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崔光日式好民警評選:深愛盡在紅門間——記吉林省延邊州公安消防支隊戰勤保障大隊教導員王曉剛

碩士畢業, 他不顧親友反對, 毅然投身火熱的軍營;走進軍營, 他帶著眾人的不解, 決然選擇滅火救援一線。 火場、廢墟、樓頂、危橋,

每一次出警都有可能是訣別;警笛長鳴, 劃破夜空, 他毫不猶豫赴湯蹈火, 與安全逆行。 這個來自西北的“傻孩子”把愛刻進了異鄉的土地,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

刻苦訓練

少雪的延吉市今冬格外暖些。 剛從滅火一線回來的王曉剛穿著單衣走了過來:濃眉大眼,

臉龐黝黑, 笑起來一口白牙。 戰士們開玩笑說, 教導員的臉是被多年的火災現場熏黑的。 王曉剛來自陝西, 曾是最後一批公費研究生, 主修政治教育和哲學。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 他參加了公務員考試, 並以絕對高分被一家政府機關錄取, 同時也有待遇豐厚的學校向他拋出“橄欖枝”。 無論哪種選擇, 都看得見錦繡前程。 可在王曉剛看來, 沒有什麼職業能比軍人更能吸引他。 於是, 他不顧家人和身邊朋友的勸說和反對, 2011年6月, 以26歲的“高齡”毅然決然走進消防部隊, 開啟了別樣人生。

參加集訓

按說他的專業與機關工作對口, 領導也有意讓他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他卻出人意料, 在“傻”的質疑聲中選擇了滅火救援一線, 成了一名整天與危險甚至死亡打交道的特勤“消防兵”。

誰能不怕危險不怕死亡?王曉剛的選擇正是要降低救援成本, 減少人員傷亡。 在日常工作中, 他深刻認識到掌握城市建設的變化和災害特點, 對滅火救援的重要性, “消”的主業更需要有理論知識的人才完成滅火救援任務。

他潛心鑽研, 研究出更快的結繩技巧。 結合中隊官兵文化水準和滅火救援經驗不足, 滅火救援理論知識功底不深的現狀, 他從最基本的火災理論開始, 向大家講解火災及各種救援基礎理論, 並嚴格落實“每戰必評”制度。 針對各種日益增多的危化品處置和急難限重搶險救援任務, 他利用自身掌握的業務理論知識, 做實戰剖析, 讓一線官兵掌握災害事故的新生特點和現場處置要點。 他還推陳出新, 不斷優化技能操法、提高裝備使用效能、啟發官兵創造性思維。 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 他所在的中隊官兵整體作戰素養有了大幅度提升, 成為一支處置各類急難險重災害事故的尖刀隊伍, 同時也將特勤中隊打造成了名副其實培養消防滅火救援骨幹的成長平臺。

記者採訪

 在延吉消防隊伍, 王曉剛是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幹部。 他和戰士一起進行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 三伏盛夏, 作戰靴成了汗水罐兒;數九嚴冬, 作戰服掛滿冰淩。 戰場上, 他帶領戰士降火魔架起生命的雲梯;救援現場,每一次的永不言棄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

2017年早秋,某居民樓發生火災,接警後王曉剛立即帶隊出警,此時整個居民樓已經被濃煙包圍,顆粒狀粉塵形成黑色的煙霧封死了一樓入口。而此時,樓上居民在視窗看到消防官兵,拉開房門往樓下沖,這是家庭火災逃生大忌,片刻便有4人昏倒在樓道。預判到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樓內天然氣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他帶著戰士頂著濃煙烈火,一面用水槍壓住火勢,一面匍匐在地上摸著向樓上爬,終於在濃煙中將已經昏迷的4個群眾搶了出來,將大火撲滅。

 水上行駛

2016年5月,延吉新興廣場附近一輛運輸液化氣罐的貨車起火,車上裝載了幾十個滿罐的液化氣瓶。接到報警後王曉剛立即帶領中隊官兵趕往現場。到現場後發現,該液化氣罐車為廂式貨車,車頂部不斷有濃煙冒出,周邊數米外均是居民住宅及各類商店門市,路人南來北往絡繹不絕。處置不當,爆炸、亡人、群傷,後果不堪設想。緊急情況下,王曉剛立即指揮科學處置,果斷開啟密閉的罐車廂門,轉移液化氣罐,尋找火源,徹底處置。在移動水炮的掩護下,王曉剛帶領攻堅組,最終完成危險救援。此戰成為此類救援的一個成功案例,專家們評價,如果當時未果斷開啟罐車廂門,延誤了尋找火點的戰機,一個個滿罐的液化氣鋼瓶轉瞬就將成為一個個“炸彈”,廣場一帶將夷為平地。

 消除安全隱患

入伍八年,一直戰鬥在滅火救援一線的王曉剛參加各種戰鬥搶險近千次,每一個生死瞬間,他都選擇衝鋒在前。八年來,他沒有節假日,越是萬家團圓日,越是消防最忙時,多少次一個警情剛剛處理歸來,來不及換下濕透的衣裳,就又奔赴下一個戰場。多少次睡夢中警笛驚起,迅速登上作戰車疾馳而去。多少個大年夜,餃子剛剛下鍋就再也沒有撈出來,一個戰鬥接著一個戰鬥直到初一太陽升起。在水與火之間,王曉剛迅速成長為文武雙全的指揮長,成為新時代消防官兵的代表,並多次被評為“執勤崗位練兵先進個人”,獲得部隊嘉獎,榮記三等功,先後獲得“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標兵”“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他帶領戰士降火魔架起生命的雲梯;救援現場,每一次的永不言棄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

2017年早秋,某居民樓發生火災,接警後王曉剛立即帶隊出警,此時整個居民樓已經被濃煙包圍,顆粒狀粉塵形成黑色的煙霧封死了一樓入口。而此時,樓上居民在視窗看到消防官兵,拉開房門往樓下沖,這是家庭火災逃生大忌,片刻便有4人昏倒在樓道。預判到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樓內天然氣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他帶著戰士頂著濃煙烈火,一面用水槍壓住火勢,一面匍匐在地上摸著向樓上爬,終於在濃煙中將已經昏迷的4個群眾搶了出來,將大火撲滅。

 水上行駛

2016年5月,延吉新興廣場附近一輛運輸液化氣罐的貨車起火,車上裝載了幾十個滿罐的液化氣瓶。接到報警後王曉剛立即帶領中隊官兵趕往現場。到現場後發現,該液化氣罐車為廂式貨車,車頂部不斷有濃煙冒出,周邊數米外均是居民住宅及各類商店門市,路人南來北往絡繹不絕。處置不當,爆炸、亡人、群傷,後果不堪設想。緊急情況下,王曉剛立即指揮科學處置,果斷開啟密閉的罐車廂門,轉移液化氣罐,尋找火源,徹底處置。在移動水炮的掩護下,王曉剛帶領攻堅組,最終完成危險救援。此戰成為此類救援的一個成功案例,專家們評價,如果當時未果斷開啟罐車廂門,延誤了尋找火點的戰機,一個個滿罐的液化氣鋼瓶轉瞬就將成為一個個“炸彈”,廣場一帶將夷為平地。

 消除安全隱患

入伍八年,一直戰鬥在滅火救援一線的王曉剛參加各種戰鬥搶險近千次,每一個生死瞬間,他都選擇衝鋒在前。八年來,他沒有節假日,越是萬家團圓日,越是消防最忙時,多少次一個警情剛剛處理歸來,來不及換下濕透的衣裳,就又奔赴下一個戰場。多少次睡夢中警笛驚起,迅速登上作戰車疾馳而去。多少個大年夜,餃子剛剛下鍋就再也沒有撈出來,一個戰鬥接著一個戰鬥直到初一太陽升起。在水與火之間,王曉剛迅速成長為文武雙全的指揮長,成為新時代消防官兵的代表,並多次被評為“執勤崗位練兵先進個人”,獲得部隊嘉獎,榮記三等功,先後獲得“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標兵”“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