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畢嘯南專欄|對話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有技術也要有價值觀

作者簡介:畢嘯南, 知名青年學者, 量子位專欄作家, 《中國AI領袖人物訪談》系列製片人、主持人。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關注量子學園的畢嘯南專欄, 跟隨他一起持續深度對話李開複、周鴻禕、王小川、王海峰、胡鬱等眾多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

2017年對於今日頭條而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 巨頭對手們的合力圍剿與權威官媒的連番炮轟, 都讓頭條的發展蒙上了一絲陰影。 但從另一個方面, 這種高規格的對抗與批判, 同樣證明了今日頭條與“頭條模式”所具有的強大影響力。

不管你喜不喜歡今日頭條,

你都很難否認它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很少有產品能夠像頭條一樣讓普通用戶如此切身地感受到“演算法”與人工智慧的偉力。 來自《經濟學人》和Vetro的資料表明, 今日頭條的用戶平均每天使用頭條App 74分鐘, 超過了Facebook的60分鐘和微信的66分鐘。

這是一個驚人的資料。

對用戶注意力的爭奪是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間競爭的主旋律。 問答、直播、短視頻, 乃至時下火熱的直播答題無一不顯示了互聯網企業對用戶注意力的渴求。 頭條在這些新領域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悟空問答、火山小視頻與百萬英雄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主要玩家。

在爭奪用戶注意力的戰場上, 頭條已經搶得了先機, 而人工智慧與演算法無疑是頭條最為犀利的武器。

為此, 《中國人工智慧之路》特意選擇了今日頭條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馬維英作為我們的下一個對話物件, 和他一同探討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在各領域可能給中國社會, 甚至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福祉與困惑。

馬維英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研究領域包括機器學習、 自然語言處理、 多媒體分析和理解、互聯網搜索技術等等, 在世界級會議和學報上發表了270多篇論文, 並擁有160多項技術專利。 他是今日頭條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上的領軍人物, 也是頭條近年來激進人才戰略的代言人。

連接、價值觀與個性化是這場對話的三個關鍵字。

馬維英認為, 人工智慧是一股無法避開的浪潮, 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今日頭條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了人與資訊的連接方式, 而“人與資訊的連接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資訊關係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人工智慧會越來越多, 同時越來越有效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馬維英坦承, 頭條對人與資訊連接方式的全新探索,

使得頭條必須承擔起比其他互聯網企業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他希望頭條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擔當, 以提供更好的資訊、更優質的內容為己任的平臺。 頭條不能僅僅讓演算法變得更加智慧, 還應該讓演算法的“價值觀”更具人文關懷。

馬維英認為, 頭條用戶的高粘度源自頭條優秀的個性化推薦系統。 他表示, 用戶使用頭條越多, 收到的資訊就越準確, 頭條足以滿足用戶每天工作與生活中對資訊的大部分需求。 這種方式比漫無目的的搜索更加方便。 “76分鐘平均使用時長反映了用戶對頭條的依賴與信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產。 ”

馬維英認為今日頭條的AI戰略包含五個要素, 分別是資料、使用者、場景、計算和人才。

五個要素環環相扣, 缺一不可。 數據是人工智慧的燃料;使用者則是人工智慧的使用者與資料的提供者, 兩者形成了一個閉環;場景對應演算法的具體用途, 使得系統可以跑起來, 完成資料的再生產與技術的反覆運算;大資料對應大計算, 優秀的演算法是成功的關鍵;人才是推動演算法實現突破的核心, 這也是今日頭條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原因。

馬維英認為, 我們沒有必要過度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 “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未來難以預測, 緩解恐懼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未來創造出來。 ”

以下為對話實錄:

畢嘯南:在當下這個階段,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說,AI或者人工智慧只是種科技潮流,它只是存在於科技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對於很多實體製造業,或者是日常生活百姓用品而言,他認為跟我是毫無相關的,那在您剛剛的描述之中,您的意思是,人類的一切產業形態或者生活形態,都必然被人工智慧所改變?是這個意思嗎?

馬維英:我必須說,我是看到了這樣一個潮流。我認為任何一個組織或個人都無法逃避這樣一個潮流。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方式來看待今天這樣一個新的機遇,有些人說今天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前面的三次當初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歷史學家、人類學家都覺得那個時候,可能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個很大的顛覆跟挑戰,但是在每一次的工業革命,整個人類社會也都發展出一種新的社會的分工的方式,讓整個社會更有效率,讓人類的生活更加幸福。

今天我們又到了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口,前面的三次給了我們很多的經驗,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義務來利用今天的這樣一個新的科技浪潮,做一些對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有益的事情。

畢嘯南:1989年國家實施國家互聯網計畫,1994年的時候我們才正式列入互聯網體系,但是大家能夠充分的感知到,因為是網路的存在,我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感知到的,但是AI或者人工智慧其實目前普通老百姓是沒有這種認知的,那麼你認為就是這股浪潮在可預見的什麼時間段內能夠真正的改變我們每個人和進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家用當中?

馬維英:我認為會很快。從今日頭條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個連接人和資訊的全新平臺、方式。以前,例如說我們談的PC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跟資訊的連接是靠中間的搜尋引擎,大部分的資訊是在網站裡面,然後使用者是用關鍵字來尋找文檔,搜尋引擎只需要做匹配,每一個人看的東西也都是一樣的結果。但今天到了這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新媒體的時代,頭條在嘗試一種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人和資訊連接全新方式。

人與資訊的連接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如果我們看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過去的兩千年,人類最重要的發明是紙張和印刷術。書是人跟資訊連接的一個方式,但書籍的傳播力、速度以及普及性,還是不如今天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頭條就是新時代的紙張與印刷術,我們有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更有效用到人工智慧。因此,我覺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人工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畢嘯南:人性是很複雜的,你剛剛提到了深度學習,就是怎麼能夠保證我們的人工智慧對於一個人性是充分理解的呢?而不是說僅僅是停留在他的表意識,其實我有很對其它的興趣,是我不願意表露在網路痕跡上的,那麼這個時候人工智慧,會不會過於狹隘的去推演用戶了呢?

馬維英:你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今日頭條作為一個非常前沿的公司,正在探索一些全新的連接人與資訊的方式。在早期的階段,我們看到了很多機會,但同時也有很多我們過去所沒有看到的挑戰。

馬維英:在PC互聯網時代,大家會覺得互聯網本身並沒有必要對內容承擔一個很重的責任或義務,因為網站本身有它自己的內容規範,使用者想去看什麼,那是用戶的自由。

到了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能夠更緊密連接兩端的時候,像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公司,我們就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擔當,以提供更好的資訊,更優質的內容為己任的企業。

在演算法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實踐當中,我們的人工智慧、我們的研究人員、工程師,都能夠體現出更具人文關懷的價值觀。

畢嘯南:人工智慧究竟是怎麼開始知道我的興趣,開始給我推送相關的內容,就這一套流程是怎樣的呢?您能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馬維英:首先我覺得,人工智慧的本質是演算法,演算法的本質是數學,它是一個學習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如果你給它很多的例子、樣本,它就會知道說給我這個輸入,我該輸出什麼。將來我希望有更多樣的輸入,即有大量的例子、樣本,然後就訓練出中間的這樣一個非線性轉換方程式,從input不強呢?

馬維英:我覺得整個中國都不希望再錯失這樣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全國上下,從政府到產業、媒體,大家都害怕自己的技術落後。所以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領先的。這讓我們能夠更快的測試新技術,例如自動駕駛,還有移動支付。中國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全沒有現金的國家。

畢嘯南:你對比一下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現在的這種競爭差異性,都會體現在哪些方面,比較大的。

馬維英:我覺得美國當然它整體的人才,還是非常豐沛的,在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各方面,我覺得還是世界最領先的。國有他們的優勢,像矽谷,很多最新的創新都是在那邊發生。中國作為一個後來者,他的發展速度和在人工智慧上的投入以及進步的速度是非常令人驚歎的。我認為,將來在人工智慧領域,中美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國家。

畢嘯南:您個人對於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局限於中國,對於整個人類而言,您認為它的邊界在哪裡?包括您也提出來說,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面,一個人工智慧的軟體也好,機器人也好,可能具有人的思想和再創造能力,其實不是那麼可實現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科學家或者是業界的人認為,那也不是一件不可實現的事情。

馬維英:對,其實應該這樣講,我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已經擁有了令人驚歎的成就,而且每次看到一些新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我都不斷地告訴自己,要不斷地保持謙虛和開放的心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出來。我們每天都要不斷地學習,保持這種成長心態。

未來難以預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必要害怕,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以這樣的一個心態來面對新的未來,對我們今後在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每個人適應這個新的時代,都是一個最好的方式。

— 完 —

誠摯招聘

以下為對話實錄:

畢嘯南:在當下這個階段,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說,AI或者人工智慧只是種科技潮流,它只是存在於科技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對於很多實體製造業,或者是日常生活百姓用品而言,他認為跟我是毫無相關的,那在您剛剛的描述之中,您的意思是,人類的一切產業形態或者生活形態,都必然被人工智慧所改變?是這個意思嗎?

馬維英:我必須說,我是看到了這樣一個潮流。我認為任何一個組織或個人都無法逃避這樣一個潮流。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方式來看待今天這樣一個新的機遇,有些人說今天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前面的三次當初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歷史學家、人類學家都覺得那個時候,可能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個很大的顛覆跟挑戰,但是在每一次的工業革命,整個人類社會也都發展出一種新的社會的分工的方式,讓整個社會更有效率,讓人類的生活更加幸福。

今天我們又到了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口,前面的三次給了我們很多的經驗,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義務來利用今天的這樣一個新的科技浪潮,做一些對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有益的事情。

畢嘯南:1989年國家實施國家互聯網計畫,1994年的時候我們才正式列入互聯網體系,但是大家能夠充分的感知到,因為是網路的存在,我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感知到的,但是AI或者人工智慧其實目前普通老百姓是沒有這種認知的,那麼你認為就是這股浪潮在可預見的什麼時間段內能夠真正的改變我們每個人和進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家用當中?

馬維英:我認為會很快。從今日頭條我們看到的這樣一個連接人和資訊的全新平臺、方式。以前,例如說我們談的PC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跟資訊的連接是靠中間的搜尋引擎,大部分的資訊是在網站裡面,然後使用者是用關鍵字來尋找文檔,搜尋引擎只需要做匹配,每一個人看的東西也都是一樣的結果。但今天到了這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新媒體的時代,頭條在嘗試一種用人工智慧重新定義人和資訊連接全新方式。

人與資訊的連接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如果我們看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過去的兩千年,人類最重要的發明是紙張和印刷術。書是人跟資訊連接的一個方式,但書籍的傳播力、速度以及普及性,還是不如今天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頭條就是新時代的紙張與印刷術,我們有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更有效用到人工智慧。因此,我覺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人工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畢嘯南:人性是很複雜的,你剛剛提到了深度學習,就是怎麼能夠保證我們的人工智慧對於一個人性是充分理解的呢?而不是說僅僅是停留在他的表意識,其實我有很對其它的興趣,是我不願意表露在網路痕跡上的,那麼這個時候人工智慧,會不會過於狹隘的去推演用戶了呢?

馬維英:你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今日頭條作為一個非常前沿的公司,正在探索一些全新的連接人與資訊的方式。在早期的階段,我們看到了很多機會,但同時也有很多我們過去所沒有看到的挑戰。

馬維英:在PC互聯網時代,大家會覺得互聯網本身並沒有必要對內容承擔一個很重的責任或義務,因為網站本身有它自己的內容規範,使用者想去看什麼,那是用戶的自由。

到了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能夠更緊密連接兩端的時候,像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公司,我們就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擔當,以提供更好的資訊,更優質的內容為己任的企業。

在演算法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實踐當中,我們的人工智慧、我們的研究人員、工程師,都能夠體現出更具人文關懷的價值觀。

畢嘯南:人工智慧究竟是怎麼開始知道我的興趣,開始給我推送相關的內容,就這一套流程是怎樣的呢?您能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馬維英:首先我覺得,人工智慧的本質是演算法,演算法的本質是數學,它是一個學習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如果你給它很多的例子、樣本,它就會知道說給我這個輸入,我該輸出什麼。將來我希望有更多樣的輸入,即有大量的例子、樣本,然後就訓練出中間的這樣一個非線性轉換方程式,從input不強呢?

馬維英:我覺得整個中國都不希望再錯失這樣一個第四次工業革命。全國上下,從政府到產業、媒體,大家都害怕自己的技術落後。所以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領先的。這讓我們能夠更快的測試新技術,例如自動駕駛,還有移動支付。中國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全沒有現金的國家。

畢嘯南:你對比一下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現在的這種競爭差異性,都會體現在哪些方面,比較大的。

馬維英:我覺得美國當然它整體的人才,還是非常豐沛的,在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各方面,我覺得還是世界最領先的。國有他們的優勢,像矽谷,很多最新的創新都是在那邊發生。中國作為一個後來者,他的發展速度和在人工智慧上的投入以及進步的速度是非常令人驚歎的。我認為,將來在人工智慧領域,中美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國家。

畢嘯南:您個人對於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局限於中國,對於整個人類而言,您認為它的邊界在哪裡?包括您也提出來說,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面,一個人工智慧的軟體也好,機器人也好,可能具有人的思想和再創造能力,其實不是那麼可實現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科學家或者是業界的人認為,那也不是一件不可實現的事情。

馬維英:對,其實應該這樣講,我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已經擁有了令人驚歎的成就,而且每次看到一些新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我都不斷地告訴自己,要不斷地保持謙虛和開放的心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出來。我們每天都要不斷地學習,保持這種成長心態。

未來難以預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必要害怕,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以這樣的一個心態來面對新的未來,對我們今後在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每個人適應這個新的時代,都是一個最好的方式。

— 完 —

誠摯招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