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與病魔抗爭了9年多,大同男孩小佳偉最終還是走了

1月18日, 大同9歲男孩小佳偉因先天性心臟病不幸離世, 他的父母含淚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了名字, 決定捐出孩子的眼角膜, 讓他的生命在人間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當天下午, 太原市紅十字眼角膜接收站專家、太原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病科主任郭旭明, 成功對小佳偉實施眼角膜摘除手術。 據悉, 小佳偉的眼角膜將至少幫助兩名患者重見光明。

父母忍痛捐獻孩子角膜:

“他出生後就一直進出醫院, 都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家住大同市平旺鄉的小佳偉, 出生後不久被診斷出患先天性心臟病,

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自此籠罩在陰霾之中。 “當時醫生說孩子活不過1歲, 即便如此, 我們也想拼盡全力為孩子爭取哪怕最後一點希望。 ”小佳偉的父母說。 9年多時間裡, 每一天, 每到一次醫院, 每吃一頓飯……他們都在祈求老天的眷顧。

1月18日, 病魔最終還是奪去了小佳偉幼小的生命。 儘管承受著巨大悲傷與不舍, 小佳偉的父母還是決定將孩子的眼角膜捐獻出來。 “我們也沒什麼文化, 不懂這些事, 但是想想孩子從生下來就一直進出醫院, 都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我們希望別人能代替孩子, 好好看看世間的繁華。 ”

小佳偉的媽媽強忍眼淚, 顫抖著在捐獻志願書上代替小佳偉簽下了名字, 在場的所有人無不為之動容。 眾人在小佳偉床前默哀鞠躬,

表達對逝者的敬意。

小佳偉爺爺流著淚堅持:

“一些親戚不理解, 但我們不會改變主意, 這也算功德一件”

小佳偉不幸離世後, 他的父母第一時間聯繫到大同愛爾眼科醫院, 表達了想捐獻孩子眼角膜的意願。 該院迅速聯繫了山西省紅十字會、大同紅十字會與太原愛爾眼科醫院。 最終授權太原市紅十字眼角膜接收站——太原愛爾眼科醫院對小佳偉實施眼角膜摘除手術並予以後續處置。

當天下午, 郭旭明博士專程趕到大同, 辦理好相關手續之後, 馬上進行取角膜手術, 並且于當日21時趕回太原, 在醫院處理好眼角膜, 順利完成整個捐獻過程並確保了角膜材料的完整。 次日, 角膜材料被送至瀋陽愛爾眼科醫院,

預計小佳偉的眼角膜將至少幫助兩名患者重見光明。

小佳偉爺爺流著淚表示, 前一天, 孫子乖巧的身影還歷歷在目, 如今卻天人永隔, 一家人做出捐獻小佳偉眼角膜的決定後, 也承受了很大壓力。 “有一些親戚不理解, 但我們不會改變主意。 孩子的角膜如果能讓其他人看見這個世界, 也算是功德一件。 ”

○延伸

國內目前400多萬患者在等角膜

相關資料顯示, 角膜病是我國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目前國內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有400多萬, 全國各大醫院每年完成的全部角膜移植手術僅有5000例左右。 “一位病人等待角膜移植手術的時間, 往往要以數月計。 ”郭旭明說, 由於眼角膜資源稀缺, 我省每年只能進行不到200例的眼角膜移植手術,

很多患者由於沒有合適的角膜材料, 只得無奈坐等直至失明。

2010年8月, 我省首家市級眼角膜接收站——太原市“紅十字眼角膜接收站”在太原愛爾眼科醫院正式掛牌成立, 不僅為志願者打通了捐獻眼角膜的愛心管道, 更為很多因角膜病致盲或致殘的患者帶來複明的希望。 迄今為止, 醫院已接收志願者捐出的48枚眼角膜, 但事實上, 真正能夠成功獲得移植的每年不足百例。 “由於傳統觀念影響, 我國角膜捐獻的情況還沒有呈普遍現象。 所以每一位捐獻者都非常偉大, 像小佳偉一樣, 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延續了生命, 給世間留下大愛。 ”郭旭明說。

愛爾眼科集團自建有8家愛爾眼庫, 接軌國際眼庫聯合會(IFETB), 是國內大型眼角膜捐獻接收——保存機構,

率先搭建眼角膜捐獻資訊共用及救援平臺, 豐富的供體資源可大大縮減患者的等候時間。 目前愛爾眼科山西各醫院正在開展“你是我的眼”愛眼公益基金專案, 家庭困難的角膜病患者均可直接申請救助, 實現最快速度安排手術。

本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鄧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