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說說我的心裡話”

搬遷新居的北山鄉群眾載歌載舞頌党恩、慶“兩會”。 通訊員 石延壽 攝

剛吃完晚飯, 老人一抹嘴坐在沙發上, 房間裡燈光很亮。 他一臉喜悅,

望著記者, 別在胸前的代表證和党徽十分醒目。

當選省人大代表, 是眼前這位老人活了69年所經歷的為數不多的“大事情”。

“我叫李發輝, 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讓來自基層的代表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我一下子就站起來了, 越說心裡越激動……”一開口, 李發輝的眼眶就有些濕潤。

故事得從頭說起。

幾天前, 人大代表李發輝在參加海東代表團聯組審議時, 講述了幾年來家鄉實實在在的變化。 樸實的情感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我在基層幹了半輩子, 沒幹出什麼成績。 沒想到回家種地了, 還能當上人大代表, 給大家講講我的心裡話……”

的確, 一輩子沒挪窩, 在村裡幹了34年。

時間回到1949年。 這一年, 李發輝出生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山鄉牙合村的一個農民家庭。

1971年, 中學畢業的李發輝成了村上的會計, 從此便踏上了“當官”的路, 主任、書記……一直到2004年, 才“解甲歸田”。

當了三十幾年村幹部, 這回該歇歇了吧?

老李可不這麼幹。

村上大事小情, 他照樣操心;國家的大政方針, 他掌握的明明白白。

為啥?

他說因為他是一名黨員。

“你不知道, 其實1980年, 鄉上的領導就讓我入黨啦, 可我不願意!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格!”在李發輝心裡, 共產黨員這個身份, 重如泰山。 “只有先進分子才能是黨員, 特別是作為一名基層黨員, 那更是代表著党的形象!”

就這樣, 一直到1984年, 李發輝才寫了入黨申請書, 1985入了黨。

從村幹部到普通村民, 從群眾到黨員, 近50年間, 李發輝的身份在變, 牙合村也在變。

“依”在山坡上牙合村和北山鄉其他的幾個村子一樣, 全村100多戶、600多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那一畝三分地。 “靠天吃飯”的日子並不好過, 一年忙到頭, 收成僅夠一家人的口糧。

早些年間, “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 ”的牙合村是名副其實的“三不通”。

“後來, 水電路都通了, 村裡也慢慢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李發輝的記憶中, 十八大之後, “村裡開始大變樣”。

“全村80%以上村民的住房條件都改善了, 學校、黨員活動室、廣場、水泥路……真是一天一個樣, 站在山頂看, 這還是我們村嗎?”說起村上的變化, 李發輝笑了起來。

可問題還是存在。

“溫飽問題是解決了, 可由於自然條件的約束, 脫貧致富並不容易。 ”基於這樣的考慮, 2017年, 民和縣實施涉及6個鄉鎮23個村的搬遷安置專案,

北山鄉全鄉1455戶整體搬遷到縣城。

“我是2017年7月22日搬到新房裡的。 ”依靠黨的好政策, 住了大半輩子土房的李發輝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而這兩室一廳、78.19平方米的新房, 包括物業費等費用, 老李只付了5萬元。

直到今天, 李發輝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新房子時的情景。

“我躺在地上, 摸著鋪好的地板磚, 眼淚直往心裡流。 沒有黨和政府, 我這輩子就在山上過了……”

就這樣, 搬到縣城的李發輝和鄉親們開始了新生活。

公車通到了社區門口, 去哪都方便;學校離社區不到10分鐘的路程, 送兩個孫子去學校再也不用6點摸黑出門;有個頭疼腦熱, 醫院就在附近。

這樣的日子, 睡夢裡都沒來過。

“現在都說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為了幫助我們脫貧,

在後續產業上, 政府沒少想辦法。 安排一戶一人就業, 環衛、餐飲、企業或者是自主打工, 就是想方設法幫我們增收。 ”李發輝告訴記者, 他的兒子、兒媳都去新疆打工, 年收入比原來種地時翻了三番。 現在我家低保戶。 一年到頭, 發下來的糧補、低保也增加一些收入。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青海也是一樣, 我們牙合村更是這樣。 我要感謝黨、感謝政府。 ”說到動情處, 老李一下子站了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裡說, 未來五年, 我們要分兩步走。 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2020至2022年, 不斷豐富‘四個更加’的內涵, 建設物阜民豐、開放包容、充滿自信的新青海。 ”看著手裡的報告, 李發輝內心無比期待。 “雖然我老了,但我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只要我們擼起袖子加幹,就一定能幹出一個新青海。

“雖然我老了,但我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只要我們擼起袖子加幹,就一定能幹出一個新青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