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華為理性下調2018年銷售目標,寒冬何時過去?

1月18日, 華為召開市場大會頒獎典禮, 宣佈2018年銷售收入目標為1022億美元, 按當前匯率計算, 合計約6550億元人民幣。 其中, 運營商業務目標450億美元,

消費者業務目標441億美元, 企業業務目標106億美元。

儘管這是華為首次挑戰千億美元銷售大關, 但是對比近年來的銷售收入情況, 華為正在理性地下調銷售增長目標。

按照華為輪值CEO胡厚崑在新年寄語中透露的2017年銷售額預計6000億元來看, 1022億美元的目標, 同比增幅僅有9.2%, 不到10%。 相比2017年15%的增幅下調了5個百分點, 相比2015年和2016年高達30%以上的增幅, 下調幅度更為明顯。

毋庸置疑, 在網路升級換代帶來的寒冬之下, 華為正在遭遇較為嚴重的增長瓶頸。 而在此前, 華為曾遭遇兩次冬天, 都跟蕭條的電信市場環境息息相關。 2000年, 網路泡沫破滅, 全球電信投資幾乎停滯, 華為遭遇第一次冬天;2006年, 全球電信業經歷固移融合陣痛, 運營商大規模重組,

電信業競爭向成本競爭轉移, 華為再次遭遇寒冬。 從今年宣佈的銷售目標來看, 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持平, 佐證了這一點。

2017年6月, 任正非在德國代表處交流時, 就分析說:“在全球經濟不好的前夜, 運營商日子不太好過的情況下, 不能逼著增長, 否則會被逼死, 要保證盈利, 渡過難關, 以後就可以撿貝殼。 不要著急著撐大規模, 否則太虛會被風吹走, 要用‘健康的方式’渡過這場災難。 ”

什麼是健康的方式?“有利潤的增長和有現金流的利潤”。 “泛網路的銷售規模可以降下來, 合同品質不好的就不要簽了, 收入下降就要減低費用”。 他說。

其實, 早在幾年前, 華為就預見了今天的寒冬, 通過大力發展視頻、雲計算等業務, 最大程度降低4G紅利期已過的挑戰。

2017年, 華為成立單獨的Cloud BU, 強力投入公有雲。 一直以來, 華為在公有雲戰略上都比較低調, 態度的轉變或許意味著華為希望借助新興市場來消除傳統通信市場收入減少帶來的影響。

推薦閱讀

文 /《通信產業報》(網)逄丹

編輯 / 田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