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上帝的村莊”|這個不小心落入凡間的仙境

在安順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這民族風情也是十分濃厚

(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39%左右)

但是

苗族的小故事可不止這麼點

這裡還有一支信仰基督教的苗族

這恐怕是我們貴州苗族同胞中特有的一支吧

這個民風淳樸信奉基督教的大花苗族村莊, 坐落在一片高山大草原下, 村民們誦讀《聖經》, 唱讚美詩、吹口哨、射弩。 這個村莊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仙馬”。 仙馬村幾乎人人會唱歌, 人人識五線譜。 他們唱歌不用伴奏, 四個聲部美聲合唱, 既唱聖歌又唱苗族古歌。 村子裡射弩普及率很高, 不論男女老幼, 拿起弩來就能準確射擊。 還有一片占地十多平方公里, 被譽為“雲中大草原”的高山草原——普屯壩草原...

這位作家為何把仙馬叫“上帝的村莊”?是因為居住在仙馬苗族同胞信奉基督教, 由於他們篤信基督教, 所以仙馬的民風十分純樸, 歷來仙馬夜不閉戶,

路不拾遺。

❖ 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 英國傳教士党居仁到安順傳教。

❖ 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 党居仁到普定縣補郎鄉等堆收安玉山、龍文賢等為教徒, 建立等堆教會。 次年建立等堆教堂, 辦等堆學校。

❖ 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6年), 英國另一個傳教士柏格裡到等堆交流,

因這個時候等堆教會已經發展教徒三百多人。

❖ 宣統二年(西元1910年), 由於柏格裡與党居仁的相識, 党居仁在等堆成立苗族改良會。

❖ 後教會擴展到幹河、仙馬、海馬沖(今織金縣轄)等村寨, 於民國二十三年(西元1934年), 成立仙馬堂教會。 開辦主日課程《聖經》、《讚美詩》和柏格裡創制的苗文, 推廣使用苗文佈道。

⇪ 演唱《苗族古歌》

仙馬因此有了記錄他們苗族歷史的苗族文字, 他們不再結繩記事, 他們用苗文把他們從黃河流域遷徙到仙馬的歷史記錄了下來, 與此同時, 依然保留他們傳唱苗族遷徙歷史的傳統, 演唱《苗族古歌》, 用柏格裡創制的苗文比較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天籟——仙馬四聲部合唱

因仙馬人篤信基督教, 長期堅持做禮拜, 讀《聖經》, 用美聲唱《讚美詩》, 加上傳唱他們遷徙的歷史——《苗族古歌》, 久而久之, 仙馬的男人和女人就在美聲與民族唱法之間摸索了一套四聲部無伴奏合唱技巧, 又叫多聲部無伴奏合唱。

中西結合的多聲部演唱技巧, 讓仙馬人也揚名了世界。 2006年8月, 在普定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仙馬人組成的多聲部合唱團, 首次赴廈門參加廈門市承辦的“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 他們在那個世界舞臺上演唱的《踩鼓》、《我心中的黃果樹》等歌曲, 獲複賽銀獎。

“射弩之鄉”

仙馬村古時候由於地理位置氣溫較低, 農作物產量低, 狩獵就成為重要的一個生存手段,射弩正是大花苗族打獵技能之一。

今天狩獵早已不被允許,但是在原始的生存方式和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射弩卻作為一項基本技能在村寨裡傳承了下來,現在成為一項民族體育項目。在仙馬村,射弩普及率很高,不論男女老幼,拿起弩來就能準確射擊。

此外,仙馬還被稱為“射弩之鄉”,曾多次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等比賽的射弩專案中榮獲獎牌,也因此還被譽為“68塊金牌托起的村莊”。

“雲中大草原”

“雲中大草原”普屯壩,也被譽為貴州高原的“內蒙古”。這裡依山而居的苗家兒女能歌善舞,這裡民族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策馬馳騁普屯壩草原,藍天白雲,牛羊成群,峻嶺逶迤,一派草原英雄氣概。

露營普屯壩觀日出——一輪朝陽由群山組成的萬頃波濤中噴薄而出,蔚為壯觀。

狩獵就成為重要的一個生存手段,射弩正是大花苗族打獵技能之一。

今天狩獵早已不被允許,但是在原始的生存方式和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射弩卻作為一項基本技能在村寨裡傳承了下來,現在成為一項民族體育項目。在仙馬村,射弩普及率很高,不論男女老幼,拿起弩來就能準確射擊。

此外,仙馬還被稱為“射弩之鄉”,曾多次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等比賽的射弩專案中榮獲獎牌,也因此還被譽為“68塊金牌托起的村莊”。

“雲中大草原”

“雲中大草原”普屯壩,也被譽為貴州高原的“內蒙古”。這裡依山而居的苗家兒女能歌善舞,這裡民族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策馬馳騁普屯壩草原,藍天白雲,牛羊成群,峻嶺逶迤,一派草原英雄氣概。

露營普屯壩觀日出——一輪朝陽由群山組成的萬頃波濤中噴薄而出,蔚為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