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方堅信中國無法研發衛星導航,頻頻為難,中國北斗一雪前恥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我國目前已完全實現了其核心晶片、終端板卡、天線等的自主可控。 2020年左右, 將建成覆蓋全球, 超越美國GPS的導航系統。 當然, 如此輝煌的北斗其發展過程也是經歷了坎坷與屈辱。

2003年, 歐洲處處彌漫著反美反戰情緒。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歐盟決定把我國納入歐盟2002年就已啟動的“伽利略”計畫中, 而中國也成為第一個非歐盟的參與國。

中國認為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希望通過該計畫獲得先進製造技術, 很快就投資了7000萬歐元, 但是2005年該計畫的首顆試驗衛星發射後, 歐盟對我們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漠, 開始排擠中國, 不讓中國技術人員接觸關鍵環節的同時還一直催款, 中國陷入絕境。

在此背景下, 中國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沉寂數年的“北斗”系統上。 2007年發射的第四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 替換了退役的衛星, “北斗”系統開始啟動。 “北斗”二號橫空出世, 沖淡了“伽利略”未來的市場前景。 “北斗”二號在技術上比“伽利略”更先進, 定位精度甚至達到0.5米級, 令歐洲人震驚, “伽利略”也逐漸喪失了技術相對領先的優勢。

歐洲人開始酸溜溜地說, 中國“北斗”二號的技術“偷竊”自歐盟“伽利略”計畫, 搶了他們的衛星發射頻率。 但是按照“誰先使用誰先得”的國際法原則, 中國做法合情合理, 狠狠打了歐盟一巴掌, 為中國出了一口惡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