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稻需肥規律與施肥技術,栽培方法有哪些?

水稻需肥規律

水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之一, 一般每生產稻穀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鉀(K2O)2.1~3.0公斤, 氮、磷、鉀的需肥比例大約為2∶1∶3。

水稻對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開花期達到高峰。

施用氮肥能提高澱粉的產量, 而澱粉的產量與水稻籽粒的大小、產量的高低、米質的優劣成正相關。 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 就會造成籽粒營養減少, 灌漿不足, 降低稻米品質。

水稻對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異不大, 吸收量最大的時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 磷肥能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吸收, 增強分蘖, 增加澱粉合成, 促進籽粒充實。

水稻對鉀的吸收, 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開花期, 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 鉀是澱粉、纖維素的合成和體內運輸時必需的營養, 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緩葉片衰老、增強抗禦病蟲害的能力。

另外, 矽和鋅兩種微肥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水稻莖葉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矽,

施用矽肥能增強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起到增產的作用, 並能提高稻米品質;鋅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等, 降低空秕率, 起到增產作用, 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較明顯。 矽、鋅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為明顯。

水稻施肥技術

1、秧田施肥

秧田基肥應重施優質有機肥, 有機肥料肥效長, 養分全, 含有大量水稻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 一般每畝施用500~1000公斤, 同時每畝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銨8~15公斤、氯化鉀7~8公斤或畝施複合肥20~30公斤, 以達到供肥均勻的目的, 促使苗壯苗齊。 移栽前4~5天, 每畝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複合肥8~10公斤作為送嫁肥, 以利秧苗移栽後儘快返青, 恢復生長。

2、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 一般畝施德孚爾滴灌沖施肥10-15公斤。 並施用沖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另外每畝增施矽肥6~8公斤、硫酸鋅1~1.5公斤。 大田基肥應在插秧前結合耕耙稻田施用, 要深施到12~20釐米的土壤中, 使銨在少氧的環境中保持穩定,

防止流失。

3、追肥

(1)早施分蘖肥。 移栽返青後及早施用分蘖肥, 以促進低節位分蘖的生長, 起到增穗作用。 分蘖肥一般分兩次施用, 每次畝施德孚爾滴灌沖施肥10kg, 保證全田生長整齊, 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 水稻倒二葉開始出葉, 幼穗長約1釐米時, 是穗形成和籽粒發育的基礎時期, 應控制無效分蘖。 此時可每畝追施就果一桶, 確保中期足夠的養分轉向生殖生長, 增加穎花數量, 防止穎花退化, 促穗大粒重, 同時具有養根、健葉、壯稈、防倒伏的作用。 群體過小的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用。

(3)補施粒肥。 從抽穗到成熟期間, 以提高結實率, 確保完全成熟, 增加千粒重為主。 追肥要視水稻長勢而定, 宜少不宜多,

一般每畝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賽生海藻酸碘50~60公斤;在缺鋅症狀出現後, 每畝噴施0.1%~0.3%的硫酸鋅溶液50~60公斤混合花果醫生果能多元素;對抽穗前葉片有褪綠發黃的地塊, 可畝施沖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補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長葉片功能期, 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 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漿, 促進成熟和籽粒飽滿, 從而增加稻穀產量, 改善稻米品質。 應當注意, 前期肥足、中期分蘖過多過旺、葉色濃綠、群體間受光態勢差、有貪青晚熟趨勢的田塊, 不應追施粒肥。

此外, 鹽鹼地在施肥前應排水洗鹽。 施肥前3~4天左右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 防止臨時性積鹽影響肥效發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