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諸家論述 名方——葛根湯

上七味, 以水一鬥, 先煮麻黃、葛根, 減六升, 去白沫;內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辨證

【六經】太陽病(表陽)

【六經】太陽陽明合病(表裡同病)

【方證】太陽傷寒+項背強幾幾;

【方證】太陽與陽明合病, 以下利為主

辨症

太陽病, 項背強幾幾, 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

方歌

二芍桂甘三兩薑 四兩葛根三兩麻

十二枚棗調營衛 項幾無汗下利誇

原文《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 項背強幾幾, 無汗惡風者, 葛根湯主之。 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 必下利, 葛根湯主之。 《金匱要略》

太陽病, 無汗而小便反少, 氣上沖胸, 口噤不得語, 欲作剛痙, 葛根湯主之。 (痙濕喝病第十二條)

諸家論述金·成無己

本草雲∶輕可去實, 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此以中風表實, 故加二物于桂枝湯中也。

清·柯琴

治頭項強痛, 背亦強, 牽引幾幾然, 脈浮無汗惡寒, 兼治風寒在表而自利者, 此開表逐邪之輕劑也。

其證身不疼, 腰不痛, 骨節不痛, 是骨不受寒矣。 頭項強痛, 下連於背, 牽引不寧, 是筋傷於風矣。 不喘不煩躁, 不幹嘔, 是無內症;無汗而惡風, 病只在表;若表病而兼下利, 是表實裡虛矣。 比麻黃、青龍之劑較輕, 然幾幾更甚于項強, 而無汗不失為表實, 脈浮不緊數, 是中于鼓動之陽風, 故以桂枝湯為主, 而加麻、葛以攻其表實也。 葛根味甘氣涼, 能起陰氣而生津液, 滋筋脈而舒其牽引, 故以為君。 麻黃、生薑, 能開玄府腠理之閉塞, 祛風而出汗, 故以為臣。 寒熱俱輕, 故少佐桂、芍, 同甘、棗以和裡。 此于麻、桂二方之間, 衡其輕重, 而為調和表裡之劑也。 故用之以治表實, 而外邪自解, 不必治裡虛, 而下利自瘳, 與大青龍治表裡俱實者異矣。 要知葛根秉性輕清,
賦體厚重, 輕可去實, 重可鎮動, 厚可固裡, 一物而三美備。 然惟表實裡虛者宜之, 胃家實者, 非所宜也。 故仲景于陽明經中不用葛根。 東垣用藥分經, 不列於太陽, 而列于陽明。 易老雲∶“未入陽明者不可服。 ”皆未知此義。 喻氏謂“仲景不用於陽明, 恐亡津液, ”與本草生津之說左。 又謂“能開肌肉, ”又與仲景治汗出惡風桂枝湯中加葛根者左矣。 蓋桂枝葛根俱是解肌和裡之劑, 故有汗無汗, 下利不下利, 皆可用, 與麻黃專於治表者不同。 麻黃葛根俱有沫, 沫者濁氣也。 故仲景皆以水煮去其沫, 而後入諸藥, 此取其清揚發腠理之義。 桂枝湯啜稀粥者, 因無麻黃之開, 而有芍藥之斂, 恐邪有不盡, 故假穀氣以逐之, 此汗生於穀也。

清·尤在涇

傷寒之邪,

在上則為喘滿, 入裡則為下利, 兩陽合病。 邪氣盛大, 不特充斥於上, 抑且浸淫於裡, 故曰必自下利, 其不下利者, 則必上逆而嘔。 晰而言之, 合病下利者, 裡氣得熱而下行也。 不下利但嘔者, 裡氣得熱而上行也。 夫邪盛於外而之內者, 仍當先治其邪。 葛根湯合用桂枝麻黃而加葛根, 所以解經中兩陽相合之邪, 其不下利而但嘔者, 則加半夏以下逆氣, 而葛根解外。 法所不易矣。

張錫純

陳古愚曰:桂枝加葛根湯與此湯, 俱治太陽經之病, 太陽之經在背, 經雲:“邪入於, 腰脊乃強。 ”師于二方皆雲治項背幾幾, 幾幾者, 小鳥羽短, 欲飛不能飛, 而伸頸之象也。 但前方治汗出, 是邪從肌腠而入, 故主桂枝;此方治無汗, 是邪從膚表而入, 故主麻黃。 然邪既入,

肌腠亦病, 方中取桂枝湯全方加葛根、麻黃, 亦肌表兩解之治, 與桂枝二麻黃一湯同意而用卻不同, 微乎微乎!

劉渡舟

從用藥來看, 葛根湯就是在桂枝湯基礎上加麻黃、葛根。 其中, 葛根為主藥, 既能配麻桂解肌發表, 又能升津液、濡筋脈以治項背強幾幾。 表虛的項背強幾幾用桂枝加葛根湯, 本證屬表實經輸不利, 為什麼不用麻黃東加葛根呢?因為麻黃湯發汗力強, 再加入葛根來升陽發表, 恐怕汗出太多。 雖然這個證為經輸不利, 應發輸經之汗, 但也應該看到筋脈失滋, 拘緊不柔, 用麻黃東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傷, 達不到滋津潤燥, 緩和筋脈拘攣的目的。 因此, 選用桂枝東加麻黃、葛根, 既可發汗散寒, 又不致大汗傷津。 同時, 有芍藥、甘草、大棗滋津化陰以緩和筋脈之急,符合病情。

關於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黃、葛根,去上沫,然後再納諸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麻黃、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發汗力太強,汗出過多;另一方面可以減弱麻黃走散之性,以免藥後發生心悸、心煩、頭暈等副作用。服藥後不需要啜粥,溫覆就可出汗。

葛根湯為陽明經證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陽表邪,方中主藥是葛根,不僅能解肌發表,且能入脾胃,升發清陽,鼓舞胃氣,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陽合病自下利者,最為合適。

胡希恕

桂枝、生薑均屬辛溫發汗藥,但桂枝降氣沖,生薑治嘔逆,可見二藥都有下達性能,升發之力不強,雖合用之,不至大汗。並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棗、甘草純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藥微寒而斂,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棗草的滋津。尤其藥後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發汗解熱湯劑,又是安中養液方藥,也就是後世醫家所謂的“甘溫除熱”。

甘溫除熱之熱不是一般的熱,是胃氣不振,津血有傷所致之熱。有關汗出身熱的機理,《內經》有類似的論述。如《素問評熱病論》曰:“有病溫者,汗出輒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複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複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這裡主要是說:汗出身熱是邪氣盛,精氣虛。汗出為精液外溢,此時邪乘虛入於肌表。正氣為陽,邪氣為陰,正氣與邪氣交爭於肌表故稱陰陽交。此時精氣流於外,邪氣入於裡,故病死。桂枝湯證雖不全同於《內經》所說的陰陽交之證,但正邪交爭於肌表,汗出身熱的病機是相同的。桂枝湯的主要性能是甘溫健胃,通過調和營衛使精氣勝而表固,邪氣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熱除。也即甘溫除熱的道理。

依據經驗,外感“咳喘”須發汗者,以用本方的機會為多,尤其惡寒劇甚、發熱、無汗者,不問項背急與否多屬本方證。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想走近經方的世界,優酷視頻《小道經方》等你來學習~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QQ群:470543119

有芍藥、甘草、大棗滋津化陰以緩和筋脈之急,符合病情。

關於本方的煎服法,要注意先煎麻黃、葛根,去上沫,然後再納諸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麻黃、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發汗力太強,汗出過多;另一方面可以減弱麻黃走散之性,以免藥後發生心悸、心煩、頭暈等副作用。服藥後不需要啜粥,溫覆就可出汗。

葛根湯為陽明經證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陽表邪,方中主藥是葛根,不僅能解肌發表,且能入脾胃,升發清陽,鼓舞胃氣,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陽合病自下利者,最為合適。

胡希恕

桂枝、生薑均屬辛溫發汗藥,但桂枝降氣沖,生薑治嘔逆,可見二藥都有下達性能,升發之力不強,雖合用之,不至大汗。並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棗、甘草純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藥微寒而斂,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棗草的滋津。尤其藥後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發汗解熱湯劑,又是安中養液方藥,也就是後世醫家所謂的“甘溫除熱”。

甘溫除熱之熱不是一般的熱,是胃氣不振,津血有傷所致之熱。有關汗出身熱的機理,《內經》有類似的論述。如《素問評熱病論》曰:“有病溫者,汗出輒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複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複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這裡主要是說:汗出身熱是邪氣盛,精氣虛。汗出為精液外溢,此時邪乘虛入於肌表。正氣為陽,邪氣為陰,正氣與邪氣交爭於肌表故稱陰陽交。此時精氣流於外,邪氣入於裡,故病死。桂枝湯證雖不全同於《內經》所說的陰陽交之證,但正邪交爭於肌表,汗出身熱的病機是相同的。桂枝湯的主要性能是甘溫健胃,通過調和營衛使精氣勝而表固,邪氣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熱除。也即甘溫除熱的道理。

依據經驗,外感“咳喘”須發汗者,以用本方的機會為多,尤其惡寒劇甚、發熱、無汗者,不問項背急與否多屬本方證。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想走近經方的世界,優酷視頻《小道經方》等你來學習~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QQ群:47054311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