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終於能在飛機上玩手機啦!能發微信、刷網頁 視頻通話仍卡頓

空中手機解禁 航空公司搶佔百億美元市場

未來三年高通量衛星迎來豐收季 飛機上看電影、玩遊戲, 都行

2018年1月, 民航局一聲令下,

解除了飛機上使用可擕式電子設備的禁令, 中國終於迎來了飛機上玩手機的好時代。

2016年, 《IT時報》記者曾採訪東航、南航、國航三大航空公司的飛機上網試點情況, 並根據多位元業內人士透露的資訊預測, 飛機上使用手機的禁令放開乃大勢所趨, 最快將在2017年年底解禁。 果不其然, 2018年1月, 中國民航史上第一架允許機上使用手機的航班, 第一架開放手機使用空中Wi-Fi的航班相繼起飛, 標誌著空中手機時代的來臨。

2015年, 國內航空公司還在兩種飛機Wi-Fi上網的解決方案之間徘徊, 是選擇地對空寬頻通信無法取悅我, 再到飛機上玩手機, 我的需求永遠沒有被滿足。

在飛往印度的7小時航程中, 李先生帶著兒子體驗了一番東航免費Wi-Fi,

如果選擇付費的國外航空公司, 李先生需要為這趟空中旅程支付35美元將於2018年下半年試商用。 屆時, 單架飛機最大上網速率將突破100Mbps, 實現4G網速。

“聽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的兄弟說, 昨晚零點後流量伺服器快爆掉了, 可見航空互聯網有多大的需求。 ”1月18日空中手機解禁首日, 一位通信行業專家在朋友圈為中國電信點贊。

航空公司開放手機首秀, 中國電信為何成了最大贏家?因為首批開放空中Wi-Fi的航空公司, 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Ku頻段的衛星通信模式, 作為國內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唯一擁有衛星移動通信牌照的運營商,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成了國內航空公司爭相合作的對象。 三大運營商中, 中國電信空中Wi-Fi專案起步最早。 2014年, 中國電信開始與東航、南航、廈航、海航和國航五大航空公司合作。

截至目前, 中國電信在網的國內航空公司飛機總量突破112架, 同時還為31家境外航空公司的700多架飛機提供中國境內的通信落地服務, 可以說覆蓋了全球主要航線。

機上Wi-Fi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地對空寬頻通信模式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是不能跨洋, 無法滿足國際航線;二是頻率一直不開放, 沒有拿到“准生證”。

此前, 國航的選型為地對空(ATG)模式, 如今也在逐步弱化ATG方案, 轉向Ku頻段衛星模式。 再看海外, 地對空(ATG)模式的擁護者GoGo也已經停止推廣, 並轉向衛星模式。 於是, 建網週期短、覆蓋範圍廣的衛星模式便成了全球主流。

如今, 國內空中Wi-Fi的主流是Ku頻段衛星模式,

但這“水龍頭”的水量太小, 無法滿足國內空中Wi-Fi的需求, 而Ka頻段衛星提供的頻寬相當於Ku頻段衛星的10倍, 其成本是傳統Ku的1/100, 高通量Ku的1/10。 “無Ka, 不Wi-Fi”, Ku頻段的傳統衛星實現了從0到1的空中上網跨越, 但要實現4G網速, 大幅降低成本, 還要等到Ka頻段的高通量衛星(HTS)商用。

2017年4月, 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升空, 這是中國目前容量最大的Ka頻段衛星, 能夠提供20Gbps頻寬。 航空公司、運營商都在翹首以盼, 春秋航空向《IT時報》記者透露, 目前春秋航空還未加裝Wi-Fi上網服務, 但等到技術成熟後, 會考慮採用Ka頻段衛星通信模式, 因為這一模式適合春秋航空的窄體機隊。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也向《IT時報》記者透露, 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高通量衛星的建網工作, 最早將於2018年下半年啟動國內航線試驗。

到時候, 單架飛機最大上網速率將突破100Mbps, 這相當於實現了4G網速, 看電影、打遊戲都不成問題。

同時, 《IT時報》獨家獲悉的產業鏈消息顯示, 最近, 中星16號已經正式交付使用, 技術提供商預計2018年下半年就會進行Ka頻段衛星模式的裝機測試。 這就意味著, 2018年下半年, 國內就將迎來空中Wi-Fi的大提速。 未來3至5年, 中國還將發射至少3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 規劃總容量超過400Gbps, 遠超現存和未來3年規劃發射的Ku衛星容量。 屆時, 中國空中互聯網將會迎來豐收季。

飛機Wi-Fi改造成本高昂 空中上網免費時代終將結束

航空公司:永久免費是不可能的, 未來將考慮收費模式。

空中Wi-Fi上網的免費大餐到底會延續到什麼時候?這無疑是旅客最關心的問題。 就此,《IT時報》記者採訪了空中Wi-Fi先行者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雙方都表示,未來將考慮收費模式。看來,空中免費上網只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在航空公司中,東航是空中Wi-Fi最激進的參與者。早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了空中Wi-Fi專案,2014年開始大規模試驗,2014年7月,東航宣佈成為第一家提供空中Wi-Fi的航空公司。

空中Wi-Fi是一場昂貴的試驗,據《IT時報》記者瞭解,一架飛機的Wi-Fi設備改造成本為500-600萬,相當於飛機成本價的1%。衛星租賃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民航資源網資料顯示,Ku頻段衛星的租賃費為2.5萬-4.5萬美元/年/M,Ka頻段衛星的租賃費為0.3-0.5萬美元/年/M。一架飛機至少需要配備5-10MHz的資源。可以算一筆賬,設備和衛星租賃成本已經達到了百萬元人民幣級別,航空公司很難通過廣告、電商等B端收費來快速平衡成本。飛天聯合市場部總監馬馨睿預測,航空公司至少3到4年才會逐漸達到收支平衡。

“永久免費不太可能,收費模式是考慮方向。”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向《IT時報》記者透露,歐美航空公司絕大多數採取向使用者收費的方式,但中國使用者的付費習慣不同,所以東航會考慮另闢蹊徑,比如付費可以享受更快的網速,付費可以不看廣告等。

首批100多架空中Wi-Fi飛機中,有74架是來自東航的寬體機。先行者的規模效應讓東航嘗到了甜頭,合作夥伴紛至遝來,如今,東航已經與十幾家廠商合作,自主開發了電商平臺,植入了廣告,並產生了收入。

海航也已經裝備17架Wi-Fi客機,其安全委員會執行主任伍曉熹表示,未來可能會聯合其他航空公司,通過共用頻寬的形式來降低成本。同時,他們也在和運營服務商喜樂航探討商業模式,比如影音、目的地服務、電商等。以後,通過海航的App可以呼喚乘務員,自行選擇升艙服務,還可以像在家一樣購物、租車。

成本如此昂貴,先行的國外航空公司仍未發出實現收支平衡的信號,國內航空公司為何仍大膽地投入空中Wi-Fi呢?全球移動衛星通信供應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與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在2017年聯合發佈了一項研究報告,機上Wi-Fi將在未來20年內創造一個13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到2035年,亞太航空公司將獨佔鰲頭,享有103億美元的市場,屆時,通過機上Wi-Fi服務,航空公司將從每名旅客身上獲得4美元的收入。

伍曉熹還向《IT時報》記者透露了一個資料,海航最高一次對130人提供了Wi-Fi上網服務,網路接入率達到了40%,要知道,歐美航空公司的網路接入率只有7%,這也反映出,中國旅客的上網需求明顯高於國外旅客。

解禁一周以來,將近80%的航空公司開放了手機,這個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目前,國內只有3%的飛機具備了Wi-Fi上網能力,預計到2021年,中國Wi-Fi上網機隊規模有望接近50%,這些數字預示著一個百億美元市場的序幕拉開,空中上網免費時代終將結束。

就此,《IT時報》記者採訪了空中Wi-Fi先行者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雙方都表示,未來將考慮收費模式。看來,空中免費上網只是一個美好的開端。

在航空公司中,東航是空中Wi-Fi最激進的參與者。早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了空中Wi-Fi專案,2014年開始大規模試驗,2014年7月,東航宣佈成為第一家提供空中Wi-Fi的航空公司。

空中Wi-Fi是一場昂貴的試驗,據《IT時報》記者瞭解,一架飛機的Wi-Fi設備改造成本為500-600萬,相當於飛機成本價的1%。衛星租賃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民航資源網資料顯示,Ku頻段衛星的租賃費為2.5萬-4.5萬美元/年/M,Ka頻段衛星的租賃費為0.3-0.5萬美元/年/M。一架飛機至少需要配備5-10MHz的資源。可以算一筆賬,設備和衛星租賃成本已經達到了百萬元人民幣級別,航空公司很難通過廣告、電商等B端收費來快速平衡成本。飛天聯合市場部總監馬馨睿預測,航空公司至少3到4年才會逐漸達到收支平衡。

“永久免費不太可能,收費模式是考慮方向。”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向《IT時報》記者透露,歐美航空公司絕大多數採取向使用者收費的方式,但中國使用者的付費習慣不同,所以東航會考慮另闢蹊徑,比如付費可以享受更快的網速,付費可以不看廣告等。

首批100多架空中Wi-Fi飛機中,有74架是來自東航的寬體機。先行者的規模效應讓東航嘗到了甜頭,合作夥伴紛至遝來,如今,東航已經與十幾家廠商合作,自主開發了電商平臺,植入了廣告,並產生了收入。

海航也已經裝備17架Wi-Fi客機,其安全委員會執行主任伍曉熹表示,未來可能會聯合其他航空公司,通過共用頻寬的形式來降低成本。同時,他們也在和運營服務商喜樂航探討商業模式,比如影音、目的地服務、電商等。以後,通過海航的App可以呼喚乘務員,自行選擇升艙服務,還可以像在家一樣購物、租車。

成本如此昂貴,先行的國外航空公司仍未發出實現收支平衡的信號,國內航空公司為何仍大膽地投入空中Wi-Fi呢?全球移動衛星通信供應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與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在2017年聯合發佈了一項研究報告,機上Wi-Fi將在未來20年內創造一個13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到2035年,亞太航空公司將獨佔鰲頭,享有103億美元的市場,屆時,通過機上Wi-Fi服務,航空公司將從每名旅客身上獲得4美元的收入。

伍曉熹還向《IT時報》記者透露了一個資料,海航最高一次對130人提供了Wi-Fi上網服務,網路接入率達到了40%,要知道,歐美航空公司的網路接入率只有7%,這也反映出,中國旅客的上網需求明顯高於國外旅客。

解禁一周以來,將近80%的航空公司開放了手機,這個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目前,國內只有3%的飛機具備了Wi-Fi上網能力,預計到2021年,中國Wi-Fi上網機隊規模有望接近50%,這些數字預示著一個百億美元市場的序幕拉開,空中上網免費時代終將結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