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

談到麻風, 大家頭腦中大概會出現“傳染、畸殘、麻風村”這幾個詞。 因為麻風病的嚴重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於1954年確定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以提高公眾對麻風病的認知程度, 做好人群防護, 消除歧視、預防畸殘等防治工作。 麻風好像離我們很遠, 其實不然, 在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來臨之際, 本報記者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皮膚美容科宋冰冰醫師為大家談談麻風病的防治。

記者:什麼是麻風病?

宋冰冰:麻風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 至少流行了兩千多年。 在我國的殷商時期、印度的古梵文經甚至埃及的木乃伊中都曾發現過麻風病存在的證據。

過去, 因為缺乏有效預防和治療措施, 一旦患病就有可能發展為面部畸形和四肢殘疾等, 所以麻風病一度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因鬼神、天命或道德敗壞而受到懲罰的“惡疾”。 實際上它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接觸性傳染病。

記者:現在麻風已經被消滅了嗎?

宋冰冰:20世紀40年代, 碸類藥物的問世和聯合治療的推廣, 使得大批麻風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療。 麻風病被大大控制。 但麻風病還沒有消失, 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加, 麻風病又有死灰復燃之勢, 我國每年報告新發現麻風病例均在1000例左右, 北京市每年也有新發麻風病例報告, 但整體呈散發低流行狀態。

記者:得了麻風病會有哪些表現?

宋冰冰:麻風桿菌侵入機體後引起皮膚和外周神經受累, 緩慢發展, 一般認為潛伏期平均為2~5年, 短者數月, 長者超過十年。

麻風病的表現多種多樣, 早期主要是皮膚上出現不痛不癢的淺色或紅色的疹子, 如不能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 病期拖延後會導致局部皮膚麻木、乾燥、不出汗, 有的麻風病人皮膚損害處會感覺不到冷熱和疼痛, 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眉毛脫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殘疾等。

記者:麻風病能否治癒?

宋冰冰:麻風病是可以治癒的。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種藥物(氨苯碸、利福平及氯苯吩嗪)聯合治療麻風病是非常有效的, 應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殘疾發生。

當然預防傳染更應該放在首位。

記者:麻風病到底是如何傳染的?

宋冰冰:麻風病的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 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膚黏膜含有大量麻風桿菌, 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傳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 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

直接接觸傳染:麻風患者的皮膚或黏膜損害直接接觸到健康人有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或帶菌者咳嗽和噴嚏時的飛沫和懸滴通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 目前認為這是麻風桿菌傳播的主要管道。

間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 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通過此方式傳染的可能性很小。

記者:如何預防麻風病?

宋冰冰:密切接觸未經治療的處於傳染期的麻風病患者時應佩戴口罩、流動水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加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等。

麻風病雖然可怕, 但95%以上的人對麻風分枝桿菌有正常抵抗力, 即使感染了麻風分枝桿菌, 發病的比例也很低。 所以公眾應該正確理性的認識麻風病, 不必過分恐慌。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稱國際麻風節)始於1954年, 是法國慈善家佛勒豪律師為了廣泛宣傳麻風知識, 消除人們對麻風的誤解, 改善麻風病人的生活待遇, 喚起人們寬容地對待麻風病人, 而在法國巴黎發起的。 後來, 世界衛生組織決定, 以每年1月最後一個星期天作為國際麻風節。 1987年11月27日, 中國麻風防治協會決定,

自1988年起國際麻風節也作為中國麻風節。

□本報記者 陳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