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黨報評惡搞黃河大合唱:超出娛樂邊界 褻瀆藝術神聖

別用惡搞毀了藝術

黃河大合唱遭到惡搞 視頻截圖

調侃經典作品、愚弄歷史記憶, 既超出了娛樂的邊界, 也褻瀆了藝術的神聖

伴著《黃河大合唱》的旋律, 一群人一邊吼著“年終獎, 年終獎, 我們在嚎叫, 我們在嚎叫”, 一邊搖頭晃腦故作癲狂, 時而瞪大眼時而張大嘴, 時而扭動屁股亂舞手臂……最近, 一個“年終獎”版的《黃河大合唱》視頻流傳在網路上。 低俗的歌詞、誇張的表演, 大多數觀眾看後不僅沒有發出笑聲甚至想“咆哮”:“怎麼能這樣糟蹋我們的經典歌曲!”

惡搞式表演, 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到。 能逗樂別人固然好, 但表演形式和內容本身並非沒有底線。 以惡搞經典作品的形式取樂觀眾, 既不是傳承經典, 也絕非藝術再創作。 《漢書·藝文志》中就提到了“嘩眾取寵”的問題, 以浮誇的言行迎合觀眾, 借此騙取信賴和支持, 說白了就是一種對觀眾的欺騙。 生活的確需要逗笑和歡笑,

但一種表演能否達到逗笑別人的效果, 靠的是實實在在的功力和水準。 一位老藝術家提醒過, “歌詞最容易寫, 歌詞最不容易寫好”。 娛樂有娛樂的底線, 嚴肅有嚴肅的必要, 調侃經典作品、愚弄歷史記憶, 既超出了娛樂的邊界也褻瀆了藝術的神聖, 根本無法傳遞會心的笑聲。

之所以說惡搞經典作品危害甚深, 不僅因為惡搞本身的解構負能量很大, 也在於“集體無意識”的破壞力量不容小覷。 不可否認, 惡搞在表演時可能激起一些廉價笑聲。 正因為解構和惡搞經典來得容易, 博得的笑聲也很廉價, 所以表演形式容易被更多人模仿。 有記者發現, 惡搞《黃河大合唱》不僅堂而皇之出現在某些公司年會上, 還出現在幼稚園、中學、大學等教育機構的晚會上,

甚至登上了電視螢幕。 嘻嘻哈哈一場看似無足輕重, 但廉價笑聲中所傳播的, 並不是什麼娛樂精神或者歡笑氛圍, 而是價值的愈發虛無, 道義的愈發破落。 以無所謂的態度惡搞和篡改經典作品, 會在溫水煮青蛙中撕毀本應堅守和捍衛的道義底線、價值認同, 從而拉低人們的審美品位, 混淆正常的社會認知。 由此而言, 抵制惡搞和解構, 人人都有責。

歷史不是一個什麼都可以裝的“空袋子”, 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的文藝作品, 同樣不是什麼都可裝的“空袋子”、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的“草稿紙”。 《黃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 是八路軍東渡黃河、飲馬太行抗擊日寇的堅定決心, 是全民族覺醒、同日寇抗戰到底的不屈精神,

說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誇張。 為圖搞笑而篡改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聲的代表作, 顯然是一種對歷史的褻瀆、對民族精神的揮霍, 與渾渾噩噩的“蓬間雀”何異?軍人常常說, 和平年代尤須警惕“和平積習”。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 同樣需要保持對歷史冷漠病和虛無症等和平積習的警惕。

“不懂自己出生前歷史的人, 永遠是個孩子。 ”對待先輩們燃燒生命譜寫的歷史, 抱持溫情與敬意是最起碼的要求。 歷史裡不僅有先輩的奮鬥, 更維繫著我輩的過去和未來;經典作品承載著的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高峰, 更有民族的興衰和榮辱。 尊重歷史、尊重經典, 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對未來的尊重。

李 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