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趣說北京|震驚!老北京曾經竟有一支滑冰特戰隊!

點擊“首都之窗”可以訂閱哦!

嗨, 大家好, 又到了一週一次《趣說北京》的時間啦~小編今天跟大家聊聊古代滑冰的那些小事兒。

俗話說的好, “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北京這幾天冷的簡直要凍掉耳朵, 正是“冰上走”的好時候。

1月24日, 陳吉甯代市長代表北京市政府作政府報告。 報告中指出, 實施“共用冬奧”公眾參與計畫, 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 推廣普及群眾冰雪運動。 作為冰雪運動最普及的項目之一——滑冰,

幾乎人人都愛。 是不是沒有想到自己滑個冰竟也是2018年北京市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

媽媽再也不能說我滑冰是不務正業啦啦啦啦

滑冰在古代被稱為“冰嬉”

《冰嬉圖》局部

滑冰, 在古代稱為“冰嬉”, 亦稱“冰戲”(這個兩個名字是不是特別有雅趣?), 是冰上活動的總稱。 具體起源於何時, 已不可考, 但宋代時已存在。 明朝成為宮廷體育活動, 清朝時作為皇家冬季的消遣, 十分盛行。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圖》描繪的就是清朝時宮廷冰嬉的盛大場面。 冰嬉包括走冰鞋、搶等、搶球、轉龍射球、打滑撻等多種遊藝。

你造嗎?滑冰曾是“國俗”

北海公園的清代皇家冰嬉表演(程寶紀拍攝)

滿族入主中原之後, 也把北方常見的冰上遊戲帶進北京, 並與中原北方較寒冷地區的冰上活動結合, 久而久之, 形成一系列冰上嬉戲專案。 北京是這種文化的交合點,

北京地區的冰嬉可以作為清代冰上活動的代表。

清朝初年, 冰上活動被視為軍事訓練, 設冰鞋處專門管轄。 時間久了, 軍事訓練的目的逐漸變淡, 遊藝性慢慢突現出來。 每年到12月, 冰結得很厚實, 冰上活動就開始。 皇帝也經常來觀看。 今北京北海漪漾堂, 就是乾隆皇帝和後來的慈禧太后觀賞冰戲的地方。 按清代規定, 每年冬至到三九, 於太液池即北京之三海校閱八旗溜冰。 冬至節後, 皇帝就到瀛台等地方看表演冰戲。

作為皇家冬季的重要消遣活動, “冰嬉”一度被乾隆皇帝定為“國俗”。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冬月則陳冰嬉, 習勞行賞。 以簡武事而習國俗雲。 ”而乾隆皇帝的《冰嬉賦序》也記載, “國俗有冰嬉者。 ”您看看, 清代的“冰嬉”已經上升到了“國俗”的高度, 足可見清代人對這項運動的喜愛。

清軍也有“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

為皇帝在御苑內進行“冰嬉”表演的“演員”,主要是清軍裡的“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

這支冰鞋營的歷史,甚至比大清朝的歷史還長。滿族未在瀋陽建立政權前,叫“後金”。後金的活動範圍主要在黑龍江、吉林高寒地帶,那裡冰雪覆蓋期較長。為了適應這種天氣,後金培養了一支善於冰上作戰的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這支部隊為後金建立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清軍入關後,這支部隊在北京和南方這種溫暖地方作用就不大了,即使這樣,每年冬天“八旗冰鞋營”還是要保持傳統的訓練。據史料記載,“八旗冰鞋營”隸屬於御林軍中的健銳營,編制為1600 人。到嘉慶年間,這支部隊隸屬于精捷營,編制縮減為500人。

冰鞋雖簡陋,動作技術難度卻不縮水

清朝時受檢閱的士兵冰鞋其實很簡陋,在一塊木板的底部固定鐵條或鐵片,再將木板紮緊在鞋上。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述烏拉滑子的式樣說: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

裝備雖然簡陋,但動作技術難度一點都不遜色於現在。皇帝觀看的“冰嬉”表演,兵丁分為兩翼,每翼頭目12名,穿紅黃馬褂,其餘的人穿紅黃齊肩褂,射球兵丁160名,幼童40名,也都穿馬褂,背插小旗,按八旗各色,依次走冰。然後獎勵優勝者。除了一般滑冰之外,還有在冰上表演射箭、打球和單人、雙人的表演。這種表演有點像花樣滑冰。當時單人和雙人表演的形式很多,技術也很高。有金雞獨立、蜻蜒點水、紫燕穿波、鳳凰展翅、哪吒探海、雙燕飛、朝天蹬等項目。還有一種叫打滑撻,先打水池,做成冰山,高約三四丈,冰山的外表瑩滑無比。勇健的從冰山上向下飛馳,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後不撲倒者為勝。

怎麼樣,看完是不是也想馬上出門滑冰去?

走吧,在這個“冰上走”的最好時節,讓我們走出家門滑冰去嘍!

足可見清代人對這項運動的喜愛。

清軍也有“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

為皇帝在御苑內進行“冰嬉”表演的“演員”,主要是清軍裡的“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

這支冰鞋營的歷史,甚至比大清朝的歷史還長。滿族未在瀋陽建立政權前,叫“後金”。後金的活動範圍主要在黑龍江、吉林高寒地帶,那裡冰雪覆蓋期較長。為了適應這種天氣,後金培養了一支善於冰上作戰的特種部隊——“八旗冰鞋營”,這支部隊為後金建立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清軍入關後,這支部隊在北京和南方這種溫暖地方作用就不大了,即使這樣,每年冬天“八旗冰鞋營”還是要保持傳統的訓練。據史料記載,“八旗冰鞋營”隸屬於御林軍中的健銳營,編制為1600 人。到嘉慶年間,這支部隊隸屬于精捷營,編制縮減為500人。

冰鞋雖簡陋,動作技術難度卻不縮水

清朝時受檢閱的士兵冰鞋其實很簡陋,在一塊木板的底部固定鐵條或鐵片,再將木板紮緊在鞋上。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述烏拉滑子的式樣說: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

裝備雖然簡陋,但動作技術難度一點都不遜色於現在。皇帝觀看的“冰嬉”表演,兵丁分為兩翼,每翼頭目12名,穿紅黃馬褂,其餘的人穿紅黃齊肩褂,射球兵丁160名,幼童40名,也都穿馬褂,背插小旗,按八旗各色,依次走冰。然後獎勵優勝者。除了一般滑冰之外,還有在冰上表演射箭、打球和單人、雙人的表演。這種表演有點像花樣滑冰。當時單人和雙人表演的形式很多,技術也很高。有金雞獨立、蜻蜒點水、紫燕穿波、鳳凰展翅、哪吒探海、雙燕飛、朝天蹬等項目。還有一種叫打滑撻,先打水池,做成冰山,高約三四丈,冰山的外表瑩滑無比。勇健的從冰山上向下飛馳,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後不撲倒者為勝。

怎麼樣,看完是不是也想馬上出門滑冰去?

走吧,在這個“冰上走”的最好時節,讓我們走出家門滑冰去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