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島債務處置案例:揭開企業“假面紗”,找出“真兇手”

一、案子簡介

借款人為A公司, 項目本金為150萬元, 本金合計300萬元。 B公司提供擔保。 執行10萬元後因為兩個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 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二、專案分析

其實, 案子在前手的專案管理人手中時, 已經做過大量調查:案子本身的材料中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後來, 工作人員也到現場查看過, 發現現場已經被拆除。

三、處置過程

項目團隊拿到項目後, 對案子的資料進行了翻閱並進行了簡單的搜索, 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 有一位工作人員在某論壇發現了一篇文章, 文章為該公司某職工所寫, 記錄著A公司拖欠工資、未交納社會保險等種種行為。

這位職工稱:A公司曾經進行過企業改制, 由C集團接管, 更名為A+公司, 並且, 原企業所有員工的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險都還在。

看到這裡, 項目經理茅塞頓開, 但他知道網上的東西能完全當真:文章是職工所寫,

主觀性太強, 可信性待確定。 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 這件事為我們指明了調查的方向:A公司是否曾經改制。

首先, 專案經理查詢了A公司的工商內檔。 資料並未顯示其與A+公司有什麼直接聯繫。 但是, 我們發現, 這家公司曾經變更過註冊地, 且顯示變更後的位址, 是由A公司租的A+公司的房產。

工作人員感到趕往現場時, 發現當地已經發生變動:因為該市重新進行過區域劃分, 所在地與登記並不是一個區域, 但現場與登記時的描述是吻合的。 我們訪問了周圍的住戶, 他們告知:這裡的房子確實是A公司的, 因為欠有外債, 一部分轉給了A+公司。 這應該就是我們要找的地方。 但是, 如何確認呢?

出於律師的職業敏感性, 專案經理決定去一趟房管局。 可是, 應該去哪個區的房管局呢?

這時, 他咬了咬牙:“既然不知道該去哪一個, 那一個一個落實, 就不信找不到線索。 ”他先是到了變更後的區房管局查詢, 但是沒有查到。 就在一籌莫展之時, 區房管局工作人員的一句話提示了大家:“要不你們去市房管局看看吧!”

不幸的是, 大家在市房管局仍然沒有查詢到任何資訊。 館長告知:按照當時的規定, 房產可能隸屬於當地小鎮, 可以到村鎮查查看。

終於, 鎮裡登記中心的一位老工作人員終於找到了相關資訊:這個房產曾經被另外的債權人查封過兩年, 但是現在已經過期, 沒有人續封。

另一方面, 工作人員從企業改制入手盡調, 走訪了檔案館和經貿委。 工作人員得知A公司確實改制過, A+公司有關, 由經貿委主辦。 這與我們搜到的資訊果然一致。

所以,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核實企業改制問題。

那如何才能確認改制問題?為此, 我方作為債權人身份, 向當地政府遞交了申請檔。 沒過多久, 我們就拿到了確認證據:由於改制, A+獲得了一塊近萬平米的土地, 免交土地出讓金, 以此為條件來承接原企業的債權債務糾紛。

至此, 項目終於盤活。

四、項目啟示

第一, 網搜很重要。 但是, 網搜資訊不能作為直接證據來源, 必須要有相關證據核實。

第二, 盡職調查要深入。

五、知識點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要求, 行政機關應將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佈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

行政機關應當編制公佈政府資訊公開指南和政府資訊公開目錄,並及時更新。

行政機關應將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佈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

行政機關應當編制公佈政府資訊公開指南和政府資訊公開目錄,並及時更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