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肥胖、酗酒?醫聯體給你健康干預!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健康為中心”的2.0版緊密型醫聯體

在醫聯體看病, 更能在專家們的幫助下預防生病?

今後肥胖的人、吸煙厲害、酗酒厲害的都將有專家團來幫忙制定健康個性方案, 在被高血壓糖尿病侵襲前就能提前預防。 出現了疾病及早被發現, 並被干預。

今天, 周到君最新瞭解到, 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健康為中心”的2.0版緊密型醫聯體。

上海七年前首批創建的醫聯體—新華-崇明區域醫療聯合體今天開始升級:

將從1.0版“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醫聯體晉級為2.0版“以健康為中心”的醫聯體。

試點醫聯體醫保總額打包預付機制, 還要健全“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

著重在健康管理、醫聯體運營管理、分級診療和醫療保險支付模式等4個方面進行探索。

通過整合共用醫聯體內醫療衛生資源, 創新健康管理、醫聯體運行管理、分級診療、醫療保險支付模式, 為70萬崇明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優質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新華醫院院長孫錕透露, 希望市民少生病、生小病, 不僅僅有長壽人群, 更希望人們能夠擁有更長時間的健康壽命。

2018年起, “以健康為中心”的2.0版緊密型醫聯體將啟動大規模疾病譜的基線調查, 搞清楚崇明人的健康家底, 以便醫聯體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管理工作及服務。

未來, 每個人都有一套健康資料庫。

將建設健康資訊的大資料平臺, 推進醫聯體資訊化建設, 與市公共衛生資訊系統互聯互通。 完成智慧化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統搭建, 成立新華-崇明區域醫聯體資料中心, 實現醫聯體內部資訊系統互聯互通, 建立以醫療、慢病管理、簽約服務、藥品管理等內容為主的健康管理決策資料平臺等,

推進臨床檢驗、影像、遠端會診、病理檢測和消毒供應“五個共用中心”建設, 為未來關注每個人的健康資料變化。

新華-崇明醫聯體改革試點, 絕不是新華醫院一家的事情, 將搭建一個可以打出“上海牌”的合作專家平臺, 吸納更多、更強的頂尖專家來到崇明, 與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 先期開展小範圍、可跟蹤的單項合作試點。 而這些單項合作的試點又具備互相交叉的可能。

孫錕坦言, 在美國有一個小鎮名叫Framingham, 她被稱為改變了美國心臟的小鎮。 1940—1950年間, 當傳染性疾病逐漸得到控制後, 心血管疾病卻迅速增長。 為了預防和控制, 政府和醫學工作者共同啟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可行的健康計畫, 鑒別出了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髙血壓、高血脂、吸煙、肥胖、糖尿病和缺乏體育運動等。

隨後多年, 在此基礎上, 還湧現了新的診斷技術, 如超聲心動圖、頸動脈超聲, 心臟和大腦的磁共振成像, 心臟和血管CT掃描、骨密度檢査等等。

過去的70年, Framingham對人群健康管理的成績也從心血管領域擴大, 與全球頂尖的醫學研究者合作, 開啟了衰老、卒中、老年癡呆、骨質疏鬆症、關節炎、營養、糖尿病、眼病、聽力障礙、肺部疾病和常見疾病的遺傳模式等方面的探索。

“作為一名醫生, 我是多麼渴望Framingham能夠出現在中國, 她能夠當地百姓, 以及更大範圍內的人們給出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

根據《崇明縣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2015年)》 :

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作為崇明區醫療中心繼續新一輪三級醫院建設。

市第十人民醫院崇明分院為東部地區的醫療中心, 啟動二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

區第三人民醫院為西部地區的醫療中心, 逐步轉型為以康復為特色的中西醫結合醫院。

新建長興島二級綜合性醫院為長興、橫沙醫療中心, 將提高長興、橫沙兩島整體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準。 新院已於12月19日開工建設, 預計2020年開診。

建設檢驗、影像、心電3個診斷中心, 實現區域醫療資源整合。 其中, 檢驗診斷中心設在新華崇明分院和市十院崇明分院,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專業物流將檢驗標本運送至檢驗中心, 以區域衛生綜合管理系統作為標本管理、報告傳送和品質控制的平臺, 為16個社區提供除“三常規”以外的檢驗診斷服務。 影像診斷中心設在新華崇明分院,借助社區的資訊平臺,通過PACS影像系統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拍攝的X片傳輸至新華崇明分院,經該院的醫生閱片後出具診斷報告並傳回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電診斷中心設在新華總院,由三級醫院專家對各基層醫療機構內的心電圖等進行集中診斷。截止2017年底,放射診斷中心23.08萬人次,檢驗診斷中心66.40萬人次,心電中心18.62萬人次。

“新華-崇明醫聯體”建立“一核二翼三會一支撐”(即“1231”模式)的組織架構。

“一核”是指醫聯體由新華醫院牽頭,以新華醫院崇明分院(崇明區中醫醫院)為核心單位,聯合崇明區域內二級醫療機構以及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翼”是指市十院崇明分院、區第三人民醫院分別在市第十人民醫院、岳陽醫院支援下,主要承擔部分疑難疾病和常見多發病診療等;

“三會”是指醫聯體理事會、醫聯體執行委員會和醫聯體指導委員會;“一支撐”是指市、區各相關委辦局在醫聯體改革試點和發展過程中給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與指導。“1231模式”體現了國家和本市對區域醫療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導向。

醫聯體還將在管理和服務模式上,堅持公益性方向,中西醫並重,促進治療、預防、保健相融合,做到管理整合、資源盤活、服務融合,醫聯體內部人員、資源設備等實行統一管理,醫聯體所屬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分工協作、互利共贏,逐步實現醫聯體內健康與醫療服務分級分類品質同質化管理,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以健康為中心”的2.0版醫聯體,離不開扎實的1.0版醫聯體探索與實踐。近年來,“新華-崇明醫聯體”從為崇明“輸血”,到推動形成“自我造血”機制,優質醫療資源不斷輸送到崇明老百姓家門口,通過檢驗、影像、心電3個診斷中心為社區提供診斷服務,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技診斷服務的同時,縮短了就醫時間,減輕了重複檢查造成的就醫負擔。

資料顯示,隨著逆行胰膽管造影術、關節鏡診療技術、腹腔鏡手術、射頻消融術,以及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聯合門診、胃腸腫瘤聯合門診等60余項新技術、新專案被一一引入,填補了島內醫療技術的空白。2016年,崇明人均期望壽命82.33歲,其中男性79.77歲,女性84.92歲;孕產婦死亡率0;嬰兒死亡率0.96‰;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32.84/10萬,各項指標均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隨著未來緊密型醫聯體的推進,70萬島內居民健康水準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影像診斷中心設在新華崇明分院,借助社區的資訊平臺,通過PACS影像系統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拍攝的X片傳輸至新華崇明分院,經該院的醫生閱片後出具診斷報告並傳回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電診斷中心設在新華總院,由三級醫院專家對各基層醫療機構內的心電圖等進行集中診斷。截止2017年底,放射診斷中心23.08萬人次,檢驗診斷中心66.40萬人次,心電中心18.62萬人次。

“新華-崇明醫聯體”建立“一核二翼三會一支撐”(即“1231”模式)的組織架構。

“一核”是指醫聯體由新華醫院牽頭,以新華醫院崇明分院(崇明區中醫醫院)為核心單位,聯合崇明區域內二級醫療機構以及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翼”是指市十院崇明分院、區第三人民醫院分別在市第十人民醫院、岳陽醫院支援下,主要承擔部分疑難疾病和常見多發病診療等;

“三會”是指醫聯體理事會、醫聯體執行委員會和醫聯體指導委員會;“一支撐”是指市、區各相關委辦局在醫聯體改革試點和發展過程中給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與指導。“1231模式”體現了國家和本市對區域醫療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導向。

醫聯體還將在管理和服務模式上,堅持公益性方向,中西醫並重,促進治療、預防、保健相融合,做到管理整合、資源盤活、服務融合,醫聯體內部人員、資源設備等實行統一管理,醫聯體所屬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分工協作、互利共贏,逐步實現醫聯體內健康與醫療服務分級分類品質同質化管理,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以健康為中心”的2.0版醫聯體,離不開扎實的1.0版醫聯體探索與實踐。近年來,“新華-崇明醫聯體”從為崇明“輸血”,到推動形成“自我造血”機制,優質醫療資源不斷輸送到崇明老百姓家門口,通過檢驗、影像、心電3個診斷中心為社區提供診斷服務,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技診斷服務的同時,縮短了就醫時間,減輕了重複檢查造成的就醫負擔。

資料顯示,隨著逆行胰膽管造影術、關節鏡診療技術、腹腔鏡手術、射頻消融術,以及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聯合門診、胃腸腫瘤聯合門診等60余項新技術、新專案被一一引入,填補了島內醫療技術的空白。2016年,崇明人均期望壽命82.33歲,其中男性79.77歲,女性84.92歲;孕產婦死亡率0;嬰兒死亡率0.96‰;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32.84/10萬,各項指標均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準。隨著未來緊密型醫聯體的推進,70萬島內居民健康水準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