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在煙臺|什麼是年?殺年豬、蒸餑餑……來牟平吧,讓你找回記憶中最純粹的年味兒!

煙臺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微信號:yantailvyou)——旅遊資訊、行業動態、優惠資訊、精彩活動與您分享!

過了臘八, 大街小巷裡的到處開始洋溢著喜慶, 劉德華的《恭喜發財》又開始輪番播放, 充斥耳洞, 不知不覺年味就濃了起來, 今天小編帶大家領略一下回憶中牟平不同的年味。

城裡政府大街上的糖瓜

“二十三, 糖瓜粘, 灶君老爺要上天。 ”記得每次隨父親去牟平城裡採購年貨百貨大樓那玻璃櫃檯裡的用塑膠袋盛好的糖瓜最吸引我的目光, 這種只有冬天才能看到它身影的甜性食品, 形如梭穗、白中帶有微黃、甘之如飴。 在寒冷的北風中, 它既甜又脆, 稍有受力便可碎裂。 可如果存放時間過久或放置溫度較高的環境裡, 它就會變成黏黏的。 糖瓜是那個年代絕對的“奢侈品”, 不管它脆還是黏, 那甜蜜的味道永遠是農村孩子的最愛。

武寧鎮上, 雞毛撣子裡忙大年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這是忙年中的大工程, 沒有了置辦年貨的愉悅, 卻是身體上的一次徹底洗禮, 這時候平日裡看起來陽春白雪的雞毛撣子變得下里巴人起來, 這回不再是撣撣桌面灰塵那麼簡單, 這天父母要把家裡所有的傢俱都搬到院子裡, 徹底大掃除一番,

牆角、衣櫃的後身、沙發的後輩……所有死角的地方都需要雞毛撣子“衝鋒陷陣”。

馬家都豆腐, 少不了的牟平味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這是牟平必備年貨之一。 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 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 據考證, 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術, 安坐獲泉布。 ”

1983年5月, 牟平縣政府組織召開的“曲立文豆腐現場會”在龍泉鎮馬家都村開幕, 現場主人翁曲立文將自己親手做的半斤豆腐塊用馬尾穩穩當當提了起來, 就此也成就了馬家都馬尾豆腐的美名, 於是“馬尾拴豆腐——提不起來”的歇後語在牟平徹底被打破。

玉林店公社裡的豬下貨香滿街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玉林店公社裡那一掛掛豬下貨香滿街的情景, 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如今在牟平偏遠的農村依舊有操持殺豬生意的屠夫, 依舊有到了年根上門買豬下貨的村民, 過年的形式年年不同, 過年的味道卻永遠不變。 沉浸在濃濃過年味道和團聚氣氛之中, 任何帶有歷史印痕的東西都有了別樣味道。 而一掛濃香四溢的豬下貨, 雖然不再是年關餐桌上的主角, 但無論在過年準備的年貨單中, 還是在離家千里的記憶深處, 都必不可少而且回味悠長。

姜格莊杏花穀裡的大“雞”大利、年年有“魚”

“臘月二十七,殺只年公雞”。杏花谷裡,臘月宰過豬,就得宰雞了。

臘月二十七,倚山而建的杏花谷村落,已然達到了忙年的高潮,夜幕降臨時,伴隨著陣陣狗吠聲, 家家戶戶一致的話題便是,臘月二十八還需要準備哪些年貨?

王格莊重頭戲——大棗餑餑出鍋了

在牟平,“把面發”和“蒸饅頭”的時間界限並沒有那麼明顯,在所有忙年“過關”的環節中,這關對家庭主婦來說,是一場“要幹要濕”(牟平俗語,真刀實槍)的艱難戰。因為大棗餑餑既要祭祀家族的逝者,還要正月裡端上飯桌供客人品嘗,所以其面相、口感直接反應了家裡女主人的“賢慧”指數。

在膠東牟平,家家戶戶都要趕在年三十之前蒸上一鍋大棗餑餑,從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財神、天地神、家堂(亦稱菩薩)和老祖宗(亦稱老爹老母)等,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餑餑。膠東人家過年做大棗餑餑,為的討吉利。餑餑是發麵做的,寓意“大發”。“棗”與“早”諧音,故大棗餑餑蘊含“早發”、“大發”之意。不管是期盼事業蒸蒸日上,還是渴求生意發達,總之,這“發”字著實包含了膠東人家祈求過上好日子的美好心願。

龍泉河北崖的除夕夜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它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子,歡聚一堂,這種親情關係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千年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的那份親情,變化的則是桌上的團圓飯。

(轉自牟平旅遊)

歡迎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的小夥伴積極投稿!我們會署名作者。投稿郵箱:yt6612301@163.com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臘月二十七,殺只年公雞”。杏花谷裡,臘月宰過豬,就得宰雞了。

臘月二十七,倚山而建的杏花谷村落,已然達到了忙年的高潮,夜幕降臨時,伴隨著陣陣狗吠聲, 家家戶戶一致的話題便是,臘月二十八還需要準備哪些年貨?

王格莊重頭戲——大棗餑餑出鍋了

在牟平,“把面發”和“蒸饅頭”的時間界限並沒有那麼明顯,在所有忙年“過關”的環節中,這關對家庭主婦來說,是一場“要幹要濕”(牟平俗語,真刀實槍)的艱難戰。因為大棗餑餑既要祭祀家族的逝者,還要正月裡端上飯桌供客人品嘗,所以其面相、口感直接反應了家裡女主人的“賢慧”指數。

在膠東牟平,家家戶戶都要趕在年三十之前蒸上一鍋大棗餑餑,從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財神、天地神、家堂(亦稱菩薩)和老祖宗(亦稱老爹老母)等,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餑餑。膠東人家過年做大棗餑餑,為的討吉利。餑餑是發麵做的,寓意“大發”。“棗”與“早”諧音,故大棗餑餑蘊含“早發”、“大發”之意。不管是期盼事業蒸蒸日上,還是渴求生意發達,總之,這“發”字著實包含了膠東人家祈求過上好日子的美好心願。

龍泉河北崖的除夕夜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就像一塊巨大的吸鐵石,它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子,歡聚一堂,這種親情關係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千年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的那份親情,變化的則是桌上的團圓飯。

(轉自牟平旅遊)

歡迎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的小夥伴積極投稿!我們會署名作者。投稿郵箱:yt6612301@163.com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