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則招聘廣告,僅有十句歌詞,卻流傳千年

“三百年老店, 是如何煉成的——撥開迷霧讀大唐”之創始團隊(45)

隋大將軍吐萬緒奉詔剿匪江南, 應該說戰績還是比較輝煌的。 陣斬敵首,

俘虜三萬餘人, 又連解南京、紹興之圍。 變民嘛, 在正規軍面前, 開始總要吃幾個敗仗。 但抓了一撥又來一撥, 官軍體力指數在下降, 農民軍經驗值在上升, 對抗不再一邊倒。 這時候, 優勝劣汰就開始了。

吐萬緒本人戰鬥力指數是可以的, 但他帶的那些兵就不好說了。

遼東之役, 吐萬緒是先鋒。 班師後, 留守懷遠鎮, 就是現在瀋陽市遼中縣。 北方部隊, 南下千里剿匪, 又歲月持久。 光南京之戰, 對抗就超過百天。 雖然部隊講紀律, 所謂‘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 ’但人情久則思親, 況且天天提刀上戰場, 今天還不知道明天腦袋在不在自己脖子上。 這種情況下, 一般的軍紀和教育就不那麼好使了。

再說變民軍。

官軍勝不勝, 無非升官發財, 變民們有什麼退路?

先來看看變民軍都是什麼人。 楊廣發動第二次攻遼之役, 徵發‘三吳’、就是長江下游一帶的兵。 消息傳來, 當地輿論一片譁然。 說:“去年征過一次兵。 那時天下富足、國家強盛達到頂點, 結果父老鄉親們去了, 活著回來的尚且不到一半。 如今亂成這樣子, 國家衰落。 我們再去, 還指望回來嗎!”那些去過的, 估計更要現身說法。 ‘由是多亡命。 ’

不得不承認,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分析很到位。 你楊廣做皇上, 怎麼還沒有小民明白呢?

當時有首流行歌曲, 叫《無向遼東浪死歌》。 詞曲作者:王薄, 山東鄒平人;筆名:‘知世郎’;職業:打家劫舍。 這首歌雖然名氣很大, 在當時也廣為傳唱。 但基本上, 還算是一首公司招聘的廣告宣傳歌。

歌詞不長, 總共十句, 這裡不妨引用下:

長白山前知世郎, 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 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 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 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 斬頭何所傷!

詩詞講解:前四句, 對公司創始人(明瞭世事的王總!)光輝形象的描述。 這裡有兩點解釋下:一是長白山是鄒平縣內的一座山, 不是吉林那個長白山;二是沒想到背帶褲那麼早就流行了啊!第五第六句, 介紹公司良好的福利待遇, 主要是伙食標準不錯, 有點象今天穀歌啊、百度啊曬員工食堂。 這個從古到今吸引力都挺大。 末四句, 是歌曲精華所在。 估計要沒這四句, 這歌就無法流傳千年了。 描繪了什麼呢?大概就是人失去一切之後,

那種釋懷和勇氣吧!憑這四句, 王薄自稱‘知世郎’可謂名不虛傳。 他後來降唐, 任齊州總管(濟南軍分區司令), 一次戰役後為仇家所刺殺。

王薄其人, 官職並不顯要、功業亦非著稱, 但竟以此曲留名於世。 海明威說:‘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響, 他正為你而鳴。 ’煬帝為一己之欲, 陷天下於不顧。 人民窮困而死, 而他自己的喪鐘, 也就此敲響。 王薄此歌, 可稱喪鐘的先奏。

老百姓‘安居則不勝凍餒, 剽掠則猶得延生。 ’上戰場也是死, 落草為寇也是死, 起碼死在家門口, 不算‘浪死’, 多少有點尊嚴吧。 所以對變民而言, 無需動員、也不懼威脅。 他們只有一條路:打到底。

因此, 吐萬緒率領的官軍雖然‘戰無不捷’,

奈何‘百姓從亂者如歸市, 敗而複聚, 其勢益盛。 ’這時候, 就需要另外一種部隊, 才有希望解決問題。

晚清太平天國之亂, 正規軍一潰再潰。 最終依靠的, 是以曾國藩湘軍為代表的地方武裝。 這可不是軍分區部隊那種地方軍, 而是所謂‘團練’——本地人發起, 本地人組成, 上下一心、保家護境。

王世充雖不是本地人, 但他苦心經營, 擁有了一個本地豪強的團隊。 這些人受其私恩、對其效忠, 便具備了團練的性質。 吐萬緒和他的邊防軍這一幕落下, 接下來, 就該王世充上場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