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武民:渭南補齊兩大短板 建設“三地一中心”

省人大代表、渭南市發改委主任楊武民接受陝西網記者專訪

近日, 隨著陝西省2017年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的發佈, 我省各市GDP陸續公佈中。

渭南市2017年生產總值也於1月23日向社會發佈。 資料顯示, 2017年渭南市生產總值1656.62億元, 同比增長8.3%, 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 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1月27日, 陝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 省人大代表、渭南市發改委主任楊武民就2017年渭南市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接受了陝西網記者專訪。

2017年以來, 按照“五個扎實”和“追趕超越”的要求, 渭南市積極踐行“五新”戰略, 全面推進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的“三地一中心”建設。 未來五年, 渭南要建設現代化農業示範地、新型工業聚集地、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關中東部及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

目前, 社會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 進中趨優的良好態勢。 楊武民表示, 2017年, 渭南發展情況與其在全省的經濟地位基本吻合。

發展產業集群 補齊工業化短板

在關乎渭南社會經濟發展的分析研判上, 楊武民表示, 現階段GDP總量、社會有效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指標均處在全省上中游, 在追趕超越中渭南急需補齊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大短板。

2017年, 渭南工業生產總值為778.40億元, 而追趕物件寶雞市工業生產總值已達到1400多億元, 是渭南的將近兩倍。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 渭南市委、市政府將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五大產業作為工業轉型的重點和方向。

“這五大產業, 將是未來幾年渭南補工業化短板的希望所在。 為此, 市發改委按照年度目標任務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 策劃了一批項目,

希望通過五大產業規劃的實施和項目的推動, 讓渭南構建起‘三個千億’的產業集群和‘三個五百億’的產業集群, 補上工業化短板。 ”楊武民說。

推進城鎮化水準 建設陝西東大門

2017年, 渭南市城鎮化指標為46%多, 低於全省平均水準, 更滯後于全國水準。 楊武民表示, 為進一步提高城鎮化水準, 渭南將修訂出臺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 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 進一步提升縣城和重點鎮發展, 三點及面, 增加人口聚集, 完善城市功能, 力爭使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眾所周知, 渭南歷來都是瓜果大市、農業大市, 為陝西守好“糧倉”意義重大。 楊武民介紹, 渭南農業將打造“一縣一品”, 例如, 蒲城酥梨、白水蘋果、大荔冬棗、韓城花椒、臨渭葡萄、華陰蔬菜等等,

在品牌化發展的前提下, 走規模化、園區化、標準化的路子最大力度提升農業產值。 同時, 根據省上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建設具有山水靈氣的陝西東大門。

發展三種經濟 促進西渭融合

隨著《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國家級規劃的獲批實施, 渭南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無論是向東還是向西發展, 都具有很大的潛力, 很寬闊的空間, 為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楊武民表示。

同時, 他懇切希望省委、省政府在三大經濟發展時, 能夠依據渭南的區位優勢和人文歷史、資源稟賦, 加大扶持與傾斜,

促進西渭融合, 除推動富閻一體化進程外, 給予西渭融合更多的產業協作, 資源分享和協同發展。 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產業錯位互補, 在關中平原城市群中異軍突起, 後來居上, 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