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答題的造假鄙視鏈

最近最火的不是養青蛙, 不是王者榮耀, 而是直播答題:映客、西瓜、花椒、王思聰……甚至連主流媒體都來摻合了一把。

“知識就是金錢”在這裡,

得到了最直接的體現——答題就能拿錢!

只不過, 這裡的“知識”可不僅僅包括題目的答案, 還包括了如何作假的“知識”。

解讀君今天就和大家八一八, 這時下熱鬧無比的直播答題底下, 竟然有一條造假鄙視鏈。

造假鄙視鏈的底端:用戶

無論是答題, 還是別的什麼跳舞吃面撩頭髮的直播模式, 直播平臺的目標很簡單:流量。

以沖頂大會為例, 一開始設置的10萬元獎金, 換來了25萬用戶同時線上, 到後來參與的人多, 25萬人同時線上就只需要1萬元獎金了。

在這背後, 則是上線短短數天就實現了的APP STORE排行前十的亮眼成績。

另外, 既然是快速準確答題, 用戶的注意力必須百分百集中, 顯然這在如今的多屏時代是一種極其難得的注意力“收割”方式。

區區數萬元, 就能帶來數十萬人的高品質流量, 這樣的價格簡直太便宜了。

要知道, 在APP氾濫的當下, 一般一個APP下載用戶的獲取成本可以去到幾塊錢, 而要讓這個用戶成為活躍用戶, 其關係維護成本則更高。

用戶獲取成本低廉的另一面,

其實就是用戶本身收益衰減的現實——這是一個零和遊戲, 平臺出現金, 用戶搶獎金, 搶的人越多, 每個人能分到的錢就越少。

既然用戶受益不可避免地邊際遞減, 那麼使用者們就一定需要一些“別的手段”來保證其“時薪”, 例如作弊。

事實上, 網上已經出現了多款“答題神器”, 當然, 還有多人多屏聯合作弊。 這種作假是無法杜絕的, 但也不過是處在在鄙視鏈的底端。

造假鄙視鏈的中端:平臺

對於直播答題的平臺來說, 他們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時間。

因為可以預見的是, 直播答題的玩法並非長久之計, 用戶很快就會感到厭倦, 答題平臺需要迅速聚攏使用者並割走韭菜。

評論家們還沒來得及深入質疑, 盈利模式就會出來。 最直接的就是廣告,

而廣告主最重要的投向指標自然是流量。

因此, 無論是為了招攬廣告商, 還是為了人為偽造參與人數以攤薄人均獎金, 答題平臺都有充分的動機, 也能夠很輕易地毫無監管地改動用戶數量。

這是直播答題玩法作假的鄙視鏈的中端。

當然,

這種作弊不過是飲鴆止渴, 只要稍微算一下就知道:

如果14億中國人全部同時都來一起玩, 即便人均只有10元錢收益, 那也需要140億元, 又有哪個廣告商能拿出這麼一大筆錢?

可以想像, 單純的用戶量增長, 並不能給答題平臺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

造假鄙視鏈的頂端:資本

風口的迅速轉變, 背後是用戶興趣的瞬間轉移, 以及資本力量對於回報越來越急迫的需求。

投資人手裡揮舞著鈔票, 心裡卻是焦急, 他們迫切需要資料、故事、流量……一切能夠讓他們在資本市場套現的東西。

所以, 資本才是整個造假鄙視鏈的頂端, 也是其源頭。

許多人還在玩直播答題不亦樂乎,可這答對率是越來越高,到手的獎金卻越來越少,就已經說明了其中大有問題。

任何行業都是有週期性的,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更甚。

直播答題的爆紅,底下竟然有如此一條鄙視鏈條,可見大家在這趟渾水中是各求所需:

用戶想靠答題拿點兒零用錢,APP靠用戶數流量拿投資,資本靠投資APP求高回報……大家在手段上都造那麼一點兒假,誰會去深究?

直播答題的爆紅,與知識就是力量扯不上什麼關係,玩玩兒也行,大家開心就好。

往期精彩回顧

又一波平臺被叫停,直播行業會撲街嗎

3億人同時看,直播資料能再假點麼?

移動直播視頻的扭曲現狀:早熟與18禁

雷聲挺大,但短視頻能否幹掉“圖文”呢?

資本風口下的電競——推手還是黑手?

逝去的青春!論壇真的大勢已去?

許多人還在玩直播答題不亦樂乎,可這答對率是越來越高,到手的獎金卻越來越少,就已經說明了其中大有問題。

任何行業都是有週期性的,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更甚。

直播答題的爆紅,底下竟然有如此一條鄙視鏈條,可見大家在這趟渾水中是各求所需:

用戶想靠答題拿點兒零用錢,APP靠用戶數流量拿投資,資本靠投資APP求高回報……大家在手段上都造那麼一點兒假,誰會去深究?

直播答題的爆紅,與知識就是力量扯不上什麼關係,玩玩兒也行,大家開心就好。

往期精彩回顧

又一波平臺被叫停,直播行業會撲街嗎

3億人同時看,直播資料能再假點麼?

移動直播視頻的扭曲現狀:早熟與18禁

雷聲挺大,但短視頻能否幹掉“圖文”呢?

資本風口下的電競——推手還是黑手?

逝去的青春!論壇真的大勢已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