大、貧困戶參與度高和受益面大的特色優勢產業。

——縣政協委員 覃建光

具體建議:

一、整合優勢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各類農業專案和財政涉農資金投入扶貧產業,規劃好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申報、審批和落地實施,建立產業扶貧擔保體系。

二、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科技含量。圍繞產業扶貧主導產業發展和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的實際需要,探索建立“科研院校+示範基地+農技推廣體系+新型經營主體”的成果轉化模式,完善以“專家定點聯繫村、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貧困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網路,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確保產業項目實施成功、發揮效益,讓貧困群眾持續發展、穩定脫貧。

三、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加快農業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從資金、生產、技術、資訊、銷售等方面提供支援,重點加大產業基地建設、土地流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業品牌創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培育龍頭企業,增強帶動作用。積極引進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圍繞低收入人口增收,支持貧困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種、養業,形成“縣有龍頭企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主業”的長效增收機制。

五、加大招商引資,打造品牌創建。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和向上爭資跑項工作力度,依託生態、氣候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瑤山雞、佳榮生態牛、荔波蜜柚、荔波枇杷、青梅、鐵皮石斛、陽鳳大米、甲良線椒、瑤麓花生等地方特色優勢品牌。積極申報名優農產品地理標誌,通過提供政策支援、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市場運作等途徑,挖掘品牌的競爭力,培育出精品農業產品品牌,不斷提高荔波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六、推進扶貧培訓,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深入貧困村開展扶貧政策講解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戶瞭解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實在在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為產業扶貧注入新動力。

關於加強荔波森林生態建設的建議

加強我縣森林生態建設,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各鄉鎮維護生態環境意識,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關係,同時加大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層層落實生態建設與保護責任制,強化廣大幹部群眾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意識。

——縣政協委員 貢雙來

具體建議:

一、嚴格執行專案建設林業征佔用地申報審批制度。縣內所有報批建設專案,需要征佔用林地的,必須先向林業部門申請辦理征佔用林地手續,審批後方能動工。

二、繼續堅持不懈開展以森林保護“六個嚴禁”為主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公、檢、法、林業、國土、環保、水務等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扎實推進生態保護執法工作。

三、認真執行生態紅線保護責任制度。嚴格生態保護屬地問責制,對未批先建、私挖亂建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案件,從嚴從重查處的同時,問責屬地管理領導和相關領導、部門及人員的責任,並將問責情況納入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

四、加強鄉鎮林業站建設。對林業站缺編情況統一進行招錄,確保林業站儘量滿編滿員,同時加大對鄉鎮基層林業站人員的技術業務、執法能力培訓工作,著力提高基層林業站工作人員的業務水準,使之能正常開展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服務林農工作。

五、在推進目前採伐證、木材運輸證、檢疫調運證等林業行政事項網上審批的基礎上,總結鄉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成熟經驗,完善審批辦理程式,逐步下放其他林業行政事項審批辦理,做到林農足不出鄉就能辦證領證。同時,集中組建林業技術服務工作組,根據林農需要,及時提供採伐設計、檢疫、林地勘界識別等林業技術服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方便群眾。

六、在鄉鎮、村委成立生態建設與保護辦公室。充分利用好鄉鎮林業站、鄉鎮專職護林員、生態護林員力量,明確責任、層層負責,抓好本轄區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抓好生態保護宣傳,強化廣大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作者:全媒體中心 潘廷鑫 潘雪晴 毛婭

編輯:全媒體中心 覃曉康

覺得不錯,請點贊↓↓↓

我們面臨的境地就是必須改革創新。

——縣政協委員 玉卓

具體建議:

建議:一、改變辦學模式。我縣教育已達到基本均衡發展新的天地,既要遍地栽花,也要重點培養,使優質的更優,普通的得到發展提高。在推進各個學校均衡發展的同時,應當集中部分優質資源和引進外部優質資源,創建一所優質初中,迎合各層次家長和學生的要求,同時以保住本地優質生源並適量吸收外部優秀生源,為高中教育培養優質學生;高中階段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適當引進外地資源進行補充或實行聯合辦學,突破現在的教育瓶頸,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長期持續發展。

二、推進資訊化教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創建研學基地,加強研學教育。建議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依託我縣喀斯特森林、山水江河、熔岩、農耕等自然資源、民宿文化資源及紅色旅遊資源,開展好研學旅行活動。建議一些綜合實踐基地(容鄉情、縣情、省情、國情)對學生進行開放教育。或鼓勵民營研學教育機構到荔波開展學生研學教育培訓,補充公立教育的不足。逐漸實現學旅結合。培養學生應有的實踐精神和動手能力,拓寬他們的升學成才之路。

三、減輕學校和教師的思想負擔和責任壓力,讓教師全身心做好教育事業。如今,學校和教師除了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應對各種名目繁多的檢查和做永遠都做不完的資料,佔用了太多時間,也耗費了太多精力,從而也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品質。建議並呼籲,明確教師責任,減少或割除掉那些學校和老師本不該承擔的任務和責任,給老師“減負”。同時加大後勤管理人員的職數,讓教師的專業技術真正專業起來,社會各界也要對學校和老師多一份體諒,減輕學校和老師的壓力,解放老師的思想,還學校一個相對單純的教育環境,讓老師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他們想做和該做的事業,真正造福學生。

關於廣泛實施“綠色騎行·健康

荔波”自行車便民工程的建議

隨著公共交通的日益完善,自行車逐漸成為市民休閒、旅遊、健身的綠色交通工具。宣導自行車綠色騎行活動,爭創自行車旅遊小城鎮為荔波大健康產業發展方向。

——縣政協委員 覃敬念

具體建議:

一、引進智慧動能自行車便民服務系統,構建城管網控大環境,用智慧化管理,GPS定位全程跟蹤系統管理科技手段進行綜合管理。系統會依據騎車狀況與踩踏力道精算出所需動力,自動調整輸出馬力,讓騎者享受到最舒適自在的騎車體驗。

二、採取招商引資方式或PPP模式,建設智慧動能自行車網管中心,在縣城各個商貿中心、市場、學校、物流、社區、廣場等人口流動較大的地設置鎖樁,購置一批智慧自行車提供便民服務,鼓勵市民辦理智慧消費卡,實現低收費自行車出行,方便市民。

三、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前期建設及設備購置費用由縣級財政出資,爭取首批投入500輛自行車,然後逐年有序的推廣,逐步構建形成先進、現代、綠色和具有荔波特色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並保持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引導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車接替乘公共交通,實現快捷、安全、舒適、低碳、經濟,使公共交通出行延伸至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四、服務範圍按社區設置網點,延伸至朝陽同城化,特別辦理可以在縣境內服務,讓許多喜歡山地運動的遊客和當地群眾隨心所欲綠色騎行暢遊荔波。

五、自行車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荔波市“綠色騎行·健康荔波”發展規劃,設置城市自行車交通通道,為荔波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

關於在所有A級景點設立旅遊商品形象店的建議

近年來,旅遊業迅猛發展,業態逐漸豐富。但是,荔波缺少旅遊商品形象店,荔波的特色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推廣。特建議在各個A級景區內設立旅遊商品形象店。

——縣政協委員 楊亮

具體建議:

首先,旅遊商品形象店的設立提升荔波旅遊形象度。縣領導多次對荔波旅遊商品提出要求,目前,樟江實業公司正在和珠海一家公司合作,主要協商旅遊旅遊商品開發的事情,該公司表示將研發出近200多個旅遊商品,這些商品獨具特色,契合荔波旅遊宣傳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荔波旅遊形象度。

其次,旅遊商品形象店的設立能解決就業問題。旅遊商品店的設立,會使旅遊商品的需求量增大,從材料的採購、加工到銷售等環節,一條線服務下來能解決十幾到幾十個人的就業問題。在原料方面,農副產品需求量也會更大,現在已經和瑤山鄉有合作,推廣瑤族的瑤繡,瑤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因為一套完整的瑤族服裝,價格都是幾千甚至上萬,不利於市場化,所以需要進行加工,把它做成很多小工藝品,方便隨身攜帶,也能更好地適應整個市場的需求。除了瑤繡,還將荔波四寶:甲良糟辣、荔波米酒、瑤麓花生、鐵皮石斛,和更多的本地特色產品做成旅遊商品,這期間也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

關於加強對城鎮居民二次供水

飲用水安全管理的建議

目前縣城所有新開發的樓盤均需要建設二次供水設施,但現有的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監管都還存在無序管理或管理缺失狀況,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縣政協委員 莫世豪

具體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中的主導作用。由我縣價格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收費辦法。

二、積極鼓勵供水企業逐步將設施的管理延伸至居民水錶,對二次供水設施專業維護。對新建的居民二次供水設施,鼓勵供水設施統一建設管理;對改造合格的二次供水設施,鼓勵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對既有的居民二次供水設施,鼓勵業主自行決定將設施管理委任給供水企業。

三、落實責任,確保二次供水安全。承擔二次供水運行維護的單位要嚴格按照安全運行、衛生管理、治安保衛等有關法規和標準規範,建立健全設施維護、清潔消毒、水質檢測、持證上崗、檔案管理、衛生管理、治安保衛人員,強化日常管理,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部門協調,落實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責任。住房城鄉建設、水務局、衛計、公安、價格等部門要加強協調,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指導監督工作,切實保障廣大幹部群眾公共利益不受損害。住房城鄉建設、水務局部門要加強二次供水的日常監督,嚴把品質關,監督落實二次供水設施設計(特別是新建樓盤)、建設和運行維護相關制度;衛計部門要強化居民二次供水設施的衛生監督,規範二次供水單位衛生管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價格部門負責建立健全二次供水運行維護收費制度,加強收費監管;公安部門要會同水務部門(城市供水)部門指導監督二次供水運行維護單位嚴格執行治安保衛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落實治安防範主體責任。

關於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但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的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和宜居的環境。

——縣政協委員 黃學明

具體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提升意識。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組織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掃除,以路邊、村邊、河邊、塘邊為重點區域,徹底清理垃圾雜物和白色污染,疏通和密閉污水排泄溝渠,清理畜禽圈舍和糞便,消除“四亂”(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流)現象,全面治理農村生活環境。

二、統籌規劃,科學治理。遵循“規劃先行、以城帶鄉”的原則,結合鄉村建設規劃,編制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專業規劃,明確鄉村處理設施的佈局、規模以及實施方案,根據村寨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處理模式。推行整村推進示範點模式,各鄉鎮要選擇好示範村寨,抓好典型帶頭作用,通過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一系列活動,建立長效治理模式。

三、完善機制,規範管理,建立專業隊伍。利用村支兩委及其他服務人員,結合精准扶貧工作,設立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解決村村配備保潔員、清運工以及河道清理員等崗位問題。積極號召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等貧困人口進行有償勞動,既增加了貧困人員的收入,又能廣泛的發動群眾參與整治活動。

四、加大資金投入,保運維 。各部門積極向上爭取專案和資金支持,千方百計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瓶頸難題。做好動員工作,讓廣大群眾自籌資金,基本保障組保潔和村收集工作開展。縣財政要將環境治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實施環境治理建設“獎補”措施,每年對環境治理工作完成較好的單位實行專案獎補和工作經費獎補。

關於全縣產業扶貧工作的建議

積極謀劃在我縣具有一定基礎、比較優勢突出、市場佔有率高、增收潛力大、貧困戶參與度高和受益面大的特色優勢產業。

——縣政協委員 覃建光

具體建議:

一、整合優勢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各類農業專案和財政涉農資金投入扶貧產業,規劃好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申報、審批和落地實施,建立產業扶貧擔保體系。

二、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科技含量。圍繞產業扶貧主導產業發展和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的實際需要,探索建立“科研院校+示範基地+農技推廣體系+新型經營主體”的成果轉化模式,完善以“專家定點聯繫村、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貧困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網路,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確保產業項目實施成功、發揮效益,讓貧困群眾持續發展、穩定脫貧。

三、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加快農業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從資金、生產、技術、資訊、銷售等方面提供支援,重點加大產業基地建設、土地流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業品牌創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培育龍頭企業,增強帶動作用。積極引進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圍繞低收入人口增收,支持貧困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種、養業,形成“縣有龍頭企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主業”的長效增收機制。

五、加大招商引資,打造品牌創建。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和向上爭資跑項工作力度,依託生態、氣候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瑤山雞、佳榮生態牛、荔波蜜柚、荔波枇杷、青梅、鐵皮石斛、陽鳳大米、甲良線椒、瑤麓花生等地方特色優勢品牌。積極申報名優農產品地理標誌,通過提供政策支援、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市場運作等途徑,挖掘品牌的競爭力,培育出精品農業產品品牌,不斷提高荔波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六、推進扶貧培訓,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深入貧困村開展扶貧政策講解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戶瞭解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實在在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為產業扶貧注入新動力。

關於加強荔波森林生態建設的建議

加強我縣森林生態建設,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各鄉鎮維護生態環境意識,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關係,同時加大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層層落實生態建設與保護責任制,強化廣大幹部群眾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意識。

——縣政協委員 貢雙來

具體建議:

一、嚴格執行專案建設林業征佔用地申報審批制度。縣內所有報批建設專案,需要征佔用林地的,必須先向林業部門申請辦理征佔用林地手續,審批後方能動工。

二、繼續堅持不懈開展以森林保護“六個嚴禁”為主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公、檢、法、林業、國土、環保、水務等部門聯席會議機制,扎實推進生態保護執法工作。

三、認真執行生態紅線保護責任制度。嚴格生態保護屬地問責制,對未批先建、私挖亂建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案件,從嚴從重查處的同時,問責屬地管理領導和相關領導、部門及人員的責任,並將問責情況納入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

四、加強鄉鎮林業站建設。對林業站缺編情況統一進行招錄,確保林業站儘量滿編滿員,同時加大對鄉鎮基層林業站人員的技術業務、執法能力培訓工作,著力提高基層林業站工作人員的業務水準,使之能正常開展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服務林農工作。

五、在推進目前採伐證、木材運輸證、檢疫調運證等林業行政事項網上審批的基礎上,總結鄉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成熟經驗,完善審批辦理程式,逐步下放其他林業行政事項審批辦理,做到林農足不出鄉就能辦證領證。同時,集中組建林業技術服務工作組,根據林農需要,及時提供採伐設計、檢疫、林地勘界識別等林業技術服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方便群眾。

六、在鄉鎮、村委成立生態建設與保護辦公室。充分利用好鄉鎮林業站、鄉鎮專職護林員、生態護林員力量,明確責任、層層負責,抓好本轄區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抓好生態保護宣傳,強化廣大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往期精彩回顧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作者:全媒體中心 潘廷鑫 潘雪晴 毛婭

編輯:全媒體中心 覃曉康

覺得不錯,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