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鶴達沃斯首秀|未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徐豪 | 綜合報導

責編:陳惟杉

視覺中國

“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

未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

2018年1月24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出席第48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並發表主旨演講。

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為主題, 聚焦在地緣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意義。 “今年論壇的主題延續了習近平主席去年出席論壇年會時論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說。

施瓦布主席在現場介紹劉鶴時, 稱他是“習主席的經濟顧問”。 劉鶴的演講正如施瓦布此前預期的那樣, 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 這是劉鶴首次在達沃斯發表公開演講, 他在演講中傳遞了哪些資訊?

詳解經濟政策頂層設計

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 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 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 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共同擔當, 同舟共濟, 共促全球發展。

“一年來, 中國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倡議, 反對各種保護主義, 加強產權保護, 促進公平競爭, 放寬金融業市場准入, 主動擴大進口, 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用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劉鶴說。

劉鶴介紹, 中共十九大確立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 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到2050年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明確了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政策方向。 “做到這些事, 將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如果想瞭解中國的未來政策, 我建議大家閱讀一下這份報告。 ”

劉鶴表示, 中國未來幾年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 是圍繞上述目標而制定的, 關鍵就是要實施好“一個總要求”“一條主線”和“三大攻堅戰”。

“‘一個總要求’, 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今後幾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結構政策、改革政策、社會政策都將圍繞這個總要求展開。 ”劉鶴說,

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內涵, 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 就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這是在開放狀態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將為諸多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 比如與消費升級相關的製造業和服務業, 與新型城市化相關的節能建築、智慧交通、新能源等諸多綠色低碳產業, 這些不僅為中國, 而且為全球企業創造著新機會。

而“一條主線”, 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 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 需要及時調整。 “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 是我們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基本路徑。 ”劉鶴說, 我們通過市場出清調整了供求關係,

帶動了部分領域的價格回升, 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在2016年出現了由降轉升的拐點, 這件事已經產生全球的正面外溢效應。

劉鶴表示, “三大攻堅戰”, 就是中國決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按照“木桶原理”, “三大攻堅戰”就是補齊我們發展中的三個最突出的短板, 從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解決深層次矛盾

“毫無疑問, 為實現以上目標, 必須加快改革開放。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 未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劉鶴表示, 中國將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保護產權特別是智慧財產權, 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與各國擴大雙向投資和貿易往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總體態勢。”

談到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判斷時,劉鶴表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有非常鮮明的針對性。當前,世界經濟回暖上行,主要經濟體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次實現同步增長,國際貿易和投資走出低谷,世界經濟有望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達3.7%,約120個經濟體實現經濟增長,是2010年以來最大範圍的同步增長。“當然,在這樣的關鍵時期,近期我們要高度關注大國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變化,中期要關注勞動生產率的改善和大國儲蓄率的變化。我們看到,世界經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仍未解決,還面臨債務高企、資產泡沫、保護主義、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升級等多重風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劉鶴指出。

“在人類發展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在這種情況面前,慎重、理性和正確的選擇十分關鍵。”劉鶴呼籲。

他表示,面對氣候變化、技術進步雙刃劍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我們應當跳出局限性,加強戰略思維,增進相互諒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務實地進行合作,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經濟實力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將在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社會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劉鶴說。

達沃斯聲音

《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 陳惟杉I 綜合輯納

義大利總理保羅•真蒂洛尼:

移民危機是導致英國脫歐的很大因素,但義大利仍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幫助那些試圖抵歐的人,向這些人敞開大門。雖然這將會付出非常昂貴的政治代價,但這就是義大利的決定。就是這樣。

德國總理默克爾:

我們認為封閉自己、孤立自己,不會引導我們步入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法國總統馬克龍:

法國自身也受到了全球化的諸多影響,這使恐懼彌漫,信心消退。但不能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而應在認識到全球化的益處以後,設法降低它的負面衝擊。要讓人們看到全球化的好處,就要有切實的成果。

印度總理莫迪:

甘地曾經說過,我不想看到各座房子的窗戶都是關住的,我希望我的這個房子的視窗是開放的,能夠採集來自各方的陽光。今天的印度採納的是這樣的甘地的這種思想,有自信,無所畏懼,歡迎世界各方的朋友。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我們正努力確保我們南邊的鄰居認識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有多好,它並非只對我們有好處,對他們自己以及全球經濟都有好處。

巴西總統特梅爾:

當我們內部對彼此封閉後,就不能擁有新的、有效的方案來解決我們共同的問題。

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

“一帶一路”的主題正好呼應本屆論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的主題。巴基斯坦參與“一帶一路”的集中表現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一帶一路”連接的不僅是國家、城市,更是文明的融合,最終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

在中國體系中,如果金融危機發生,中國政府將很快採取措施來控制風險,從而確保小機構帶來的任何恐慌不會拓展至整個系統。這是中國政府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中國的體系可以很快做出反應。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

亞投行很希望參加“一帶一路”專案的投資,但並不是所有的專案都會投資,而是會考慮一些基本條件,以此來評估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阿裡巴巴集團主席馬雲:

把當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非常容易,但要修復貿易戰帶來的後果,可能需要30年。而事實上,我們有成百上千的途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

京東的海外擴張會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候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說東南亞,京東選擇的是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共建,從零開始做的方式,但是也並不排除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收購的方式。

百度總裁張亞勤:

除了無人車以外,人工智慧還能應用到很多領域,比如語音交互、雲技術等,可以說,人工智慧對產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迪頓:

中國在經濟由投資和出口驅動轉向消費導向的進程中,也應該吸取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教訓,比如過分透支消費、信貸標準降低導致“次貸危機”等。

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與各國擴大雙向投資和貿易往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總體態勢。”

談到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判斷時,劉鶴表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有非常鮮明的針對性。當前,世界經濟回暖上行,主要經濟體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次實現同步增長,國際貿易和投資走出低谷,世界經濟有望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達3.7%,約120個經濟體實現經濟增長,是2010年以來最大範圍的同步增長。“當然,在這樣的關鍵時期,近期我們要高度關注大國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變化,中期要關注勞動生產率的改善和大國儲蓄率的變化。我們看到,世界經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仍未解決,還面臨債務高企、資產泡沫、保護主義、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升級等多重風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劉鶴指出。

“在人類發展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在這種情況面前,慎重、理性和正確的選擇十分關鍵。”劉鶴呼籲。

他表示,面對氣候變化、技術進步雙刃劍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我們應當跳出局限性,加強戰略思維,增進相互諒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務實地進行合作,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經濟實力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將在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社會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劉鶴說。

達沃斯聲音

《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 陳惟杉I 綜合輯納

義大利總理保羅•真蒂洛尼:

移民危機是導致英國脫歐的很大因素,但義大利仍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幫助那些試圖抵歐的人,向這些人敞開大門。雖然這將會付出非常昂貴的政治代價,但這就是義大利的決定。就是這樣。

德國總理默克爾:

我們認為封閉自己、孤立自己,不會引導我們步入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法國總統馬克龍:

法國自身也受到了全球化的諸多影響,這使恐懼彌漫,信心消退。但不能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而應在認識到全球化的益處以後,設法降低它的負面衝擊。要讓人們看到全球化的好處,就要有切實的成果。

印度總理莫迪:

甘地曾經說過,我不想看到各座房子的窗戶都是關住的,我希望我的這個房子的視窗是開放的,能夠採集來自各方的陽光。今天的印度採納的是這樣的甘地的這種思想,有自信,無所畏懼,歡迎世界各方的朋友。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我們正努力確保我們南邊的鄰居認識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有多好,它並非只對我們有好處,對他們自己以及全球經濟都有好處。

巴西總統特梅爾:

當我們內部對彼此封閉後,就不能擁有新的、有效的方案來解決我們共同的問題。

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

“一帶一路”的主題正好呼應本屆論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的主題。巴基斯坦參與“一帶一路”的集中表現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一帶一路”連接的不僅是國家、城市,更是文明的融合,最終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

在中國體系中,如果金融危機發生,中國政府將很快採取措施來控制風險,從而確保小機構帶來的任何恐慌不會拓展至整個系統。這是中國政府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中國的體系可以很快做出反應。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

亞投行很希望參加“一帶一路”專案的投資,但並不是所有的專案都會投資,而是會考慮一些基本條件,以此來評估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阿裡巴巴集團主席馬雲:

把當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非常容易,但要修復貿易戰帶來的後果,可能需要30年。而事實上,我們有成百上千的途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

京東的海外擴張會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候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說東南亞,京東選擇的是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共建,從零開始做的方式,但是也並不排除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會採取收購的方式。

百度總裁張亞勤:

除了無人車以外,人工智慧還能應用到很多領域,比如語音交互、雲技術等,可以說,人工智慧對產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迪頓:

中國在經濟由投資和出口驅動轉向消費導向的進程中,也應該吸取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教訓,比如過分透支消費、信貸標準降低導致“次貸危機”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