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相比今非昔比的“魚腩”越南,我們只有足球操和上不起的足球學校

隨著烏茲別克斯坦舉起了冠軍獎盃, 本屆U23亞洲杯落下了帷幕。 本屆賽事的四強球隊, 分給來自中亞、東南亞、西亞和東亞4個地區, 尤其參加決賽的兩支球隊分別來自整體水準並不高的中亞和東南亞地區。 或許這樣的結果不一定意味著亞洲足球的格局在改變, 但可以確定的是, 2022年世界盃尤其是擴軍後的2026年世界盃, 並不只是我們自己感興趣。 再過幾年之後, 可能我們回過頭來還會給本屆賽事賦予更多的意義。

本次賽事應該是歷屆亞洲青年錦標賽裡話題最多的一屆, 中超聯賽U23新政剛剛結束第一個賽季, 在這一政策下成長了一年的中國U23隊在揭幕戰乾淨俐落地以3-0將阿曼斬于馬下。 賽後, 國內從上到下均交口稱讚, 只不過有的稱讚政策, 有的誇獎隊員;第二場比賽中國隊賽前有些過於自信, 戰術佈置出現問題, 被對手搶了開局並導致輸掉比賽,

不過隨後隊員們與對手奮力爭搶中場並在後續的比賽裡形成了壓制對方的局面, 這一點也值得球迷欣慰;第三場比賽裡發生的種種事情, 則引發了中國球迷的激烈討論。

不過這邊話題的熱度還未消退, 那邊廂又起了波瀾, 一向被視為“魚腩”的越南隊踩著澳大利亞、伊拉克、卡達等強隊的屍體一路殺入決賽,

加上他們14年曾差點兒讓國青翻船和去年與日韓一道代表亞洲出征世青賽的經歷, 讓球迷們開始重新認識這個我們之前從未將其當做重要對手看待的東南亞鄰國, 研究他們的足球是怎麼搞的。

【論技戰術素養, 越南隊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來看看越南隊在本屆賽事上的表現吧, 東南亞的球隊在亞洲一直被視為“魚腩”, 身材和體能是制約他們足球水準的重要因素, 以前像宿茂臻、張玉甯這樣的高中鋒對他們來說基本就是無解的難題。 本屆比賽裡, 越南隊員的身高與以往相比雖有些改觀, 但也強不了太多, 幾名180公分以上的球員大多都在後衛線,

中前場大部分球員的身高都在175公分以下。 從比賽中的表現來看, 禁區內的“防空”方面越南隊依然存在著劣勢, 對陣伊拉克和卡達時, 越南隊在防守對方高空球時, 均送給了對手點球的機會:

(GIF)伊拉克高球傳中獲得點球機會

(GIF)卡達高球調入禁區獲得點球機會

兩個對手也都利用高空轟炸來打入進球:

(GIF)伊拉克第二個進球

(GIF)卡達第二個進球

當然,還有決賽裡面烏茲別克斯坦的兩個進球也都是來自頭球。雖然越南隊在防空方面有劣勢,但現如今這種劣勢已不是災難性的,否則在擁有身材高大的澳大利亞以及強壯的韓國隊的小組裡,他們的劇情應該像當年那樣,被身材高大的對手用幾個球便結束了戰鬥,小組賽結束便打道回府,而不是一路殺進決賽跟對手抗了119分鐘。

越南隊彌補防空劣勢的主要手段是強化對邊路的防守,要實施高空轟炸,首先要打通邊路,獲得起腳傳中的空間。越南隊就從邊路這個環節做起,首先不讓你輕易獲得起腳傳中的機會,以對韓國隊比賽的防守為例:

如圖,541是越南隊基本的防守陣型,邊前衛與邊後衛合力封鎖邊路,中後衛和後腰則保持適當的距離防止對方從邊路形成突破;而另一側的邊後衛和邊前衛同樣保持著防守陣型,防止對手通過橫向轉移將這一側形成弱側;中路則有三名中後衛和兩名後腰形成足夠的防守密度來阻止對手的突破。

第二場比賽,越南隊也是通過這種嚴密的邊路保護,在理論上克制自己的澳大利亞隊身上拿走了寶貴的3分。

當然,541陣型也並非是靈丹妙藥,儘管防守堅固,但越南的這種防守也存在缺陷,儘管越南隊能夠成功壓縮對手在邊路的傳中空間,但這其實是整體陣型的大幅後撤換來的,否則隊員之間也無法保持安全的間距來提供保護,這就造成了越南隊控球率較低,比賽形勢整體較為被動的情況。前兩場比賽,越南隊的控球率分別只有24%和27%,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好一些,但也只有40%左右,對卡達和烏茲別克斯坦則分別是37%和28%。

而且,越南隊在整體陣型靠後的情況下,依靠2、3人很難打出有威脅的快速反擊。反擊人數少,如果再過於追求速度,不僅收不到理想效果,反而還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對韓國的第一個失球就是前鋒線在反擊過程中出現失誤,又被韓國隊打了一次快速反擊所致:

越南隊如果想打出一直所擅長的小範圍配合,還是需要足夠的進攻人數才能實現,以下面這兩次進攻為例:

對陣韓國的比賽,越南隊在前場打出精彩的配合,投入進攻的人數已經達到6人。

這是對陣韓國隊時的進球,帶上在前場起球分邊的球員,越南這一次進攻配合投入的兵力也達到了5人。所以,越南隊如果想打出有威脅的攻勢,是必須要敢於投入兵力的,而在進攻中敢於投入兵力,往往也意味著防守力量的削弱,尤其像越南隊這種打541陣型的球隊。這就對一支球隊在由攻轉守過程中的陣型保持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這方面,越南隊也展現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我們來看兩次越南隊的由攻轉守:

這一次還是對陣韓國隊,前場被斷球後,離球最近的越南隊員在前場進行逼搶,掩護隊友回撤;韓國隊拿球隊員被迫回傳後,將球傳到邊路,立即就有越南隊員上前干擾,寧可把中路讓出,也不會輕易送給對手沿著邊路進攻的機會,以免留出傳中的空間。

這一次是對陣卡達隊,由於右路球員缺少接應,被卡達將球斷下,丟球隊員立即展開就地反搶,鋒線隊友立即趕到右路協助封堵,中場球員則盯住身旁的卡達隊員,封鎖住傳球路線,沒有讓卡達得到快速反擊的機會。

越南隊對於第二落點的保護和爭搶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占劣勢,那麼第二落點這個環節就要多下一些力氣,出色的落點判斷和積極的爭搶讓越南隊也敢於利用高空球對對手進行打擊。

【論戰術安排和節奏控制,越南隊都比我們做得更好】

越南隊的戰術部署和節奏控制也很值得稱道,與中國隊交過手的卡達和烏茲別克斯坦恰好與越南也過了招,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越南隊與中國隊的表現。

以對陣卡達為例,儘管裁判的判罰影響到中卡之戰的走勢,但在比賽裡中國隊的確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開場之後我們便取得領先,但在大好形勢之下我們卻沒有考慮控制節奏,而是把以更快的節奏來應對比賽,大有“以快打快”的意思,結果成了跟著卡達擅長的節奏在走。還有何超和姚均晟過早吃到黃牌,對中場的防守造成很大影響,但中國隊仍然以4141陣型來應對,黃牌在身的何超成為後衛線與中場之間唯一的一名保護者。

這就讓腳下技術出色的卡達把何超作為重點攻擊的對象,他們通過在中路的突破吸引何超的協防,讓何超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撲上去補防,有可能被對手騙犯規;不向上撲,兩條線之間的保護就會出現脫節,像前兩場沒有過多展示突破能力的希沙姆-阿裡,在中國隊的左路多次獲得帶球突破的空間,何超也在上半場就領到了第二張黃牌,讓比賽徹底進入失衡狀態。可以說,何超的紅牌有裁判的原因,從自身來看,也是沒有及時作出針對性調整導致的。

而我們看越南隊面對卡達的部署,本來打541的他們變陣為532。從表面來看,講究邊路保護的越南選擇這個陣型並非上策,因為532這個陣型在邊路的保護方面存在隱患,但從比賽實際來看,主教練朴恒緒在賽前的確做了很充分的工作,有足夠的底氣排出這個陣型。

卡達這支球隊的進攻能力不弱,但在本屆比賽裡,他們的兩個邊後衛在助攻方面表現得很謹慎,比如他們的右後衛穆哈紮,從防守角度講,這名右後衛的發揮十分穩定,但其助攻能力實在難以判斷。邊後衛不積極參與進攻,球隊的進攻寬度就很難保證,所以,樸恒緒大膽地排出532陣型,重點防禦卡達的中路與肋部突破:

在比賽中,卡達也有快速的橫向轉移,但由於邊後衛沒有插上,這種橫向轉移也很難扯開對手的防線:

其實卡達的右後衛穆哈紮在上半場有一次上前助攻,得到起腳傳中的機會並製造出了威脅,但可能是出於對越南隊快速反擊的忌憚,卡達仍然沒有讓兩個邊後衛壓上助攻的調整,比如越南這次反擊:

越南隊兩名前鋒反擊殺到禁區前沿,卡達有5名球員在他們面前防守,還有2名球員已經追到後場,儘管越南這次反擊已經被終結,但7人回撤到禁區附近的卡達同樣無法發動快速反擊。

下半場,1球落後的越南隊重新排出541的陣型,但相對於之前,他們的整體陣型相對靠前,兩個邊前衛拉開進攻寬度來支援前鋒線,力爭扳平比分。縱觀整場比賽,越南隊對於節奏的掌控比中國隊要強出許多,他們始終在按照自己擅長的節奏來比賽,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對手的節奏踢比賽。就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比賽心態而言,越南球員就要比我們成熟許多。

最為重要的是,越南隊在體能方面較之以往也有了十分明顯的提高。記的上世紀末,央5有一檔節目叫做《亞洲足球集錦》,節目裡經常介紹東南亞國家聯賽的情況,當時東南亞球員的體能的確是很大的問題,70多分鐘後球員體能便出現明顯下降,80分鐘後很多球員的動作已經開始嚴重變形,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失誤。參加本屆杯賽的泰國隊仍然存在體能方面的問題,小組賽他們對陣朝鮮隊時,開場後20分鐘內他們的攻勢還算淩厲,但20分鐘之後,便再也無力組織進攻。

越南隊的體能與泰國則形成鮮明對比,在寒冷的天氣裡,他們在淘汰賽與兩個對手均是真刀真槍殺到點球大戰;決賽裡遇到東南亞球員最不願遇到的大雪天氣,仍然能夠頑強地抗到119分鐘,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越南青訓取得效果,但也不能因此就要以越南為師】

戰術部署、執行、陣型保持、節奏控制、心態、體能等方面同時有大幅度的提高,僅僅用精神層面的原因並不足以總結這支越南U23近幾年在各條戰線上的優異表現。如果沒有正規、專業的訓練和足夠的比賽經驗積累,是無法打出這種表現的。科學系統的培養、訓練,讓整個越南足球水準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他們在本屆比賽裡令人信服的表現,這些天國內各大媒體也有了很多關於越南青訓以及足球氛圍的報導,讓國內球迷重新認識了越南足球,甚至還出現了要向越南學習的聲音。

我覺得,我們並不能因為越南足球重視青訓取得巨大效果就要把越南當做我們的一個老師,他們怎麼做我們就學著怎麼做,這種學法不過是一種照貓畫虎。誰的成績好就學誰,這本身也是一種“唯成績論”。比如他們擁有阿森納背景的JMG學院,這種模式我們沒必要大肆吹捧,我們自己也有,魯能青訓和這種模式就比較類似,而且魯能的海外基地均是自己投資建設,只不過魯能青訓的海外戰略比越南晚啟動了6、7年左右。況且單純依靠這種模式,僅憑幾個JMG或者魯能青訓,並不能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足球水準。

【越南足球青訓折射出越南人對待足球的態度,分析這些或許對我們更有意義】

先來說最近比較火的越南的三家足球學院。這三家足球學院有兩點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一是三家學院均實行免費教育、訓練;二是三家足球學院均有各自的足球哲學,比如JMG學院在選材時注重球員技術,而PFV學院則更加重視身體對抗,因為如果只注重技術,很難跟上現代足球的節奏,這種多元化的理念為越南隊提供了多種風格的球員,比如這支隊伍裡的何德征等人,並不懼怕與其他球隊的隊員進行身體對抗。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越南人對待青訓的態度與我們截然不同,在他們眼裡,足球青訓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既然是教育,那就要跟他們所實行的十二年義務教育一樣一律免費。還有三所學院所堅持各自的足球哲學,從這裡能看出,越南人首先是把足球學院當成“學院”來對待,其次才是足球,而我們國內則恰恰相反,足球學校首先強調足球,其次才是學校,就理念而言,我們國內的確要落後於人家,而且不僅是足球學校,即便是很多正規大學也趕不上。

態度上的不同,會讓兩個國家的足球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比如韓國的青訓和日本一樣,也很注重球員的文化教育,韓國的大學生聯賽以及K聯賽賽制等等都效仿美國模式,大學生聯賽也確實給韓國足球提供了很多優秀的球員。但實際上,他們的大學生球員與我們國內的體育特長生差不多,只不過他們的選秀機制讓這些特長生有更多的途徑成為職業球員。而在中學階段,很多韓國“特長生”選擇足球的目的其實與國內很多學生一樣,都是不想再學習文化課知識,把足球當做進入大學的“敲門磚”,這一點與熱愛足球的日本球員有本質不同,在文化水準上孰高孰低也就不難判斷了。韓國這種模式的弊端最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多相關報導,而且這些弊端與兵役制一道成為了韓國足球近幾年在各條戰線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或許,這也是越南足球這些年與韓國交流很頻繁,但青訓方面卻高度仿效日本的原因之一。

足球青訓,本就是一種教育,不能因為其特殊性就要讓青訓脫離教育的範疇,用對待教育的態度對待足球青訓,才能讓足球與文化教育融為一體。

再來說越南仿效日本模式建立的多家青訓中心。剛才說過,僅靠幾個JMG,是無法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足球水準的,因為這種模式實質上仍是掐尖培育,並不能帶動整個國家足球水準的提高,所以成立了三家足球學院之後,越南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成立青訓中心,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有機會參與足球運動。按照新華社的說法,越南的青訓中心已經是“遍佈全國”。

越南成立了這麼多青訓中心,那麼我們也要學習其做法,成立多家青訓中心嗎?未必需要這樣,廣泛成立青訓中心,關鍵要看由誰來成立,民間資本恐怕行不通,青訓中心並無足夠的收益率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否則青訓中心早已像P2P、眾籌、共用等模式那樣,成為投資熱土;如果是財政資金建設,又得用行政手段來推行,而這種手段恐怕又要滋生出一大批形象工程出來。

公不行,私也不行,那麼青訓中心這條路在國內行不通嗎?我覺得很可能行不通。既然越南的青訓中心效仿的是日本,那麼我們也可以看一看日本的情況。日本有個特點舉世聞名,那就是人的壽命比較長,出了名的能活,這不僅跟他們的自然環境和飲食習慣有關,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對於國民健康極為重視,幾十年前,他們就建立了完善的國民健康知識普及體系和配套的激勵政策,體育鍛煉也被視為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青訓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這一理念之下的產物——日本人並未將足球運動刻意拔高,足球對他們來說只是多種體育運動中的一種,日本的學校裡也不只有足球,籃球、棒球、柔道、劍道等等運動與足球一樣,都是日本公民享受體育鍛煉的方式,也是公民實現權利的方式。

這事兒在咱們國家就不行了,國內連跳廣場舞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要想建設到日本那種程度,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既然青訓中心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又該選擇哪種方式呢?

以我生活的縣城為例,像我們這種小縣城,到如今還沒有沐浴到國家校園足球政策的陽光。縣城裡沒有天然草皮鋪設的足球場,塑膠草皮球場只有三塊,分別在縣體育場、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內,其餘學校的操場幾乎連標準的400米跑道都不具備,學校周圍又佈滿了學區房,擴建校區建設球場也不具備可行性,一方面不具備必要的場地,另一方面又要面對行政壓力,學校要怎麼辦?只能這樣辦:

所以,“足球操”這種從一產生就被廣大球迷嗤之以鼻的東西,非但沒有被取締,反而在後來還搞出一套動作標準、教學視頻之類的,其荒唐的背後其實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

像我們縣裡的這種情況,學校要搞校園足球的確存在客觀條件的制約,但真的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辦法不是沒有,如果當地有業餘球隊,便可以發揮場地和教練的優勢,與學校合作開展培訓,培訓費用由教育部門支付。如此一來,既能增加業餘球隊的收入,還能讓喜歡足球的孩子在學習文化課之餘接受正規訓練、踢上正式比賽,甚至找到通向職業球員的通道,可謂是雙贏的結果。由此看來,建立大規模的業餘聯賽,成立更多的業餘足球俱樂部,才是我們現在最為可行的方式。將足球青訓重新納入教育範疇、將參與足球運動視為民眾基本權利、建立規模更大的業餘聯賽體系,這些事情要做起來並非易事,因為足球並不是孤立的運動,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確有國情在此,別人的方式在我們這裡或許真的行不通,所以不能說別人出了成績我們就要跟著學,但有一點我們與別人應當一致,那就是目的相同。我們和別人的目的都想讓足球水準得到真正的提高,只要這個初心不變,我們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來發展,是要符合規律,那也是殊途同歸,但千萬千萬,不要把“別人的方式在這裡行不通”當成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幌子。

(GIF)伊拉克第二個進球

(GIF)卡達第二個進球

當然,還有決賽裡面烏茲別克斯坦的兩個進球也都是來自頭球。雖然越南隊在防空方面有劣勢,但現如今這種劣勢已不是災難性的,否則在擁有身材高大的澳大利亞以及強壯的韓國隊的小組裡,他們的劇情應該像當年那樣,被身材高大的對手用幾個球便結束了戰鬥,小組賽結束便打道回府,而不是一路殺進決賽跟對手抗了119分鐘。

越南隊彌補防空劣勢的主要手段是強化對邊路的防守,要實施高空轟炸,首先要打通邊路,獲得起腳傳中的空間。越南隊就從邊路這個環節做起,首先不讓你輕易獲得起腳傳中的機會,以對韓國隊比賽的防守為例:

如圖,541是越南隊基本的防守陣型,邊前衛與邊後衛合力封鎖邊路,中後衛和後腰則保持適當的距離防止對方從邊路形成突破;而另一側的邊後衛和邊前衛同樣保持著防守陣型,防止對手通過橫向轉移將這一側形成弱側;中路則有三名中後衛和兩名後腰形成足夠的防守密度來阻止對手的突破。

第二場比賽,越南隊也是通過這種嚴密的邊路保護,在理論上克制自己的澳大利亞隊身上拿走了寶貴的3分。

當然,541陣型也並非是靈丹妙藥,儘管防守堅固,但越南的這種防守也存在缺陷,儘管越南隊能夠成功壓縮對手在邊路的傳中空間,但這其實是整體陣型的大幅後撤換來的,否則隊員之間也無法保持安全的間距來提供保護,這就造成了越南隊控球率較低,比賽形勢整體較為被動的情況。前兩場比賽,越南隊的控球率分別只有24%和27%,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好一些,但也只有40%左右,對卡達和烏茲別克斯坦則分別是37%和28%。

而且,越南隊在整體陣型靠後的情況下,依靠2、3人很難打出有威脅的快速反擊。反擊人數少,如果再過於追求速度,不僅收不到理想效果,反而還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對韓國的第一個失球就是前鋒線在反擊過程中出現失誤,又被韓國隊打了一次快速反擊所致:

越南隊如果想打出一直所擅長的小範圍配合,還是需要足夠的進攻人數才能實現,以下面這兩次進攻為例:

對陣韓國的比賽,越南隊在前場打出精彩的配合,投入進攻的人數已經達到6人。

這是對陣韓國隊時的進球,帶上在前場起球分邊的球員,越南這一次進攻配合投入的兵力也達到了5人。所以,越南隊如果想打出有威脅的攻勢,是必須要敢於投入兵力的,而在進攻中敢於投入兵力,往往也意味著防守力量的削弱,尤其像越南隊這種打541陣型的球隊。這就對一支球隊在由攻轉守過程中的陣型保持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這方面,越南隊也展現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我們來看兩次越南隊的由攻轉守:

這一次還是對陣韓國隊,前場被斷球後,離球最近的越南隊員在前場進行逼搶,掩護隊友回撤;韓國隊拿球隊員被迫回傳後,將球傳到邊路,立即就有越南隊員上前干擾,寧可把中路讓出,也不會輕易送給對手沿著邊路進攻的機會,以免留出傳中的空間。

這一次是對陣卡達隊,由於右路球員缺少接應,被卡達將球斷下,丟球隊員立即展開就地反搶,鋒線隊友立即趕到右路協助封堵,中場球員則盯住身旁的卡達隊員,封鎖住傳球路線,沒有讓卡達得到快速反擊的機會。

越南隊對於第二落點的保護和爭搶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占劣勢,那麼第二落點這個環節就要多下一些力氣,出色的落點判斷和積極的爭搶讓越南隊也敢於利用高空球對對手進行打擊。

【論戰術安排和節奏控制,越南隊都比我們做得更好】

越南隊的戰術部署和節奏控制也很值得稱道,與中國隊交過手的卡達和烏茲別克斯坦恰好與越南也過了招,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越南隊與中國隊的表現。

以對陣卡達為例,儘管裁判的判罰影響到中卡之戰的走勢,但在比賽裡中國隊的確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開場之後我們便取得領先,但在大好形勢之下我們卻沒有考慮控制節奏,而是把以更快的節奏來應對比賽,大有“以快打快”的意思,結果成了跟著卡達擅長的節奏在走。還有何超和姚均晟過早吃到黃牌,對中場的防守造成很大影響,但中國隊仍然以4141陣型來應對,黃牌在身的何超成為後衛線與中場之間唯一的一名保護者。

這就讓腳下技術出色的卡達把何超作為重點攻擊的對象,他們通過在中路的突破吸引何超的協防,讓何超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撲上去補防,有可能被對手騙犯規;不向上撲,兩條線之間的保護就會出現脫節,像前兩場沒有過多展示突破能力的希沙姆-阿裡,在中國隊的左路多次獲得帶球突破的空間,何超也在上半場就領到了第二張黃牌,讓比賽徹底進入失衡狀態。可以說,何超的紅牌有裁判的原因,從自身來看,也是沒有及時作出針對性調整導致的。

而我們看越南隊面對卡達的部署,本來打541的他們變陣為532。從表面來看,講究邊路保護的越南選擇這個陣型並非上策,因為532這個陣型在邊路的保護方面存在隱患,但從比賽實際來看,主教練朴恒緒在賽前的確做了很充分的工作,有足夠的底氣排出這個陣型。

卡達這支球隊的進攻能力不弱,但在本屆比賽裡,他們的兩個邊後衛在助攻方面表現得很謹慎,比如他們的右後衛穆哈紮,從防守角度講,這名右後衛的發揮十分穩定,但其助攻能力實在難以判斷。邊後衛不積極參與進攻,球隊的進攻寬度就很難保證,所以,樸恒緒大膽地排出532陣型,重點防禦卡達的中路與肋部突破:

在比賽中,卡達也有快速的橫向轉移,但由於邊後衛沒有插上,這種橫向轉移也很難扯開對手的防線:

其實卡達的右後衛穆哈紮在上半場有一次上前助攻,得到起腳傳中的機會並製造出了威脅,但可能是出於對越南隊快速反擊的忌憚,卡達仍然沒有讓兩個邊後衛壓上助攻的調整,比如越南這次反擊:

越南隊兩名前鋒反擊殺到禁區前沿,卡達有5名球員在他們面前防守,還有2名球員已經追到後場,儘管越南這次反擊已經被終結,但7人回撤到禁區附近的卡達同樣無法發動快速反擊。

下半場,1球落後的越南隊重新排出541的陣型,但相對於之前,他們的整體陣型相對靠前,兩個邊前衛拉開進攻寬度來支援前鋒線,力爭扳平比分。縱觀整場比賽,越南隊對於節奏的掌控比中國隊要強出許多,他們始終在按照自己擅長的節奏來比賽,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對手的節奏踢比賽。就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比賽心態而言,越南球員就要比我們成熟許多。

最為重要的是,越南隊在體能方面較之以往也有了十分明顯的提高。記的上世紀末,央5有一檔節目叫做《亞洲足球集錦》,節目裡經常介紹東南亞國家聯賽的情況,當時東南亞球員的體能的確是很大的問題,70多分鐘後球員體能便出現明顯下降,80分鐘後很多球員的動作已經開始嚴重變形,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失誤。參加本屆杯賽的泰國隊仍然存在體能方面的問題,小組賽他們對陣朝鮮隊時,開場後20分鐘內他們的攻勢還算淩厲,但20分鐘之後,便再也無力組織進攻。

越南隊的體能與泰國則形成鮮明對比,在寒冷的天氣裡,他們在淘汰賽與兩個對手均是真刀真槍殺到點球大戰;決賽裡遇到東南亞球員最不願遇到的大雪天氣,仍然能夠頑強地抗到119分鐘,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自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越南青訓取得效果,但也不能因此就要以越南為師】

戰術部署、執行、陣型保持、節奏控制、心態、體能等方面同時有大幅度的提高,僅僅用精神層面的原因並不足以總結這支越南U23近幾年在各條戰線上的優異表現。如果沒有正規、專業的訓練和足夠的比賽經驗積累,是無法打出這種表現的。科學系統的培養、訓練,讓整個越南足球水準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他們在本屆比賽裡令人信服的表現,這些天國內各大媒體也有了很多關於越南青訓以及足球氛圍的報導,讓國內球迷重新認識了越南足球,甚至還出現了要向越南學習的聲音。

我覺得,我們並不能因為越南足球重視青訓取得巨大效果就要把越南當做我們的一個老師,他們怎麼做我們就學著怎麼做,這種學法不過是一種照貓畫虎。誰的成績好就學誰,這本身也是一種“唯成績論”。比如他們擁有阿森納背景的JMG學院,這種模式我們沒必要大肆吹捧,我們自己也有,魯能青訓和這種模式就比較類似,而且魯能的海外基地均是自己投資建設,只不過魯能青訓的海外戰略比越南晚啟動了6、7年左右。況且單純依靠這種模式,僅憑幾個JMG或者魯能青訓,並不能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足球水準。

【越南足球青訓折射出越南人對待足球的態度,分析這些或許對我們更有意義】

先來說最近比較火的越南的三家足球學院。這三家足球學院有兩點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一是三家學院均實行免費教育、訓練;二是三家足球學院均有各自的足球哲學,比如JMG學院在選材時注重球員技術,而PFV學院則更加重視身體對抗,因為如果只注重技術,很難跟上現代足球的節奏,這種多元化的理念為越南隊提供了多種風格的球員,比如這支隊伍裡的何德征等人,並不懼怕與其他球隊的隊員進行身體對抗。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越南人對待青訓的態度與我們截然不同,在他們眼裡,足球青訓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既然是教育,那就要跟他們所實行的十二年義務教育一樣一律免費。還有三所學院所堅持各自的足球哲學,從這裡能看出,越南人首先是把足球學院當成“學院”來對待,其次才是足球,而我們國內則恰恰相反,足球學校首先強調足球,其次才是學校,就理念而言,我們國內的確要落後於人家,而且不僅是足球學校,即便是很多正規大學也趕不上。

態度上的不同,會讓兩個國家的足球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比如韓國的青訓和日本一樣,也很注重球員的文化教育,韓國的大學生聯賽以及K聯賽賽制等等都效仿美國模式,大學生聯賽也確實給韓國足球提供了很多優秀的球員。但實際上,他們的大學生球員與我們國內的體育特長生差不多,只不過他們的選秀機制讓這些特長生有更多的途徑成為職業球員。而在中學階段,很多韓國“特長生”選擇足球的目的其實與國內很多學生一樣,都是不想再學習文化課知識,把足球當做進入大學的“敲門磚”,這一點與熱愛足球的日本球員有本質不同,在文化水準上孰高孰低也就不難判斷了。韓國這種模式的弊端最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多相關報導,而且這些弊端與兵役制一道成為了韓國足球近幾年在各條戰線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或許,這也是越南足球這些年與韓國交流很頻繁,但青訓方面卻高度仿效日本的原因之一。

足球青訓,本就是一種教育,不能因為其特殊性就要讓青訓脫離教育的範疇,用對待教育的態度對待足球青訓,才能讓足球與文化教育融為一體。

再來說越南仿效日本模式建立的多家青訓中心。剛才說過,僅靠幾個JMG,是無法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足球水準的,因為這種模式實質上仍是掐尖培育,並不能帶動整個國家足球水準的提高,所以成立了三家足球學院之後,越南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成立青訓中心,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有機會參與足球運動。按照新華社的說法,越南的青訓中心已經是“遍佈全國”。

越南成立了這麼多青訓中心,那麼我們也要學習其做法,成立多家青訓中心嗎?未必需要這樣,廣泛成立青訓中心,關鍵要看由誰來成立,民間資本恐怕行不通,青訓中心並無足夠的收益率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否則青訓中心早已像P2P、眾籌、共用等模式那樣,成為投資熱土;如果是財政資金建設,又得用行政手段來推行,而這種手段恐怕又要滋生出一大批形象工程出來。

公不行,私也不行,那麼青訓中心這條路在國內行不通嗎?我覺得很可能行不通。既然越南的青訓中心效仿的是日本,那麼我們也可以看一看日本的情況。日本有個特點舉世聞名,那就是人的壽命比較長,出了名的能活,這不僅跟他們的自然環境和飲食習慣有關,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對於國民健康極為重視,幾十年前,他們就建立了完善的國民健康知識普及體系和配套的激勵政策,體育鍛煉也被視為公民應當享有的權利,青訓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這一理念之下的產物——日本人並未將足球運動刻意拔高,足球對他們來說只是多種體育運動中的一種,日本的學校裡也不只有足球,籃球、棒球、柔道、劍道等等運動與足球一樣,都是日本公民享受體育鍛煉的方式,也是公民實現權利的方式。

這事兒在咱們國家就不行了,國內連跳廣場舞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要想建設到日本那種程度,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既然青訓中心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又該選擇哪種方式呢?

以我生活的縣城為例,像我們這種小縣城,到如今還沒有沐浴到國家校園足球政策的陽光。縣城裡沒有天然草皮鋪設的足球場,塑膠草皮球場只有三塊,分別在縣體育場、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內,其餘學校的操場幾乎連標準的400米跑道都不具備,學校周圍又佈滿了學區房,擴建校區建設球場也不具備可行性,一方面不具備必要的場地,另一方面又要面對行政壓力,學校要怎麼辦?只能這樣辦:

所以,“足球操”這種從一產生就被廣大球迷嗤之以鼻的東西,非但沒有被取締,反而在後來還搞出一套動作標準、教學視頻之類的,其荒唐的背後其實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

像我們縣裡的這種情況,學校要搞校園足球的確存在客觀條件的制約,但真的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辦法不是沒有,如果當地有業餘球隊,便可以發揮場地和教練的優勢,與學校合作開展培訓,培訓費用由教育部門支付。如此一來,既能增加業餘球隊的收入,還能讓喜歡足球的孩子在學習文化課之餘接受正規訓練、踢上正式比賽,甚至找到通向職業球員的通道,可謂是雙贏的結果。由此看來,建立大規模的業餘聯賽,成立更多的業餘足球俱樂部,才是我們現在最為可行的方式。將足球青訓重新納入教育範疇、將參與足球運動視為民眾基本權利、建立規模更大的業餘聯賽體系,這些事情要做起來並非易事,因為足球並不是孤立的運動,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確有國情在此,別人的方式在我們這裡或許真的行不通,所以不能說別人出了成績我們就要跟著學,但有一點我們與別人應當一致,那就是目的相同。我們和別人的目的都想讓足球水準得到真正的提高,只要這個初心不變,我們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來發展,是要符合規律,那也是殊途同歸,但千萬千萬,不要把“別人的方式在這裡行不通”當成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幌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