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默克爾歡迎難民或因“人言可畏”

2017年2月7日, 在波蘭華沙, 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新聞發佈會。 一名記者在新書中披露, 面對蜂擁而至的難民潮,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一度考慮關閉邊境,

卻因擔心負面輿論影響政府的民意支持率而作罷。

德國《世界報》記者羅賓·亞歷山大在《因勢而動: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中講述了默克爾當時面臨的決策難題。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2日摘錄說, 2015年9月, 湧入歐洲的難民潮達到峰值, 而默克爾的難民政策還沒制定好。 下屬提醒她, 在其中一個週末, 從巴爾幹半島湧入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難民人數可能多達4萬人。

按照這本書的說法, 當時德國政府已經沿著與奧地利的邊界部署大量警力, 準備隨時阻攔那些沒有簽證的非法移民入境, 德國媒體則被告知不得報導此事。

亞歷山大寫道, 默克爾很猶豫, 通過內政部長湯瑪斯·德邁齊埃詢問警方:“如果500個難民懷抱著孩子沖向邊防員警的話,

會發生什麼?如果這樣的照片流出的話, 我們還活得下去麼?”

2016年4月23日, 在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的尼濟普難民營, 德國總理默克爾(右)與一名女孩交談。 (新華/路透)

亞歷山大認為, 由於“歷史原因”, 默克爾非常擔心德國武裝警員與平民在德國邊境衝突的畫面曝光。

儘管警方主張依法行事, 採取強力措施處置湧入的難民, 但默克爾還是放棄原先制定的入境限制禁令, 允許“來自第三國的尋求庇護者入境, 即便沒有合法手續”。

結果, 只要有人聲稱自己是難民, 員警就無權阻止他進入德國。

難民潮湧來之時, 正值3歲小難民艾蘭·庫爾迪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傳遍世界, 許多人同情難民遭遇。 默克爾向難民開放邊境的政策產生了積極的媒體效應, “歡迎難民”的橫幅掛滿許多德國城市的中心。

德國2015年收留110萬難民, 比歐洲其他國家接納難民的總和還多。

亞歷山大認為, 默克爾的“打開大門”政策沒有經過事先計畫, 她的決策始終一味順應公眾情緒,

真可謂“民調治國”。

截至12日, 德國政府未就亞歷山大的說法置評。 (新華社用戶端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