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科技與人文並行的光立方

閱讀福利 >>> 領取支付寶新年紅包

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位於高新大道上的光穀新城中心區內, 是光穀中心城的重要公共功能區, 承擔舉辦每年一屆光博會的重任, 同時也是周邊城區會議功能的重要補充。

▼建築外觀

高新大道是城市主要道路, 具有展示性, 北側是九峰山森林保護區, 有優越的景觀資源, 場地適宜南動北靜的功能佈局。 專案場地與公共服務中心、科技館並列位於高新大道北側。 以高新大道劃分, 大道以南為核心區中心, 林立高層辦公大廈, 大道以北則以公共建築為主, 體量較矮與九峰山環境和諧;行政中心大氣端莊, 科技館現代時尚。

▼鳥瞰建築

專案立面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工藝象牙球雕, 充分彰顯虛實、光影的變化。 獨特的幾何金屬網架作為立面, 可降低30%的空調能耗;光影流動的玻璃幕牆, 通過立面的構建, 誘導建築內外關聯性自發產生, 通過建築表皮的呈現, 展示現代、藝術的空間感, 整體立面系統在尊重城市和空間的關係之餘, 為城市地標空間帶來一場建築表皮的藝術獨白。

▼專案立面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工藝象牙球雕

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由會展中心、會議中心、宴會廳、媒體接待、新聞發佈中心、登陸大廳等空間組成。 在用地緊張的限制下, 會展中心設計為三層:其中一、二層為展覽部分, 三層為會議部分。 建築由南側的登陸大廳將兩層展覽空間串聯起來。 展覽部分共有6大展廳, 各展廳之間可分可合,

可容納標準展位1200個, 滿足承接各種類型展會的需求。 會議中心的入口大堂位於建築主體的西側, 人流可從松濤路引入, 一組直上三層的扶梯可快速有效的解決會議人群的垂直交通。

▼大廳穿行流線

▼入口大廳

▼展覽空間

▼會議大廳

光立方的設計立意是予光以型,讓光與空間結合。 然而,光,無象無色無形,與空間一樣飄渺,建築如何跟光交流呢?設計透過利用光(utilize);過濾光(optimize);和讚美光(celebrate);這三種方式來建立起建築與光的關係。

利用光

兩百五十余米長的登陸大廳沿會展中心南側和西側佈置,連接從高新大道而來的訪客人流,以高透玻璃及豎向懸索幕牆形式打造的登陸大廳立面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日光照明。

▼立面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

過濾光

白色的外遮陽網狀構架實現了被動式遮陽的理念,白色的效果把遮陽網狀構架的雕塑性品質充分表現,在白天的陽光下,陰影在白色的底色上格外鮮明。遮陽構架把登陸大廳的南側和西側保護起來,遮罩多餘的陽光,避免室內空間過熱,降低能耗。

▼白色的效果把遮陽網狀構架的雕塑性品質充分表現

讚美光

網狀的構架在晚上變成光的舞臺,LED燈帶集成於遮陽構架的拼縫之間,在夜色中構架的輪廓漸漸模糊,集成式的建築照明讓絢麗的光秀在網架上舞動,讓光的美在黑夜中綻放,室內的光線讓整個建築分外剔透晶瑩,與白天的強烈的肌理外觀有著巨大反差。

▼集成式的建築照明讓絢麗的光秀在網架上舞動

全長250多米的登陸大廳整合了公共交通動線,串聯起高37米共三層的會展中心;中國首屈一指的創新垂直交通規劃確保了各層高效物流裝卸,使空間的使用得到最大程度的適應性;冰蓄冷系統利用夜間低谷負荷電力制冰,儲存在蓄冰裝置中,白天融冰將所儲存冷量釋放出來,減少電網高峰時段空調用電負荷及空調系統裝機容量;設計充分體現出科技、現代的時代風貌,並充分考慮利用節能綠色的設計技術,在整個光穀中心城區域成為一處既有標誌性又有示範性的公共建築。

▼燈光下的建築

整個項目在有限的用地條件下成功滿足了客戶對功能規模的需求,建築設計尊重城市整體規劃,完善了該區域的城市天際線,充分表達了對光這一設計條件的理解和應用,外在表達出對科技感和現代感的追求,內在則通過利用光、過濾光的手法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 成功地打造了一座科技與人文並行的光立方。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剖面及立面圖

設計團隊:維思平建築設計

設計/完成:2013/2017.06

總用地面積:77540.79㎡

淨用地面積:54361.93㎡

總建築面積:149472.69㎡

建築密度:44.3%

容積率:1.78

綠化率: 5%

地點:武漢,中國

業主:國采(武漢)會展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維思平 WSP

設計團隊:吳鋼、陳淩、譚善隆、馬坤、于菲、隋魯波、翁晉藩、李玉傑、周濤、裴亞志、孫培剛、李龍、張娜娜、張澤楊、趙天明、葉康

攝影師:邵峰

▼展覽空間

▼會議大廳

光立方的設計立意是予光以型,讓光與空間結合。 然而,光,無象無色無形,與空間一樣飄渺,建築如何跟光交流呢?設計透過利用光(utilize);過濾光(optimize);和讚美光(celebrate);這三種方式來建立起建築與光的關係。

利用光

兩百五十余米長的登陸大廳沿會展中心南側和西側佈置,連接從高新大道而來的訪客人流,以高透玻璃及豎向懸索幕牆形式打造的登陸大廳立面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日光照明。

▼立面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

過濾光

白色的外遮陽網狀構架實現了被動式遮陽的理念,白色的效果把遮陽網狀構架的雕塑性品質充分表現,在白天的陽光下,陰影在白色的底色上格外鮮明。遮陽構架把登陸大廳的南側和西側保護起來,遮罩多餘的陽光,避免室內空間過熱,降低能耗。

▼白色的效果把遮陽網狀構架的雕塑性品質充分表現

讚美光

網狀的構架在晚上變成光的舞臺,LED燈帶集成於遮陽構架的拼縫之間,在夜色中構架的輪廓漸漸模糊,集成式的建築照明讓絢麗的光秀在網架上舞動,讓光的美在黑夜中綻放,室內的光線讓整個建築分外剔透晶瑩,與白天的強烈的肌理外觀有著巨大反差。

▼集成式的建築照明讓絢麗的光秀在網架上舞動

全長250多米的登陸大廳整合了公共交通動線,串聯起高37米共三層的會展中心;中國首屈一指的創新垂直交通規劃確保了各層高效物流裝卸,使空間的使用得到最大程度的適應性;冰蓄冷系統利用夜間低谷負荷電力制冰,儲存在蓄冰裝置中,白天融冰將所儲存冷量釋放出來,減少電網高峰時段空調用電負荷及空調系統裝機容量;設計充分體現出科技、現代的時代風貌,並充分考慮利用節能綠色的設計技術,在整個光穀中心城區域成為一處既有標誌性又有示範性的公共建築。

▼燈光下的建築

整個項目在有限的用地條件下成功滿足了客戶對功能規模的需求,建築設計尊重城市整體規劃,完善了該區域的城市天際線,充分表達了對光這一設計條件的理解和應用,外在表達出對科技感和現代感的追求,內在則通過利用光、過濾光的手法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 成功地打造了一座科技與人文並行的光立方。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剖面及立面圖

設計團隊:維思平建築設計

設計/完成:2013/2017.06

總用地面積:77540.79㎡

淨用地面積:54361.93㎡

總建築面積:149472.69㎡

建築密度:44.3%

容積率:1.78

綠化率: 5%

地點:武漢,中國

業主:國采(武漢)會展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設計公司:維思平 WSP

設計團隊:吳鋼、陳淩、譚善隆、馬坤、于菲、隋魯波、翁晉藩、李玉傑、周濤、裴亞志、孫培剛、李龍、張娜娜、張澤楊、趙天明、葉康

攝影師:邵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