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奮楫爭先勇當尖兵——寫在“2017年深圳十件大事”發佈之際

2017年11月1日是首個深圳人才日, 全國首個人才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也在同一天正式開園。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聯合評選的2017年深圳十件大事今天正式發佈。

2017年, 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 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五周年。 在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氣象, 新作為。 2017年深圳的一件件大事, 生動彰顯了這座改革開放之城的擔當與作為——

這一年, 深圳提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 成為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磅礴力量的“最佳示範”;這一年, 深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多點突破;這一年, 深圳出臺實施“十大行動計畫”, 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這一年, 深圳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

深港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品質發展;這一年, 《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正式施行, 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這一年, 深圳全面推行河長制, 推動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這一年, 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2017年深圳十件大事, 涵蓋了改革創新、經濟發展、城市治理、法治建設、文明創建、人才工作、深港合作、民生建設等諸多領域, 可圈可點, 精彩紛呈, 凝聚著全市上下的努力探索和心血智慧。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不為經驗所束, 不為困難所懼。 沒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 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 怎會有一個個熠熠閃光的創新和突破、榮耀和成就?

深圳十件大事,

是深圳在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的精彩縮影, 亦是深圳奮楫爭先寫就的時代答卷。

改革開放路上, 深圳足音鏗鏘

2017年金秋,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號角。

新時代, 要有新氣象新作為。

深圳市委班子以身作則, 全市各級黨組織、各級各部門迅速興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廣大黨員幹部表示, 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和鮮活樣本, 在新時代肩負著更加特殊的使命和責任, 在新征程中應有更大擔當和作為。

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 奮力向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邁進!

深圳市委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領一切工作的總綱、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提出把深圳打造成為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磅礴力量的“最佳示範”。

2017年, 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五周年。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諄諄囑託猶在特區人耳畔, 這是對深圳的使命寄予, 是深圳在新征程上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

一年來, 深圳牢記囑託, 改革邁出新步伐。 深圳出臺了營商環境改革“20條”, 實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28條”, 取消、下放市級行政職權175項, 清理規範市直部門行政職權仲介服務事項24項, 開展企業困難幫扶行動, 為企業降成本1369億元, 市場活力充分迸發;全市商事主體增至306.1萬家,

其中企業177.4萬戶, 均居全國城市之首。

一年來, 深圳砥礪奮進, 經濟發展更有品質。 預計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2萬億元, 同比增長約8.8%。 深圳出臺了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 完成5家國企混改;推進財政預算管理改革, 以專案庫為重點編細編實年度預算, 在全國省級財政績效考核中位居前列。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深化政府“放管服”和強區放權改革……改革, 讓深圳不斷破解發展瓶頸;改革, 讓市場活力迸發, 全年新增商事主體40萬戶、總量增長15.2%, 新增世界500強企業2家, 民間投資增長20%。

改革者進、開放者強, 一年來, 深圳在開放的深度、層次、領域和促進發展的成效上, 實現新突破。

前海,承接“一帶一路”倡議、深港合作和自貿區發展戰略,全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1項,其中42項全國領先。統計資料顯示,深圳去年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0%,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超過850億美元,居國內城市首位。

創新合作提速,深圳快馬加鞭

前不久,深圳市基礎研究機構建設啟動大會舉行,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數字生命研究院正式授牌。

這是深圳“十大行動計畫”首批啟動建設的基礎研究機構。深圳市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俞大鵬表示,深圳設立高水準、國際化的基礎研究機構將補上短板。沒有基礎研究,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也是走不遠、飛不高的。

立足源頭創新、補齊短板,立足提升創新能力、提高供給品質。2017年以來,深圳積極推進“十大行動計畫”,包括佈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十大重大科技產業專項,打造十大海外創新中心、十大未來產業集聚區、十大製造業創新中心、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十大“雙創”示範基地和十大人才工程等。深圳正實施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佈局,快馬加鞭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近年來,深圳建設了一批開放式的重大科技設施、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和國家基因庫建成使用,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庫之一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庫。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實現不黑不臭,呈現出水清岸綠新面貌。相關公眾調查則顯示,每個黑臭水體治理的公眾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

“深圳是一座綠色的城市。”2017年,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舉行,這是許多與會的國內外頂級專家對深圳的評價。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被稱為植物學界的“奧林匹克”,這是國際植物學大會百年來首次進入發展中國家。本屆大會共有來自全球77個國家68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發佈了《植物科學深圳宣言》,設立了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建立了首座大會紀念園,吸引了一批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重大項目落戶深圳,創造了會議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交流成果最豐富等多項之最。

深圳綠色發展成績驕人。2017年12月底,深圳市交委宣佈,全市已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車16359輛,除保留634輛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全市專營公車輛已全部實現純電動化。據悉,深圳是全國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專營公交全面純電動化的城市,是全球純電動公車推廣數量最多的城市。

2017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各類公園59個,公園總數達942個,深圳森林覆蓋率超40%,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引進培養人才,深圳不拘一格

“深圳堅持全球視野,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拿出最大誠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11月舉行的深圳人才工作會議傳出強音——堅決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

深圳求才若渴,近年來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的核心戰略,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制度,努力使深圳成為吸引人才施展才幹的“舞臺”。在此基礎上,《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於2017年11月正式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條例》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與保障,分別對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相關規定進行突破或者創新的規定,同時將目前人才工作中成熟的、需要長期適用的政策、做法通過立法予以固化的規定,為今後的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2017年11月1日,深圳首個法定人才日,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公園通過激勵板塊、交流板塊、活動板塊和宣傳板塊4大板塊突出20組人才元素,盡顯人才主題。

深圳吸引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彰顯。2017年深圳新增全職院士12名、“千人計畫”66名,各類人才總量超過510萬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大力集聚人才的深圳,同樣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

2017年9月13日,深圳高校迎來又一個新成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迎來首批113名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新生代表獻唱了一首《喀秋莎》反映了這所中俄合作大學的特色所在。

校長趙平表示,作為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選取莫斯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專業,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目標。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首批新生中,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畢業的周坰君是其中一位,報讀了該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他說,自己非常喜愛俄羅斯文化風情和歷史人文,可以預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未來將面臨專業人才緊缺,在這裡學習,可以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開闊。

不僅僅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過去一年來,深圳高等教育喜事連連:

深圳本土第三所本科層次高校——深圳技術大學(籌)依託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二本)招生迎來首批226名本科新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新校園落成並投入使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初步完成校園規劃設計……通過引入中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或是共建深圳校區等改革創新之舉,堅持規模擴大與內涵發展並舉,深圳高等教育駛上快車道,辦學水準不斷提高。如今,曾經被視作的“短板”的高等教育不斷跨越發展,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正加快構建。

使命引領未來,重托承載希望。

前不久舉行的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上,市委書記王偉中指出,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深圳更要以改革開放開創未來、贏得時代。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一步一個腳印,奮進實幹,打造踐行“四個全面”、彰顯“四個自信”的鮮活樣板和示範,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標誌性城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中譜寫壯麗的“深圳華章”!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當尖兵、再創新局。

2018年,深圳精彩可期。

實現新突破。

前海,承接“一帶一路”倡議、深港合作和自貿區發展戰略,全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1項,其中42項全國領先。統計資料顯示,深圳去年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0%,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超過850億美元,居國內城市首位。

創新合作提速,深圳快馬加鞭

前不久,深圳市基礎研究機構建設啟動大會舉行,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數字生命研究院正式授牌。

這是深圳“十大行動計畫”首批啟動建設的基礎研究機構。深圳市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俞大鵬表示,深圳設立高水準、國際化的基礎研究機構將補上短板。沒有基礎研究,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也是走不遠、飛不高的。

立足源頭創新、補齊短板,立足提升創新能力、提高供給品質。2017年以來,深圳積極推進“十大行動計畫”,包括佈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十大重大科技產業專項,打造十大海外創新中心、十大未來產業集聚區、十大製造業創新中心、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十大“雙創”示範基地和十大人才工程等。深圳正實施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佈局,快馬加鞭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近年來,深圳建設了一批開放式的重大科技設施、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和國家基因庫建成使用,國家基因庫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庫之一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庫。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實現不黑不臭,呈現出水清岸綠新面貌。相關公眾調查則顯示,每個黑臭水體治理的公眾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

“深圳是一座綠色的城市。”2017年,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深圳舉行,這是許多與會的國內外頂級專家對深圳的評價。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被稱為植物學界的“奧林匹克”,這是國際植物學大會百年來首次進入發展中國家。本屆大會共有來自全球77個國家68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發佈了《植物科學深圳宣言》,設立了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建立了首座大會紀念園,吸引了一批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重大項目落戶深圳,創造了會議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交流成果最豐富等多項之最。

深圳綠色發展成績驕人。2017年12月底,深圳市交委宣佈,全市已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車16359輛,除保留634輛非純電動車作為應急運力外,全市專營公車輛已全部實現純電動化。據悉,深圳是全國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個實現專營公交全面純電動化的城市,是全球純電動公車推廣數量最多的城市。

2017年,全市共新建改造各類公園59個,公園總數達942個,深圳森林覆蓋率超40%,市民“綠色福祉”不斷提升。

引進培養人才,深圳不拘一格

“深圳堅持全球視野,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拿出最大誠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11月舉行的深圳人才工作會議傳出強音——堅決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

深圳求才若渴,近年來把人才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的核心戰略,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制度,努力使深圳成為吸引人才施展才幹的“舞臺”。在此基礎上,《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於2017年11月正式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邁入法治保障時代。《條例》主要內容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與保障,分別對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相關規定進行突破或者創新的規定,同時將目前人才工作中成熟的、需要長期適用的政策、做法通過立法予以固化的規定,為今後的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2017年11月1日,深圳首個法定人才日,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公園通過激勵板塊、交流板塊、活動板塊和宣傳板塊4大板塊突出20組人才元素,盡顯人才主題。

深圳吸引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彰顯。2017年深圳新增全職院士12名、“千人計畫”66名,各類人才總量超過510萬人,深圳正加速打造全球創新人才高地。

大力集聚人才的深圳,同樣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

2017年9月13日,深圳高校迎來又一個新成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迎來首批113名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新生代表獻唱了一首《喀秋莎》反映了這所中俄合作大學的特色所在。

校長趙平表示,作為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選取莫斯科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專業,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大學為目標。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首批新生中,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畢業的周坰君是其中一位,報讀了該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他說,自己非常喜愛俄羅斯文化風情和歷史人文,可以預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未來將面臨專業人才緊缺,在這裡學習,可以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開闊。

不僅僅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學,過去一年來,深圳高等教育喜事連連:

深圳本土第三所本科層次高校——深圳技術大學(籌)依託深圳大學應用類專業(二本)招生迎來首批226名本科新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新校園落成並投入使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初步完成校園規劃設計……通過引入中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或是共建深圳校區等改革創新之舉,堅持規模擴大與內涵發展並舉,深圳高等教育駛上快車道,辦學水準不斷提高。如今,曾經被視作的“短板”的高等教育不斷跨越發展,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正加快構建。

使命引領未來,重托承載希望。

前不久舉行的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上,市委書記王偉中指出,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深圳更要以改革開放開創未來、贏得時代。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一步一個腳印,奮進實幹,打造踐行“四個全面”、彰顯“四個自信”的鮮活樣板和示範,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標誌性城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中譜寫壯麗的“深圳華章”!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當尖兵、再創新局。

2018年,深圳精彩可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