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秘|淩雲那麼多的古錢幣從何而來?

在廣西百色市淩雲縣民族歷史博物館裡的一角的三個展櫃, 陳列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方孔銅錢、銅幣, 唐開元通寶、北宋景德元寶、南宋建炎通寶、明永樂通寶......中華民國開國紀念銅幣。 上至中國古代唐朝, 下至中華民國, 甚至還有海外日本寬永通寶。 四海古錢幣在這裡彙聚, 它們是從何而來?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據博物館的曾任館長羅宗壯介紹說, 古錢幣除了出土的一部分, 大多徵集於民間, 或是來自群眾的捐獻。 可問題又來了, 淩雲縣位於廣西西北部, 群山環繞, 交通不便, 本土錢幣的流通還好理解, 可為何連日本的寬永通寶都流通到了淩雲?筆者想, 這應該與古代淩雲的興盛有關, 得從“古府淩雲”說起。

淩雲建制歷史悠久, 古稱泗城。 秦前為百越之地, 屬桂林郡, 漢屬郁林郡, 唐建雙城州。 宋皇佑五年(1053年), 宋皇朝在淩雲設置泗城州, 隸屬廣南西路邕州都督府, 管轄利州、侯唐州、歸樂州、龍川州, 也就是如今的百色、田林、西林、鳳山以及貴州的一部分, 管轄面積十分寬廣。 元朝天順元年(1328年), 岑氏土司開始統治泗城州, 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 長達399年。 明代泗城州為廣西最大的直隸州, 州治所轄至貴州羅甸、望謨、冊亨、貞豐等縣,

同時還轄有西隆州、西林、田林、樂業及鳳山、天峨、百色的一部分。 到了清順治15年(1658年)泗城州升設為泗城府, 結束了605年的州治歷史。 乾隆五年(1740年)清朝在泗城府設置淩雲縣、西林縣、西隆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淩雲縣設泗城府, 民國二年, 又廢泗城府設淩雲縣。 1952年, 淩雲、樂業兩縣合併為淩樂縣, 1962年撤銷淩樂縣, 恢復淩雲縣、樂業縣建制。 至今有近千年州、府、縣治歷史。 時至今日, 境內仍保留有挹翠門、文廟、三星塔、水源寺、雲台寺、中山紀念堂等古建築, 千年州府底蘊悠長。

淩雲, 是百越古道上重要的支點, 滇桂黔三省結合部, 是三省經濟、文化的交流地。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 幾度變遷、幾度興衰。 這裡, 曾經是桂西重要的茶馬古道之一, 淩雲白毫茶是泗城土司進貢朝廷的貢品。

再說“寬永通寶”, “寬永通寶”是日本第108代後水尾天皇寬永三年(1626年, 相當於中國明代熹宗天啟六年)開始鑄造的銅幣。 歷經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個皇朝, 到1867年(相當於我國的清同冶六年)止, 長達242年之久。 中國明朝是1644年滅亡的, 所以, “寬永通寶”流通到淩雲的時間, 最早也應在明末清初之時。

據傳,“寬永通寶”錢在中國民間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懷疑是私鑄錢,還另用“年號”,這無異於謀反。於是,乾隆皇帝諭令江、浙、閩各總督、巡撫窮治開爐造賣之人。幸虧江蘇巡撫莊有恭的幕僚見多識廣,道出來歷。於是,兩江總督尹繼善和江蘇巡撫莊有恭“會銜上疏”,講出來龍去脈,乾隆皇帝才又諭令嚴禁商船攜帶倭錢;民間使用的,官為收買。至此,事情才算了結,現存世極少,價格昂貴。

綜上所述,“寬永通寶”流通到淩雲,也就不足為怪了。筆者想,這跟淩雲白毫茶,跟茶馬古道有關,古時,淩雲白毫茶是貢茶,大批的茶葉從茶馬古道走出淩雲,經馬背上源源不斷地運到各地,與五湖四海的客商交易。日本深受中國的影響,也有著濃郁的飲茶文化,進口淩雲白毫茶,也在情理之中。

淩雲縣是“中國名茶之鄉”、廣西茶葉第一大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早在1915年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上,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稱讚淩雲白毫茶為茶中極品,恕筆者大膽猜測,原來!在三百年多年前,甚至更早之時,淩雲白毫茶就已受到了海外人士的歡迎!

據傳,“寬永通寶”錢在中國民間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懷疑是私鑄錢,還另用“年號”,這無異於謀反。於是,乾隆皇帝諭令江、浙、閩各總督、巡撫窮治開爐造賣之人。幸虧江蘇巡撫莊有恭的幕僚見多識廣,道出來歷。於是,兩江總督尹繼善和江蘇巡撫莊有恭“會銜上疏”,講出來龍去脈,乾隆皇帝才又諭令嚴禁商船攜帶倭錢;民間使用的,官為收買。至此,事情才算了結,現存世極少,價格昂貴。

綜上所述,“寬永通寶”流通到淩雲,也就不足為怪了。筆者想,這跟淩雲白毫茶,跟茶馬古道有關,古時,淩雲白毫茶是貢茶,大批的茶葉從茶馬古道走出淩雲,經馬背上源源不斷地運到各地,與五湖四海的客商交易。日本深受中國的影響,也有著濃郁的飲茶文化,進口淩雲白毫茶,也在情理之中。

淩雲縣是“中國名茶之鄉”、廣西茶葉第一大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早在1915年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上,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稱讚淩雲白毫茶為茶中極品,恕筆者大膽猜測,原來!在三百年多年前,甚至更早之時,淩雲白毫茶就已受到了海外人士的歡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