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人的春節民俗 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 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按照傳統農曆, 正月初一即為“春節”, 也被叫做“農曆新年”, 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民間,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九。 而關於春節, 我們也逐漸傳承發展出一套包含小年祭灶、掃塵、辦年貨、貼春聯、守歲、拜年等種類豐富的節日民俗活動。 對於這些習俗, 你知道多少?

小年祭灶

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是每年百姓祭祀灶王爺的日子。 過了小年, 就正式意味著進入過年的節奏。 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小年為農曆臘月二十三,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則是臘月二十四。

古時候, 人們認為灶王爺的吉言能給家裡帶來幸福和平安, 所以每逢小年, 都要祭祀灶神, 大家把灶王爺的畫像掛在牆上, 備好酒水和供奉品,

讓他接受眾人的祭拜, 一直到大年三十。 有趣的是, 祭灶時, 人們會把關東糖融化, 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以此讓灶王爺不說壞話。

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 根據《呂氏春秋》記載, 早在堯舜時期, 我國就有春節掃塵的習俗, 每逢春節, 家家戶戶都會打掃衛生,

清洗傢俱和窗簾被褥, 民間諺語有:“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同時“塵”與“陳”諧音, 新春掃塵又有“除陳布新”的意義,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辦年貨

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 雅稱“楹聯”。 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 抒發美好願望, 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也是長久以來, 國人用來增加春節節日氣氛的一種做法。 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 家家戶戶在門口貼上喜慶的大紅春聯, 寓意來年的吉祥和如意。 但在廟宇中, 通常用黃紙, 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第一年)、綠(第二年)、黃(第三年)三色紙。

在清朝時期, 因滿族尚白, 所有清宮貼春聯用白紙, 藍邊包於外, 紅條鑲於內。

窗花與“福”字

窗花是一項在中國普及度極高的民間藝術, 它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還能烘托喜慶的春節氣氛, 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與窗花一樣,“福”字的張貼也是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同時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嚮往。窗花與“福”字的佈置往往與春聯同期,只不過窗花貼在窗戶上,“福”字貼在屋門、牆壁、門楣上。 當“福”字倒過來貼時,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貼年畫

年畫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百姓對未來的希望。最早的年畫,起源於“門神”,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都是廣受歡迎的鄉間年畫內容,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年畫也逐漸演變成掛曆、年曆等等。

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除夕宴,特指農曆除夕夜的晚餐。中國傳統的年夜飯習俗是指所有家庭成員聚在一起,享受闔家團聚的一頓晚餐,為了趕上這頓晚餐,無論是奔波勞累了一整年的勞動者,還是在外打拼的遊子,都會希望提前返鄉,與長輩親人們共敘一年的成長和新年的打算,這也似乎成為中國人心中一年一度的家庭“大聚會”。

守歲

守歲又稱照虛耗、熬年,指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燈火通名共同熬夜等待新年的到來。早在西晉時期,我國就有關於守歲的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而古人守歲也往往包含兩種寓意: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放鞭炮

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是一項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的中國特產,相傳燃放鞭炮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出於保障假期道路安全、保護城市大氣環境品質的因素考慮,禁止在限定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希望大家能多予支持和理解。

拜年

拜年是中國人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拜年”一詞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當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時,稱為“團拜”。發展到現代,拜年的習俗亦不斷更新豐富,還包括了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路拜年等。

壓歲錢

壓歲錢在中國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春節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還有另一種就晚輩給老人的壓歲錢,這個“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華夏文明歷史悠久,同時我國疆土幅員遼闊,關於春節的習俗也依據年代和地域的變遷發展而各有千秋,但是依然有以上幾項最為常見和保留度較高的傳統習俗讓我們可以共同分享。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樂享新年,在中華傳統習俗的裝點祝福中收穫更多吉祥和順。

與窗花一樣,“福”字的張貼也是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同時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嚮往。窗花與“福”字的佈置往往與春聯同期,只不過窗花貼在窗戶上,“福”字貼在屋門、牆壁、門楣上。 當“福”字倒過來貼時,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貼年畫

年畫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百姓對未來的希望。最早的年畫,起源於“門神”,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都是廣受歡迎的鄉間年畫內容,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年畫也逐漸演變成掛曆、年曆等等。

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除夕宴,特指農曆除夕夜的晚餐。中國傳統的年夜飯習俗是指所有家庭成員聚在一起,享受闔家團聚的一頓晚餐,為了趕上這頓晚餐,無論是奔波勞累了一整年的勞動者,還是在外打拼的遊子,都會希望提前返鄉,與長輩親人們共敘一年的成長和新年的打算,這也似乎成為中國人心中一年一度的家庭“大聚會”。

守歲

守歲又稱照虛耗、熬年,指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燈火通名共同熬夜等待新年的到來。早在西晉時期,我國就有關於守歲的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而古人守歲也往往包含兩種寓意: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放鞭炮

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是一項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的中國特產,相傳燃放鞭炮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出於保障假期道路安全、保護城市大氣環境品質的因素考慮,禁止在限定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希望大家能多予支持和理解。

拜年

拜年是中國人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古代,“拜年”一詞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當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時,稱為“團拜”。發展到現代,拜年的習俗亦不斷更新豐富,還包括了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路拜年等。

壓歲錢

壓歲錢在中國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春節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還有另一種就晚輩給老人的壓歲錢,這個“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華夏文明歷史悠久,同時我國疆土幅員遼闊,關於春節的習俗也依據年代和地域的變遷發展而各有千秋,但是依然有以上幾項最為常見和保留度較高的傳統習俗讓我們可以共同分享。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樂享新年,在中華傳統習俗的裝點祝福中收穫更多吉祥和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