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鄉親們脫貧了,你的夢圓了”——追記山西省沁源縣赤石橋鄉原黨委書記李飛

新華網太原1月24日電(武斌) 1月15日, 山西省沁源縣赤石橋鄉通過了國務院協力廠商驗收小組的“考核”, 成功實現全鄉脫貧。 然而就在此20天以前,

這個鄉的黨委書記李飛卻倒在了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將生命定格在了44歲。

從上任第一天起, 440個日日夜夜, 李飛有410多天都駐紮在這裡, 帶領著同事們在赤石橋鄉發展產業、修橋建路, 為群眾開拓出了一條又一條致富路。 如今的赤石橋鄉, 村村有產業、人人能增收。 我們卻只能在講述中瞭解這位平凡的基層扶貧幹部。

比親人還“親”的人

“他是最好的人了。 ”說起李飛, 善樸村88歲的白珍則老人濕了眼眶。 丈夫去世, 兒子有精神疾病, 老人一個人艱難地撫養著尚在上學的孫女。

2016年, 老人的兒子去世, 也就在這一年, 她有了一個新“兒子”。

一年多的時間裡, 李飛一趟趟往白珍則家跑。 老人的家變了模樣:電視機、洗衣機、醫藥箱……不僅家裡的物件多了,

就連孫女上大學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每次來了都會問我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 真的比親人還親。 ”

在得知李飛病倒的消息後, 白珍則老人擔心得吃不好也睡不著。 以前, 老人開玩笑說“怕摘了這‘窮帽’, 李書記就再也不來看她了。 ”可誰也沒想到, “以後真的再也見不到李書記了。 ”說著, 白珍則抹起了眼淚。

2016年9月13日, 李飛調任赤石橋鄉黨委書記。 19歲畢業時, 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這裡的農機員。 時隔24年, 再次回到年輕時工作的地方, 李飛對這塊土地傾注了心血。

從上任第一天起, 440個日日夜夜, 李飛有410多天都駐紮在這裡。 除夕夜闔家團圓, 他卻直至深夜兩點還在鄉里巡查護林防火。 大年初一, 他跑遍了全鄉所有村,

看望慰問貧困戶、護林員。

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 誰家的收入沒有達標, 誰家的房子需要改造, 誰家還沒吃上自來水……他全部了然於胸。

“為了能讓老百姓真正脫貧, 李書記堅持搞造血工程, 不搞輸血工程。 他以項目帶動脫貧, 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 真正有錢花、有事做。 ”赤石橋村書記衛成樹說。

李飛帶領著同事們在赤石橋鄉發展產業、修橋建路, 為這裡的群眾開拓出了一條又一條致富路。

如今的赤石橋鄉, 村村有產業、人人能增收。 箭杆村有中藥材種植、赤石橋村有油用牡丹種植、榆坪村有中藥材種植、姚壁村有草莓蔬菜大棚……

打贏赤石橋鄉脫貧攻堅戰是李飛的目標, 如今已如他所願。

不知疲倦的“工作狂”

“2016年國慶長假, 李飛拉著我走遍了全鄉2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們一戶一戶地走, 每個家庭什麼情況, 針對這個家庭該用什麼扶貧措施, 他都記在了本子上。 ”赤石橋鄉鄉長孫曉曄說起自己的這位小學同學的工作勁頭, 感歎不已。

鄉里的歷史欠帳多, 基礎設施差, 為了保證脫貧攻堅進度, 李飛每天晚上都會拉著他一起探討工作方案, “為了改變鄉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李飛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

經過多次調研、反復論證, 李飛帶領鄉幹部將產業扶貧作為全鄉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 結合赤石橋鄉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 引進了聯眾菇業有限公司, 成立了寶成生態種植合作社, 發展壯大兆豐源、益佳養殖、林溪種植等實體經濟, 並在全縣試點創建了“公司+農戶+貧困戶”的資產收益模式,

成功帶動169名貧困人口共用企業紅利。

在鄉里發生改變的同時, 李飛也被同事貼上“工作狂”的標籤。 “他就是一心撲在脫貧攻堅上, 當時他檢查出來有腦血管瘤, 但是考慮到鄉里脫貧攻堅任務重, 便一拖再拖。 ”孫曉曄說, 患有高血壓、腦梗塞等病症的李飛, 每天需要吃五六種藥。 “他說等好好地把工作幹完, 就休養休養看看病。 ”

2017年11月14日, 赤石橋鄉脫貧工作進入收官階段, 而李飛卻倒在了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那天他比平時晚起了1個多小時, 我以為他是太累了。 ”孫曉曄說, 他至今記得, 李飛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講:“看來這次我得請幾天假了……鄉里的工作……你多擔著點。 ”

“李書記倒下之後,我們鄉幹部心裡都非常悲痛。大家當時都憋著一股勁,力爭要把工作幹好、幹踏實。”赤石橋鄉黨委副書記宋炯說,以這樣的工作狀態和成果告慰李飛,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2018年1月15日,隨著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推進,赤石橋鄉通過了國務院協力廠商驗收小組的“考核”,成功實現全鄉脫貧。

“不稱職”的丈夫

“他常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對老人、孩子虧欠太多。”李飛的妻子劉麗麗說,丈夫曾經向她許諾,等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就要請個年假,帶他們一家人去海邊轉轉。“他說我從來沒看過大海,要帶我去看海,可是他卻食言了。”

22歲與李飛相識,攜手走過23個年頭,劉麗麗眼中的李飛非常熱愛這份每天行走於田間地頭的工作,“我嫁給他的時候,他就在鄉鎮工作。”劉麗麗說,“擔任赤石橋鄉黨委書後,他常常工作到半夜,怕打擾我們休息,回家少,電話也少了。”

2017年8月,正趕上沁源縣的雨季,赤石橋鄉陰雨連天,在雨水的沖刷下,不少村民的老房子出現了嚴重漏雨,隨時可能出現坍塌。李飛帶著鄉幹部冒雨挨家挨戶檢查危房。

而李飛自己家的房子同樣漏水漏了一夜。接到妻子的電話,李飛只是匆匆回了一句:“我這裡太忙顧不上,你讓弟弟去家裡看看吧。”

面對這樣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劉麗麗沒有太多埋怨,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沒啥,能理解”。

在她看來,于私,李飛是家裡的頂樑柱,要工作養家。于公,李飛19歲畢業就幹著這份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25年間,他紮根在田間地頭,“他在村裡認識的人比在縣城裡要多得多。”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到現在我們都無法相信,父親就這樣毫無交代的離開了我們。”這是李飛的兒子李宗麟在《祭父文》中的一段話,對於這個21歲的大男孩來說,父親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便天人永隔,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手記:

赤石橋鄉政府辦公樓裡,李飛的辦公室依舊保持著原貌。幾平方米的小房間被塞得滿滿當當:衣架上是他常年穿著的兩套衣服,一套運動裝,一套迷彩服;床頭的兩個小藥箱,未吃完的藥雜亂地放著;椅子下的兩雙運動鞋沾著已經幹掉的泥土;辦公桌上大大小小的筆記本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

其中一個本上,記錄了李飛上任赤石橋鄉黨委書記時的表態發言——

“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責任和重擔,我只有竭盡全力做好工作,才能不辜負組織和人民對我的重托和期望。”

總監製:于振海 王文化

總策劃:高風 劉雲伶

文 字:武斌

攝 影:李澤鋒

攝 制:吳銀冰

“李書記倒下之後,我們鄉幹部心裡都非常悲痛。大家當時都憋著一股勁,力爭要把工作幹好、幹踏實。”赤石橋鄉黨委副書記宋炯說,以這樣的工作狀態和成果告慰李飛,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2018年1月15日,隨著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推進,赤石橋鄉通過了國務院協力廠商驗收小組的“考核”,成功實現全鄉脫貧。

“不稱職”的丈夫

“他常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對老人、孩子虧欠太多。”李飛的妻子劉麗麗說,丈夫曾經向她許諾,等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就要請個年假,帶他們一家人去海邊轉轉。“他說我從來沒看過大海,要帶我去看海,可是他卻食言了。”

22歲與李飛相識,攜手走過23個年頭,劉麗麗眼中的李飛非常熱愛這份每天行走於田間地頭的工作,“我嫁給他的時候,他就在鄉鎮工作。”劉麗麗說,“擔任赤石橋鄉黨委書後,他常常工作到半夜,怕打擾我們休息,回家少,電話也少了。”

2017年8月,正趕上沁源縣的雨季,赤石橋鄉陰雨連天,在雨水的沖刷下,不少村民的老房子出現了嚴重漏雨,隨時可能出現坍塌。李飛帶著鄉幹部冒雨挨家挨戶檢查危房。

而李飛自己家的房子同樣漏水漏了一夜。接到妻子的電話,李飛只是匆匆回了一句:“我這裡太忙顧不上,你讓弟弟去家裡看看吧。”

面對這樣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劉麗麗沒有太多埋怨,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沒啥,能理解”。

在她看來,于私,李飛是家裡的頂樑柱,要工作養家。于公,李飛19歲畢業就幹著這份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25年間,他紮根在田間地頭,“他在村裡認識的人比在縣城裡要多得多。”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到現在我們都無法相信,父親就這樣毫無交代的離開了我們。”這是李飛的兒子李宗麟在《祭父文》中的一段話,對於這個21歲的大男孩來說,父親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便天人永隔,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手記:

赤石橋鄉政府辦公樓裡,李飛的辦公室依舊保持著原貌。幾平方米的小房間被塞得滿滿當當:衣架上是他常年穿著的兩套衣服,一套運動裝,一套迷彩服;床頭的兩個小藥箱,未吃完的藥雜亂地放著;椅子下的兩雙運動鞋沾著已經幹掉的泥土;辦公桌上大大小小的筆記本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

其中一個本上,記錄了李飛上任赤石橋鄉黨委書記時的表態發言——

“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責任和重擔,我只有竭盡全力做好工作,才能不辜負組織和人民對我的重托和期望。”

總監製:于振海 王文化

總策劃:高風 劉雲伶

文 字:武斌

攝 影:李澤鋒

攝 制:吳銀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