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宣講家網評論丨「十九大·理論新視野」領導幹部要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 習近平總書記就領導幹部履職盡責問題再次特別強調:“必須做到責任過硬, 樹立正確政績觀, 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 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 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這種釘釘子精神, 既是一代代共產黨人傳承賡續的精神品格, 也是我們党的領導幹部應有的領導素質和作風, 體現了新時代推進黨的“四個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釘子精神”, 源自于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的一段著名論述。 當年,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會上談到學習時,

曾有一段形象的論述。 他說, 木匠師傅釘一個釘子到木頭上, 就可以掛衣裳了, 這其中就是一個“擠”和“鑽”的功夫。 對於一些同志反映學習沒有時間的問題, 他說這就好比木匠用釘子向木頭一“擠”, 木頭讓了步, 就成功了, 工作再忙時間也可以“擠”出來, 這是個辦法;有的同志反映基礎太差、學習太難、看不懂, 他說就要像木匠用釘子鑽木頭一樣地“鑽”進去, 多看看, 不懂的東西就懂了。 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 說清了共產黨人在工作和學習上應有的鑽研精神和拼搏態度, 教育了我們党的各級幹部, 也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

如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習近平同志結合新時代新情況, 把“釘子精神”提到了新高度,

提出了“釘釘子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他在多個重要場合多個重要講話中, 都強調要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 如“要轉變工作作風, 牢固樹立群眾觀點, 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 “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 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扭住關鍵、精准發力, 敢於啃硬骨頭, 盯著抓、反復抓, 直到抓出成效”, “要發揚釘釘子精神, 保持力度、保持韌勁, 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要有釘釘子的精神, 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 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 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 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 不斷釘下去, 必然大有成效。 ”這些“釘釘子精神”的形象比喻,
讓人如春風拂面, 倍感親切, 一種真抓實幹、不折騰、不反復, 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狀態, 一種勇於擔當、不懼一切困難挑戰, 把使命放在心上, 把責任扛在肩上, 勇於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精神品格躍然紙上。

“釘釘子精神”是一個意蘊深遠的命題, 是“釘子精神”的全新轉意和昇華。 “釘子精神”體現的是一種銳氣、一種勇氣和幹勁, “釘釘子精神”彰顯的是一種方法, 一種毅力。 “釘子精神”, 人們對它的理解和運用, 往往特指於學習上的“擠勁”和“鑽勁”;而“釘釘子精神”, 則體現的是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問題不解決不撒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釘釘子精神”的提出, 無論是立意還是運用的領域, 都有了全面的延展和拓深。

二者相輔相成, 統一於推進黨的各項事業, 並從學習領域延展到工作領域, 從敢於較“真”碰“硬”的勇氣拓展到掌控錘子和釘子結合的精准, 乃至鍥而不捨、持續發力的韌勁。 二者共同構成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抓工作路線圖。 因此說, 發揚“釘釘子精神”, 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幹部改進作風的一個新要求, 也是我們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堅持的一個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

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各項工作, 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以作風建設開局起步, 以“中國夢”凝心聚力,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濃墨重彩, 氣勢磅礴地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在較短的時間裡讓黨和國家發生了許多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讓廣大幹部群眾感受到了許多盼望已久的新氣象。

以“釘釘子精神”抓全黨學習, 鞏固和堅實了黨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 習近平總書記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展覽, 發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號召, 畫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最大同心圓。 之後, 在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全黨同志在紅紅臉、出出汗基礎上觸動思想、觸動靈魂, 形成思想自覺進而達到行動自覺。 尤其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更是讓廣大黨員幹部看到了黨中央把党建設好的堅定決心,真正回歸共產黨人的初心,全黨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實牢固。

以“釘釘子精神”治作風之頑疾,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和作風狀況大有改觀。從中央八項規定入手,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以上率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從元旦、春節到五一、端午再到中秋、國慶,從賀卡禁令到月餅禁令,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從舌尖上的浪費到會所中的歪風,從車輪裡的腐敗到晚會上的鋪張,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整治;從辦公用房超標到私設小金庫,從濫發福利到公款消費,一個頑疾一個頑疾地清理。多年來認為不可能刹住的歪風邪氣刹住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得到初步遏制。反“四風”已成為了改變中國政治生態的標誌性事件。

以“釘釘子精神”從嚴治吏,在幹部隊伍中樹立了清風正氣。堅持把從嚴培養選拔、從嚴管理監督幹部作為關係党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來抓,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努力打造鐵一般過硬的幹部隊伍。大力推進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重拳整治“裸官”,集中規範清理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開展幹部任用“三超兩亂”專項整治,對違規辦理和持有因私出國(境)證件的幹部進行處理,打出了一套從嚴治吏的“組合拳”。嚴管幹部的發條越擰越緊,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真正把腐敗關在制度的鐵籠子裡。在幹部隊伍中樹立了清風正氣,引領了全社會正氣上升。

以“釘釘子精神”應對經濟發展新考驗,國家經濟呈現出穩步前行的強勁態勢。堅持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堅持宏觀經濟要穩、微觀經濟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實,加大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力度,優化經濟發展格局,更加重視發展的品質效益,更加統籌改善民生。科學作出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重大戰略判斷,強調保持合理速度,走出高速糾結,使經濟運行長期處於合理區間;強調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強調採取“保守療法”和“外科手術”相結合的方法,積極防範和應對各種風險。通過精准發力、綜合施策,國家經濟披荊斬棘、破浪前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

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明顯增強。著眼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思維加強頂層設計,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精神,真刀真槍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方案相繼出臺,一項項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行政審批制度、工商登記制度、戶籍制度、招生考試制度、公務用車制度、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司法體制、財稅體制等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新一輪改革大潮順利起勢、磅礴前行,改革紅利惠及億萬百姓和社會各個方面。

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和廉政建設,党心民心大振。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做到零容忍、無禁區、不留情、不手軟,做到全覆蓋、回頭看,形成有效震懾。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廣大幹部群眾拍手稱快、堅決擁護。

以“釘釘子精神”立規矩定方圓,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更加堅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建設步入快車道。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修訂,為全黨樹立了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修訂,構建了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幹部能上能下規定的施行,推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機制;隨著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的審議通過,已出臺或修訂黨內法規50多部。正是一系列重要黨內法規的修訂和出臺,有力推動了黨內法規體系建設。

這些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彰顯了“釘釘子精神”的強大力量。正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弘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個節點接著一個節點推,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作風之弊得以革除,發展之困得以突破,改革之難得以化解,腐敗之勢得以遏制,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打開了新局面。

“打鐵必須自身硬”。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既是黨的領導幹部自身強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領導方法科學、工作作風扎實的重要表徵,更是堅決維護中央規定的嚴肅性、權威性的一大要義。

“釘釘子精神”的動力來源是責任。釘釘子,就是要把釘子的一股擠勁和鑽勁發揮出來。發揚釘釘子精神,首先是一種責任,關鍵在責任,即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崗位責任負責,對歷史和人民負責。一些領導幹部並非不知盡責擔當的重要性,但一遇問題還是私利當先,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舒適安逸。有的人“怕惹事”“嫌麻煩”,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之道;有的人總想著位子安穩、官帽戴得牢,喪失了拼搏進取的精氣神;更有甚者,一步步滑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窠臼,偏愛弄虛作假,喜歡做表面文章……一些領導幹部因失責而被嚴肅處理的深刻教訓表明,一旦缺少了責任意識、喪失了擔當精神,不僅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也誤人誤己。因此,發揚“釘釘子精神”,首先要認清責任、擔起責任、落實責任。只有認識和理清責任鏈條,知責明責、守責盡責,釘好責任釘子,才能真正擔負起責任。

“釘釘子精神”的價值所在是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濃厚的為人民服務情懷,強烈的責任意識,為各級領導幹部作出了示範。領導幹部身先士卒、帶頭垂範,勤勉履職、扎實盡責,就能帶動廣大黨員幹部隊伍堅守職責、不辱使命。任何一項偉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也只有切實做到“責任過硬”,才能鍛造更多勇於擔當的寬厚肩膀,從而不斷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領導幹部究竟是不是有責任心、敢於擔當,老百姓心中有本賬。1988年,習近平同志赴福建甯德任地委書記,建立“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工作制度。在寧德第一個下訪接待日上,他帶領當地幹部一件一件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並總結道:“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群眾負責,為人民做主。”這種站在老百姓立場的政績觀,既是“釘釘子精神”的價值所在,也是“應該對誰負責”的最好答案。

“釘釘子精神”的根本指向是攻堅。厚厚的牆或木板,釘子往往很難穿透,但如果薄薄的一層就容易穿透。這告訴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像釘釘子一樣選擇突破口,做到精准發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抓工作落實和各項改革也是這樣。我們在許許多多工作環節上,有時看起來“山重水複疑無路”,但只要選准了方位,抓住了“牛鼻子”,精准施策,就能夠展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因此,“釘釘子精神”告訴我們,面對困難和問題,一方面要秉承“為官避事平生恥”的為官品格,勇於擔當、敢於亮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決心不懼風險、不畏權力,以不怕碰硬、敢於碰硬的勇氣和魄力,敢於觸及矛盾、迎難而上;另一方面,要有“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的科學態度,重視和善於摸清病灶,把准脈搏,拿出有的放矢的對策,確保釘釘子找准方位,精准發力、精准突破。這無疑應成為新時代領導幹部抓工作落實必須掌握的科學工作方法。

“釘釘子精神”的內在要求是堅持。需要釘釘子的地方,就是不牢固、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釘釘子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只有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釘實釘深釘牢。因此發揚釘釘子精神,貴在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如為人民做事,就要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地往前走;如推進工作落實,就要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態度崇尚實幹、秉承實幹,在實幹中破解難題、在實幹中見諸效、在實幹中抓住用好機遇。再如抓作風建設,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持“常”、“長”二字,以鍥而不捨的韌勁,不厭其煩,反復抓、抓反復,像釘釘子那樣“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敬終如始。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的情形。以往一些頑症之所以反復發作,一些陋習之所以“風過又回頭”,往往與工作不能一抓到底有關。這也告訴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工作,要旨在恒心和毅力,像釘釘子那樣不抓到底不回頭、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久久為功,必定會大有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應,急功近利,抑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缺乏整體思路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勢必在工作實效上打折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黨的十九大為我們展現了通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重實效、出實招、辦實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一錘接著敲,釘牢一顆釘子再釘下一顆,一茬接著一茬幹,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我們一定會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接力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於永軍

尤其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更是讓廣大黨員幹部看到了黨中央把党建設好的堅定決心,真正回歸共產黨人的初心,全黨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實牢固。

以“釘釘子精神”治作風之頑疾,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和作風狀況大有改觀。從中央八項規定入手,抓住“關鍵少數”、堅持以上率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從元旦、春節到五一、端午再到中秋、國慶,從賀卡禁令到月餅禁令,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從舌尖上的浪費到會所中的歪風,從車輪裡的腐敗到晚會上的鋪張,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整治;從辦公用房超標到私設小金庫,從濫發福利到公款消費,一個頑疾一個頑疾地清理。多年來認為不可能刹住的歪風邪氣刹住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得到初步遏制。反“四風”已成為了改變中國政治生態的標誌性事件。

以“釘釘子精神”從嚴治吏,在幹部隊伍中樹立了清風正氣。堅持把從嚴培養選拔、從嚴管理監督幹部作為關係党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來抓,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努力打造鐵一般過硬的幹部隊伍。大力推進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重拳整治“裸官”,集中規範清理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開展幹部任用“三超兩亂”專項整治,對違規辦理和持有因私出國(境)證件的幹部進行處理,打出了一套從嚴治吏的“組合拳”。嚴管幹部的發條越擰越緊,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真正把腐敗關在制度的鐵籠子裡。在幹部隊伍中樹立了清風正氣,引領了全社會正氣上升。

以“釘釘子精神”應對經濟發展新考驗,國家經濟呈現出穩步前行的強勁態勢。堅持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堅持宏觀經濟要穩、微觀經濟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實,加大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力度,優化經濟發展格局,更加重視發展的品質效益,更加統籌改善民生。科學作出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重大戰略判斷,強調保持合理速度,走出高速糾結,使經濟運行長期處於合理區間;強調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強調採取“保守療法”和“外科手術”相結合的方法,積極防範和應對各種風險。通過精准發力、綜合施策,國家經濟披荊斬棘、破浪前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

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明顯增強。著眼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思維加強頂層設計,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精神,真刀真槍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方案相繼出臺,一項項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行政審批制度、工商登記制度、戶籍制度、招生考試制度、公務用車制度、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司法體制、財稅體制等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新一輪改革大潮順利起勢、磅礴前行,改革紅利惠及億萬百姓和社會各個方面。

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和廉政建設,党心民心大振。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做到零容忍、無禁區、不留情、不手軟,做到全覆蓋、回頭看,形成有效震懾。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廣大幹部群眾拍手稱快、堅決擁護。

以“釘釘子精神”立規矩定方圓,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更加堅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建設步入快車道。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修訂,為全黨樹立了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修訂,構建了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幹部能上能下規定的施行,推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機制;隨著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的審議通過,已出臺或修訂黨內法規50多部。正是一系列重要黨內法規的修訂和出臺,有力推動了黨內法規體系建設。

這些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彰顯了“釘釘子精神”的強大力量。正是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弘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個節點接著一個節點推,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作風之弊得以革除,發展之困得以突破,改革之難得以化解,腐敗之勢得以遏制,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打開了新局面。

“打鐵必須自身硬”。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既是黨的領導幹部自身強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領導方法科學、工作作風扎實的重要表徵,更是堅決維護中央規定的嚴肅性、權威性的一大要義。

“釘釘子精神”的動力來源是責任。釘釘子,就是要把釘子的一股擠勁和鑽勁發揮出來。發揚釘釘子精神,首先是一種責任,關鍵在責任,即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崗位責任負責,對歷史和人民負責。一些領導幹部並非不知盡責擔當的重要性,但一遇問題還是私利當先,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舒適安逸。有的人“怕惹事”“嫌麻煩”,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之道;有的人總想著位子安穩、官帽戴得牢,喪失了拼搏進取的精氣神;更有甚者,一步步滑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窠臼,偏愛弄虛作假,喜歡做表面文章……一些領導幹部因失責而被嚴肅處理的深刻教訓表明,一旦缺少了責任意識、喪失了擔當精神,不僅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也誤人誤己。因此,發揚“釘釘子精神”,首先要認清責任、擔起責任、落實責任。只有認識和理清責任鏈條,知責明責、守責盡責,釘好責任釘子,才能真正擔負起責任。

“釘釘子精神”的價值所在是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濃厚的為人民服務情懷,強烈的責任意識,為各級領導幹部作出了示範。領導幹部身先士卒、帶頭垂範,勤勉履職、扎實盡責,就能帶動廣大黨員幹部隊伍堅守職責、不辱使命。任何一項偉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也只有切實做到“責任過硬”,才能鍛造更多勇於擔當的寬厚肩膀,從而不斷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領導幹部究竟是不是有責任心、敢於擔當,老百姓心中有本賬。1988年,習近平同志赴福建甯德任地委書記,建立“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工作制度。在寧德第一個下訪接待日上,他帶領當地幹部一件一件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並總結道:“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群眾負責,為人民做主。”這種站在老百姓立場的政績觀,既是“釘釘子精神”的價值所在,也是“應該對誰負責”的最好答案。

“釘釘子精神”的根本指向是攻堅。厚厚的牆或木板,釘子往往很難穿透,但如果薄薄的一層就容易穿透。這告訴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像釘釘子一樣選擇突破口,做到精准發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抓工作落實和各項改革也是這樣。我們在許許多多工作環節上,有時看起來“山重水複疑無路”,但只要選准了方位,抓住了“牛鼻子”,精准施策,就能夠展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因此,“釘釘子精神”告訴我們,面對困難和問題,一方面要秉承“為官避事平生恥”的為官品格,勇於擔當、敢於亮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決心不懼風險、不畏權力,以不怕碰硬、敢於碰硬的勇氣和魄力,敢於觸及矛盾、迎難而上;另一方面,要有“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的科學態度,重視和善於摸清病灶,把准脈搏,拿出有的放矢的對策,確保釘釘子找准方位,精准發力、精准突破。這無疑應成為新時代領導幹部抓工作落實必須掌握的科學工作方法。

“釘釘子精神”的內在要求是堅持。需要釘釘子的地方,就是不牢固、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釘釘子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只有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釘實釘深釘牢。因此發揚釘釘子精神,貴在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如為人民做事,就要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地往前走;如推進工作落實,就要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態度崇尚實幹、秉承實幹,在實幹中破解難題、在實幹中見諸效、在實幹中抓住用好機遇。再如抓作風建設,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持“常”、“長”二字,以鍥而不捨的韌勁,不厭其煩,反復抓、抓反復,像釘釘子那樣“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敬終如始。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的情形。以往一些頑症之所以反復發作,一些陋習之所以“風過又回頭”,往往與工作不能一抓到底有關。這也告訴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工作,要旨在恒心和毅力,像釘釘子那樣不抓到底不回頭、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久久為功,必定會大有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應,急功近利,抑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缺乏整體思路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勢必在工作實效上打折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黨的十九大為我們展現了通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重實效、出實招、辦實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一錘接著敲,釘牢一顆釘子再釘下一顆,一茬接著一茬幹,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我們一定會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接力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於永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