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運安防技術應用新亮點之刷臉進站 AI智慧監測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又是一年春運時, 2018年春運不在“一票難求”, 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在北京召開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工作部署, 讓回家路更有保障。 根據交通部門的資料顯示, 2017年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為29.8億人次, 而2018年的春運旅客人次將進一步上漲, 預計會突破30億人次, 其中, 鐵路預計發送旅客量3.93億人次, 同比增長10%。 而在“互聯網+”和大資料的加持下, 人們出行方案的選擇變得更加輕鬆;各種高科技的加持, 使得人們的旅途更高效、在旅途過程中更加平安。 隨著人工智慧、5G技術的發展和完善,

無論是進站、安檢, 列車內部的視頻監控, 還是和指揮中心的交流, 都將變得更加高效。 終有一天, 人們不會再談“春運而色變”。

刷臉快速進站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完善, 也逐漸應用於各種領域, 刷臉出行已經不是新鮮事, 全國各地已經有不少飛機場、高鐵站先後引入人臉識別。

目前我國已經投入使用人臉識別驗票系統的火車站地區已經有:北京、上海、鄭州、西安、太原、武漢、長沙、南昌、廣州、西寧、呼和浩特、蘇州、蘭州萬州等各城市。 想要刷臉進站, 旅客僅需將二代身份證和藍色車票疊放在一起, 車票要放在身份證上方, 車票正面的二維碼要朝上、朝前, 將身份證和車票一起放入閘機插入口, 攝像頭會採集旅客的人臉資訊,

與身份證人臉資訊進行識別, 如果一致的話, 閘機就會打開, 旅客就可以通過進站, 方便快捷。

特別是在春運期間, 通過身份證和人臉對比, 省去了取票驗票的進站步驟, 緩解人流高度集中, 實現“秒刷”, 即使筆者帶著眼鏡, 髮型有所改變, 也能迅速的通過, 能有效減少進站的時間和車站安檢人力成本。 一、技術原理

“刷臉”進站所用的是人臉識別技術, 這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 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 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 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 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刷臉進站對電腦“看臉識人”的本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何確認眼前這個人就是身份證上的那位呢?這涉及到模式識別、影像處理、電腦視覺、統計學習、神經網路、小波分析、子空間理論和流形學習等眾多學科, 還有一系列以“特徵臉方法”為代表的識別演算法。

這類演算法的思路主要是利用一種叫“主成分分析”的數學方法, 對二維的人臉圖片進行降維和提取特徵, 將其轉化為一組向量集, 進而轉化為數學運算來處理。 它首先需要準備一些基本的人臉模型(稱為“訓練集”), 將其向量化後獲得基本的特徵向量。 這些特徵向量在返回成圖像時看上去仍像人臉, 擁有人臉的基本特徵, 所以它們也被稱為“特徵臉”。

在具體的識別過程中, 演算法會把需要識別的人臉圖像向量化、數位化,

然後從參考用的訓練集資料中找出與當前要識別的人臉資料對應的幾個特徵值, 構成一組特徵向量基, 以達到表徵原資料的目的。

任何一幅人臉圖像在減去平均人臉後都可投影到子空間, 得到一組權值向量, 而後電腦就可以直接對比這組向量, 確認兩邊圖像中是否是同一個人了。 該方法實際上是計算了此向量和訓練集中每個人的權值向量之間的歐式距離, 取最小距離所對應的人臉圖像的身份作為測試人臉圖像的身份。 打個比方, 這就像是警察局裡指認嫌疑人時所用的“拼臉”方法, 它以一個基礎臉型為底, 將合適的眼睛、眉毛等五官放上去, 最終組成一個與嫌疑人最像的人臉圖。

“刷臉機器”所做的事情也大致如此, 只是它的“眼睛”、“眉毛”等五官更加抽象, 對比的過程也是通過純數位化的形式進行。

但基礎的特徵臉演算法比較適合處理靜態的正面圖像, 為了應付旅客在拍照時可能出現的不同姿態, 研究者又開發出了“彈性圖匹配”的思路。 它把所有人臉圖像看作具有相似的拓撲結構, 不注重角度、長度等量化的性質, 而側重於變換後的圖形的不變性質。 所以它還有一個形象的名稱, 叫“橡皮泥幾何”。 在這種方法中, 所有的人臉可以表示成類似的拓撲圖, 它的節點是一些基準點(如眼睛, 鼻尖等), 它的邊是這些基準點之間的連線。

為了識別一張新的人臉, 需要從該人臉中找到基準點, 提取出一個人臉圖, 令這幅圖和現有的彈性束圖之間的相似度最大。經過匹配後,新的彈性束圖將被提取出來,然後再把它放入“特徵臉方法”中進行識別。在彈性匹配的過程中,網格的形狀會隨著特徵點的搜索而不斷變化,因此對姿態的變化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調整性。二、操作方法

這個看似複雜的“黑科技”,操作起來很簡單。

旅客需將二代身份證和藍色車票疊放在一起,車票要放在身份證上方,車票正面的二維碼要朝上、朝前,將身份證和車票一起放入閘機插入口,攝像頭會採集旅客的人臉資訊,與身份證人臉資訊進行識別,如果一致的話,閘機就會打開,旅客就可以通過進站。

具體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當乘客進入通道,站在“刷卡機”面前時,會看到地上有個黃色雙腳丫參考標識,乘客踩上去站立。

第二步,將車票和身份證取出,車票正面朝上,身份證則放在車票下面,將疊加在一起的車票和身份證放在掃描區掃描。

第三步,乘客抬頭看著攝像頭,完成刷臉。如果車票、身份證、人臉,三資訊無誤,“嘀”的一聲,進站通道的閘機便自動打開。

如果操作得快,3秒即可,操作稍慢點,6秒左右即可過關。

“檢票進站”作為鐵路出行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客流高峰期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客流量大時,進站速度變得非常緩慢。再者,檢票人員單靠人工檢票很難檢驗出旅客是否“人、證、票”相統一,而“刷臉”,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這一壓力。

三、優點

“刷臉”進站速度很快,一般情況下,3至6秒便能成功通行,解放了人力,也方便了旅客。北京、上海、廣州、鄭州、太原、武漢、南昌、西安、長沙等地部分火車站已經使用上了“刷臉”進站。比起傳統的靠工作人員識別放行,這些機器最大的優勢在於節省人力,而且方便快捷。

1.“刷臉”進站不僅更方便,還更加安全。

刷臉進站系統不僅提高了進站效率,還通過與公安網的無縫連接,第一時間識別壞人。公安系統內的犯罪嫌疑人一旦刷臉,就會被迅速識別,並發出報警資訊,這讓打算乘火車潛逃的嫌疑人,一露臉,就露餡。

2.即使乘客化了妝、戴了美瞳,系統也能夠識別出來

據介紹,化了妝、戴了美瞳的乘客也不用擔心,系統照樣識別無誤。系統對人臉識別驗證時,儀器將掃描到的人臉和身份證照片進行比對,主要是看臉部輪廓、眉骨、嘴唇兩邊,和胖瘦沒有關係,只要不是特殊妝容,機器大多都能識別出來。

四、注意事項:

持有紅色車票的不能使用;持有學生票、殘疾人票等減價車票的需要人工核驗減價的證件,只能走人工通道。

身份證和車票的放置方式一定要正確,車票上的二維碼要朝前。

化妝後的乘客基本上都可以精准地通過識別,但戴口罩、墨鏡、帽子等還是需要摘下方可識別。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乘客如果突然剃了光頭,和身份證照片不符,也無法“刷臉”通過,最後人工驗證進站。一般年齡變化在10年內對識別率影響不大;重度整容確會影響識別。

目前,北京、廣州、上海、成都、武漢等地的火車站已開通自助“刷臉”進站通道。從網友的評論上看,南京,蘭州,昆明、鄭州等多地其實也都可以“刷臉”。

AI智慧監測人流

如今,全國各地大部分火車站在春運期間,除了傳統的武警24小時輪班巡控外,都會大量安裝各類專業安防監控設備,後方人員通過高清監控畫面就可以對諾大的現場做到一目了然,從而精准指揮、布控。以廣州火車站為例,作為全國春運歷年發送旅客最多的車站。僅2017年1月16日,該站便發送旅客約135萬人次,春運40天共疏運旅客2916.2萬人次。與其他一線城市一樣,作為勞動輸入地,廣州火車站在春運等重大節假日期間,呈現人流量大、人員走動無規則,室外光照複雜和夜間燈光環境多變,多個出口併發等特徵。

基於此,在此之前,廣州火車站便部署了相應的大資料精細分析和安防實戰應用系統,對重點區域人群即時監控。前端統計人數,後端資料分析,對客流進一步預測。

廣州火車站主要在該車站廣場區域上線視頻監控前端圖像採集和後端智慧分析系統,對重點區域客流情況進行即時監控及資料分析:包括大規模人群聚集和擁擠踩踏事件做可靠預警、對各項應急措施的效果實施監控、為春運科學組織提供決策輔助。之所以能夠做到即時監測、預警及分析,是因為該人群監測系統中綜合運用了AI機器視覺、大資料平臺智慧分析等技術,而這些技術能夠針對春運現場的即時情況,保證系統在春運實戰中保持圖像清晰、運行穩定、及時回應。

該系統在落地實戰中具體是如何“工作”的呢?通過在廣州火車站滯留人數最多的站前廣場區域部署具備人數統計功能的智慧高清IPC,然後結合後端昆侖智慧分析伺服器,即時監測火車站廣場出口人數。通俗來說,就是“數人頭”,伺服器對視頻採集畫面進行結構化資料提取,得出精確到個位數的人數資訊。而這些資訊將會通過大資料平臺即時傳送到廣州市交委大資料分析平臺,比對站內的人數資料,準確掌握整個火車站區域的滯留人數。

整個重點人群監測系統可以反映廣場7個小時內滯留人數的變化。如果持續擁擠則需要採取措施疏導乘客,而這一舉措,已經順利保障數千萬旅客安全、便利到家。

飛機:RFID托運

乘坐飛機回家,因行李出問題而頭疼的乘客不在少數。為更好地為旅客服務,多家航空宣佈使用RFID行李追蹤技術,提供即時行李追蹤服務。這意味著2018年乘坐飛機回家的旅客可以用APP隨時瞭解自己行李的位置,從而減少出現行李丟失或者拿錯的情況。

RFID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是給每一個飛機乘客隨機托運的行李上粘貼RFID電子標籤,電子標籤中記錄旅客個人資訊、出發港、到達港、航班號、停機位元、起飛時間等資訊;行李流動的各個控制節點上,如分撿、裝機處、行李提取處安裝電子標籤讀寫設備。當帶有標籤的資訊的行李通過各個節點的時候,RFID讀寫器會讀取這些資訊,傳到資料庫。實現行李在運輸全流程中的資訊共用和監控。

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被普遍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是既條碼技術之後,引起自動識別領域變革的一項新技術。其具有的非視距、遠距離,對方向性要求不高,快速精准的無線通訊能力,被越來越多的聚焦在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最終在2005年10月,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一致通過決議,將UHF(超高頻)RFID綁帶式標籤作為航空行李標籤的唯一標準。

RFID技術對於提高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分揀準確性,對保護公眾出行安全,減少機場分揀人員工作強度,提高機場整體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春運這種人流高度集中期間,大大提高了機場行李托運的工作效率。

從機場出發的旅客在出發值機櫃檯辦理行李托運,工作人員根據旅客登機牌完成托運登記並列印RFID行李標籤,將RFID行李標籤安裝在行李上後放入行李輸送機。輸送機安裝有RFID採集通道,當行李通過RFID採集通道時,其相關資訊即被採集並上傳給輸送機控制系統,輸送機控制系統根據得到的資訊即可將行李正確的分揀到對應航班的行李房格口槽。最後搬運工將對應航班的行李轉送到行李箱,同牽引車上飛機貨艙。

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採用RFID技術,通過電子標籤標識行李,利用無線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行李,即便對多個高速運動的行李物體,都可以進行同時識別,無須人工干預,操作快捷方便。採用RFID技術機械化率可到95%以上,這就意味著從技術上將大大減少行李丟失、遲運、錯運的可能。同時,RFID能工作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這樣就能夠加強旅客的行李安全,大大的減少其差錯率和其他問題。

另外,每一個RFID讀寫器可以通過網路與伺服器連接,在行李托運的各個環節到最終到旅客手上,都能有效的記錄跟蹤監控,及時的掌握整個過程,動態的進行管理,管理人員完全可以根據此統計的資料和查看各個環節的情況,達到有針對性的管理,從整體上提高機場行李托運管理的資訊化和智慧化。

列車運行狀態的視頻監控

相比進出站、安檢,旅客在列車上的安全更為重要。對列車運行狀態的視頻監控包括司機室的監控和列車車廂內情況的監控,監控室可以監視列車車廂的狀態。該系統可以分為前端設備、列車移動智慧處理單元、傳輸設備、鐵路綜合監控單元四個部分。列車移動處理單元應具有存儲、編解碼、智慧分析和無線通訊等功能。資料傳輸可以通過車地無線通訊將車載視頻監控下傳和鐵路線路監控上傳,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業務部門使用者有調度、機務、公務等部門。其中,路局視頻監控中心可以點播即時查看列車司機室的監控視頻,也可以存儲其監控視頻。

同時,在運輸安全指揮中心辦公室內,運輸安全指揮中心運用無線通訊系統、監控檢測分析系統、綜合研判、衛星定位(GPS)、警報鳴放等高科技手段和軟體技術對高鐵安全、現場作業、重點設備等進行全天候、全過程遠端視屏監控和資料傳輸,在充分釋放科技保安全、科技助生產能量的同時,形成了功能齊全、高效管控、智慧決策、快速反應的生產指揮和預警體系。

在列車內部監控和指揮中心的調度下,使得列車在行駛過程中能夠對變化第一時間知曉並作出相應措施,以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本文根據浙江寧波中基國際招標、中國建材家居網,經濟日報、看看新聞整理)

令這幅圖和現有的彈性束圖之間的相似度最大。經過匹配後,新的彈性束圖將被提取出來,然後再把它放入“特徵臉方法”中進行識別。在彈性匹配的過程中,網格的形狀會隨著特徵點的搜索而不斷變化,因此對姿態的變化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調整性。二、操作方法

這個看似複雜的“黑科技”,操作起來很簡單。

旅客需將二代身份證和藍色車票疊放在一起,車票要放在身份證上方,車票正面的二維碼要朝上、朝前,將身份證和車票一起放入閘機插入口,攝像頭會採集旅客的人臉資訊,與身份證人臉資訊進行識別,如果一致的話,閘機就會打開,旅客就可以通過進站。

具體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當乘客進入通道,站在“刷卡機”面前時,會看到地上有個黃色雙腳丫參考標識,乘客踩上去站立。

第二步,將車票和身份證取出,車票正面朝上,身份證則放在車票下面,將疊加在一起的車票和身份證放在掃描區掃描。

第三步,乘客抬頭看著攝像頭,完成刷臉。如果車票、身份證、人臉,三資訊無誤,“嘀”的一聲,進站通道的閘機便自動打開。

如果操作得快,3秒即可,操作稍慢點,6秒左右即可過關。

“檢票進站”作為鐵路出行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客流高峰期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客流量大時,進站速度變得非常緩慢。再者,檢票人員單靠人工檢票很難檢驗出旅客是否“人、證、票”相統一,而“刷臉”,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這一壓力。

三、優點

“刷臉”進站速度很快,一般情況下,3至6秒便能成功通行,解放了人力,也方便了旅客。北京、上海、廣州、鄭州、太原、武漢、南昌、西安、長沙等地部分火車站已經使用上了“刷臉”進站。比起傳統的靠工作人員識別放行,這些機器最大的優勢在於節省人力,而且方便快捷。

1.“刷臉”進站不僅更方便,還更加安全。

刷臉進站系統不僅提高了進站效率,還通過與公安網的無縫連接,第一時間識別壞人。公安系統內的犯罪嫌疑人一旦刷臉,就會被迅速識別,並發出報警資訊,這讓打算乘火車潛逃的嫌疑人,一露臉,就露餡。

2.即使乘客化了妝、戴了美瞳,系統也能夠識別出來

據介紹,化了妝、戴了美瞳的乘客也不用擔心,系統照樣識別無誤。系統對人臉識別驗證時,儀器將掃描到的人臉和身份證照片進行比對,主要是看臉部輪廓、眉骨、嘴唇兩邊,和胖瘦沒有關係,只要不是特殊妝容,機器大多都能識別出來。

四、注意事項:

持有紅色車票的不能使用;持有學生票、殘疾人票等減價車票的需要人工核驗減價的證件,只能走人工通道。

身份證和車票的放置方式一定要正確,車票上的二維碼要朝前。

化妝後的乘客基本上都可以精准地通過識別,但戴口罩、墨鏡、帽子等還是需要摘下方可識別。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乘客如果突然剃了光頭,和身份證照片不符,也無法“刷臉”通過,最後人工驗證進站。一般年齡變化在10年內對識別率影響不大;重度整容確會影響識別。

目前,北京、廣州、上海、成都、武漢等地的火車站已開通自助“刷臉”進站通道。從網友的評論上看,南京,蘭州,昆明、鄭州等多地其實也都可以“刷臉”。

AI智慧監測人流

如今,全國各地大部分火車站在春運期間,除了傳統的武警24小時輪班巡控外,都會大量安裝各類專業安防監控設備,後方人員通過高清監控畫面就可以對諾大的現場做到一目了然,從而精准指揮、布控。以廣州火車站為例,作為全國春運歷年發送旅客最多的車站。僅2017年1月16日,該站便發送旅客約135萬人次,春運40天共疏運旅客2916.2萬人次。與其他一線城市一樣,作為勞動輸入地,廣州火車站在春運等重大節假日期間,呈現人流量大、人員走動無規則,室外光照複雜和夜間燈光環境多變,多個出口併發等特徵。

基於此,在此之前,廣州火車站便部署了相應的大資料精細分析和安防實戰應用系統,對重點區域人群即時監控。前端統計人數,後端資料分析,對客流進一步預測。

廣州火車站主要在該車站廣場區域上線視頻監控前端圖像採集和後端智慧分析系統,對重點區域客流情況進行即時監控及資料分析:包括大規模人群聚集和擁擠踩踏事件做可靠預警、對各項應急措施的效果實施監控、為春運科學組織提供決策輔助。之所以能夠做到即時監測、預警及分析,是因為該人群監測系統中綜合運用了AI機器視覺、大資料平臺智慧分析等技術,而這些技術能夠針對春運現場的即時情況,保證系統在春運實戰中保持圖像清晰、運行穩定、及時回應。

該系統在落地實戰中具體是如何“工作”的呢?通過在廣州火車站滯留人數最多的站前廣場區域部署具備人數統計功能的智慧高清IPC,然後結合後端昆侖智慧分析伺服器,即時監測火車站廣場出口人數。通俗來說,就是“數人頭”,伺服器對視頻採集畫面進行結構化資料提取,得出精確到個位數的人數資訊。而這些資訊將會通過大資料平臺即時傳送到廣州市交委大資料分析平臺,比對站內的人數資料,準確掌握整個火車站區域的滯留人數。

整個重點人群監測系統可以反映廣場7個小時內滯留人數的變化。如果持續擁擠則需要採取措施疏導乘客,而這一舉措,已經順利保障數千萬旅客安全、便利到家。

飛機:RFID托運

乘坐飛機回家,因行李出問題而頭疼的乘客不在少數。為更好地為旅客服務,多家航空宣佈使用RFID行李追蹤技術,提供即時行李追蹤服務。這意味著2018年乘坐飛機回家的旅客可以用APP隨時瞭解自己行李的位置,從而減少出現行李丟失或者拿錯的情況。

RFID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是給每一個飛機乘客隨機托運的行李上粘貼RFID電子標籤,電子標籤中記錄旅客個人資訊、出發港、到達港、航班號、停機位元、起飛時間等資訊;行李流動的各個控制節點上,如分撿、裝機處、行李提取處安裝電子標籤讀寫設備。當帶有標籤的資訊的行李通過各個節點的時候,RFID讀寫器會讀取這些資訊,傳到資料庫。實現行李在運輸全流程中的資訊共用和監控。

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被普遍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是既條碼技術之後,引起自動識別領域變革的一項新技術。其具有的非視距、遠距離,對方向性要求不高,快速精准的無線通訊能力,被越來越多的聚焦在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最終在2005年10月,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一致通過決議,將UHF(超高頻)RFID綁帶式標籤作為航空行李標籤的唯一標準。

RFID技術對於提高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和分揀準確性,對保護公眾出行安全,減少機場分揀人員工作強度,提高機場整體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春運這種人流高度集中期間,大大提高了機場行李托運的工作效率。

從機場出發的旅客在出發值機櫃檯辦理行李托運,工作人員根據旅客登機牌完成托運登記並列印RFID行李標籤,將RFID行李標籤安裝在行李上後放入行李輸送機。輸送機安裝有RFID採集通道,當行李通過RFID採集通道時,其相關資訊即被採集並上傳給輸送機控制系統,輸送機控制系統根據得到的資訊即可將行李正確的分揀到對應航班的行李房格口槽。最後搬運工將對應航班的行李轉送到行李箱,同牽引車上飛機貨艙。

機場行李自動分揀系統採用RFID技術,通過電子標籤標識行李,利用無線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行李,即便對多個高速運動的行李物體,都可以進行同時識別,無須人工干預,操作快捷方便。採用RFID技術機械化率可到95%以上,這就意味著從技術上將大大減少行李丟失、遲運、錯運的可能。同時,RFID能工作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這樣就能夠加強旅客的行李安全,大大的減少其差錯率和其他問題。

另外,每一個RFID讀寫器可以通過網路與伺服器連接,在行李托運的各個環節到最終到旅客手上,都能有效的記錄跟蹤監控,及時的掌握整個過程,動態的進行管理,管理人員完全可以根據此統計的資料和查看各個環節的情況,達到有針對性的管理,從整體上提高機場行李托運管理的資訊化和智慧化。

列車運行狀態的視頻監控

相比進出站、安檢,旅客在列車上的安全更為重要。對列車運行狀態的視頻監控包括司機室的監控和列車車廂內情況的監控,監控室可以監視列車車廂的狀態。該系統可以分為前端設備、列車移動智慧處理單元、傳輸設備、鐵路綜合監控單元四個部分。列車移動處理單元應具有存儲、編解碼、智慧分析和無線通訊等功能。資料傳輸可以通過車地無線通訊將車載視頻監控下傳和鐵路線路監控上傳,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業務部門使用者有調度、機務、公務等部門。其中,路局視頻監控中心可以點播即時查看列車司機室的監控視頻,也可以存儲其監控視頻。

同時,在運輸安全指揮中心辦公室內,運輸安全指揮中心運用無線通訊系統、監控檢測分析系統、綜合研判、衛星定位(GPS)、警報鳴放等高科技手段和軟體技術對高鐵安全、現場作業、重點設備等進行全天候、全過程遠端視屏監控和資料傳輸,在充分釋放科技保安全、科技助生產能量的同時,形成了功能齊全、高效管控、智慧決策、快速反應的生產指揮和預警體系。

在列車內部監控和指揮中心的調度下,使得列車在行駛過程中能夠對變化第一時間知曉並作出相應措施,以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本文根據浙江寧波中基國際招標、中國建材家居網,經濟日報、看看新聞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