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告主投放更關注哪些資料指標?

媒介環境處於新一輪大變革之中, 過往的成功經驗和理論失靈, 一時間令人無所適從:評估資料空前豐富, 卻魚龍混雜, 真假難辨, 到底應該如何設置KPI;媒介市場馬太效應明顯, 優質資源價格持續上揚;價格依然不菲, 頭部資源的影響力, 卻大不如前……

那麼, 從資料和評估層面, 2018年, 廣告主會更關注和看重哪些指標?

1、為什麼廣告費用不菲, 卻沒見銷售增長?

CGO時代, 有一點已經很明確, 歸根結底, 品牌戰略導向的結果, 就是看銷售情況, 銷售是企業的命脈。 CGO需從更大的格局層面看媒介投放, 充分激發出媒介乘以行銷的力量, 實現以增長為導向的媒介投放和商業模式創新。

尤其是現在的市場環境下, 生意難做, 企業負責人經常會對市場和媒介部門發出疑問:為什麼廣告費用不菲, 卻沒見銷售增長?動不動就上億的冠名投入, 即便所投資的內容, 流量和話題性兼具,

但就是不能為企業帶來銷量, 這就是個大坑。

如今的趨勢是, 沒有純粹的行銷。 “營”與“銷”的割裂, 大大影響了企業運作效率, 讓企業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競爭。 未來, 企業會更加明確, 廣告的投放是一項推動銷售的投資行為。 目前, 已經有一些領先的廠商, 把媒介和銷量做了掛鉤, 錢不是花出去就夠了, 每一分錢, 都要有收益。

2、每次投放的效果資料, Reach真有這麼好看嗎?

每年的招商季, 各大媒體的必備動作, 就是亮出一堆晃眼的收視、播放和曝光資料, 證明自己是“第一”, 說明自己如何有效。 但是, 資料情況到底如何, 其實廣告主們真假難辨, 有時候還會被各種複雜的計算維度繞暈。

在投放媒介之時, 真實的Reach資料, 是第一位的。 無論媒體如何如何創新,

將資訊傳遞給真實的目標受眾永遠是最直接的任務。 要產生效果, Reach是起點, 只有資訊觸達到了受眾, 才有可能讓其感興趣和喜歡, 才有可能轉化為銷售。

從去年9月的紐約廣告周, 今年美國互動廣告局年度領袖會議, 以及坎城國際創意節直到最近剛剛結束的中國金投賞, 寶潔首席品牌官Marc Pritchard, 就一直在公開談論數字廣告的誠信問題, 一個複雜、不透明、低效而具欺詐性的媒體供應鏈是不可持續的。

3、廣告背後的使用者資料, 到底與品牌目標受眾匹配性如何?

但是, 媒體或者代理公司號稱的“精准技術”, 究竟實現到了什麼程度?資料的精細化耕作, 真能透視每一位看過廣告的受眾的屬性嗎?這裡面, 其實有很多問號,

從“買廣告位”到“買人”, 廣告主需要看到的是更多更靠譜、去掉多餘修飾的資料。

4、價格, 價格, 還是價格!

價格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並不新鮮。 現在採訪任何一位廣告主, 關於行銷上的難點和痛點, 預算不夠這個答案, 永遠都會出現在前三位元。

當然, 現在優質媒介資源的價格, 確實會讓廣告主們心痛和焦慮。 最明顯的就是, 明星的價格一路瘋漲, 頭部綜藝和劇場的價格, 沒有上億的預算, 品牌壓根無法獲取贊助權益。 拿到了贊助權益, 還需要花更多的錢, 去做整合推廣。

寫在最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