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子兵法的戰術核心是多方以誤,多方以誤的核心是:分敵

兵哥在前面文章中說過, 孫子兵法有兩個核心, 戰術核心和戰略核心。 戰術核心, 也就是方法核心, 是多方以誤。 什麼是多方以誤呢?使用各種方法削弱敵人。 弱敵是最終目標, 手段其實只有一個, 那就是分敵——讓強大的敵人分成若干個弱小的敵人, 讓人數多的敵人分成若干個人數少的敵人, 讓凝聚力大的敵人變成凝聚力弱的敵人。 取勝之道, 本質上說就只有兩個:強大自己和削弱敵人。 而這兩個也是一個:強大了自己, 敵人相對就削弱;削弱了敵人, 自己也相對強大。 如果說強大自己是上上策, 削弱敵人也是常用的上策。

西漢時, 由於高祖劉邦分封同姓王的策略, 搞得各大諸侯王勢力坐大, 對中央政權形成極大威脅。 到了文景時期, 漢景帝想要削藩, 卻逼得七王造反, 幸好武力平叛成功, 削弱了諸侯王勢力, 但各諸侯的威脅依然存在。 漢武帝上臺後, 採取了“推恩令”, 將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制, 改成所有兒子一起繼承諸侯國。

按嫡長子繼承制, 除了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的一切外, 其他兒子都得不到尺寸之地。 所以“推恩令”頗有利益均沾的意思, 把給諸侯王的嫡長子一個人的好處, 平均分給所有的兒子。

諸侯的兒子們, 除了老大不樂意之外, 其他人都非常贊同, 畢竟原來自己一點沒有, 現在好歹還能混上一點好處。

各大諸侯王也覺得這樣不錯,

自己的領地沒有減少, 反正都在自己兒子的手上, 而且那些原來沒有編制的兒子, 也都混上了編制。

“推恩令”一下, 瞬間就瓦解了諸侯國內的凝聚力:諸侯王的嫡長子們獨力難支, 無力回天, 眼看著親兄弟們把屬於自己的權力分走了。

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 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 , 最後成了“大國不過十餘城, 小侯不過十餘裡”, 變成了幾百個不再受中央管轄, 直接由各郡來管理的小列侯國(相當於縣)。

數年後, 漢武帝下令廢除了一百零六個諸侯國、列侯國時, 此時已經沒有一個諸侯有實力敢哼一聲了。

推恩令, 就是非常高妙的削弱敵人的方法。

敵人不是鐵板一塊, 其內部也有利益紛爭, 你能誘之以利讓其內部發生爭鬥,

那麼敵人的凝聚力就散了, 強敵也變成弱敵。

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 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 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革命党是群眾的嚮導, 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 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 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 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 就是我們的朋友。 沒有永遠的敵友, 只有永遠的利害。 如果西漢皇帝的敵人是諸侯王的嫡長子, 那麼, 諸侯王的其他兒子就是可以拉攏的物件, 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

漢武帝正是認識到這一點, 才決定先拉攏敵人中的一部分, 用“利益均沾”瓦解了敵人的凝聚力, 把強敵分解成各個弱敵, 然後一舉殲滅, 兵不血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