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賈躍亭美國造車全調查,名下已幾無資產|鈦媒體深度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定速行駛, 續航里程為482公里。 ”這是去年1月份的說法。 通過詢問這次FF91的試駕工程師, 他也表示具備這個能力。

在沒有讓記者長時間真實環境試駕體驗的情況下, 所謂的續航里程經常是車企在非常理想的駕駛環境下給出的理論數字用於宣傳, 真實使用者體驗一定會有較大偏差。 發佈了一年的所謂量產車, 至今不允許試駕驗證, 對此數值我們自然無法證明或證偽。

鈦媒體研究員希望打開FF91車蓋, 觀察內部車輛主要器件與走線情況, 被FF工作人員以時間不足為由婉言拒絕。

三、內飾情況

在2018年一月拉斯維加斯CES展期間, 交由媒體試乘並展示的這輛FF91完全沒有內飾, 對媒體也強調不能夠對內飾進行拍攝和傳播。 可以說就是個外形亮眼的車殼子。 所有內部設施都是為工程測試準備, 不具備所謂量產樣車內外齊備的完整性。

由於FF工作人員強調, 不能將內飾圖片進行報導, 我們不披露相關內飾情況, 僅對駕駛狀態下的前座觀察進行披露。

去年介紹中, “FF 91配備有設計靈感來自NASA研究的“零重力座椅”以及智慧隱私玻璃、高清中控觸屏、模組化智慧後視系統等眾多前沿科技, 並擁有極致體驗的後座娛樂系統。

首先, 據我們看到, 內飾的座椅全部是來自性能車座椅提供商Recaro, 這是眾多普通改裝車玩家都酷愛使用的產品。 方向盤也來自於改裝件, 酷似某豪華品牌性能車的方向盤, 只是貼上了FF的LOGO。

其次, 車內沒有任何的蒙皮覆蓋, 幾條橫亙在車艙內的防滾架裸露在駕乘者眼前。

方向盤與儀錶盤的連接處, 內部走線裸露在外面, 方向盤前的液晶顯示幕顯示的是測試時相關資料和代碼。

扶手櫃前端位置, 是一塊臨時加裝的按鈕控台, HV、EPS、ESP, 甚至車輛喇叭等功能按鍵都放在這裡

整體舒適度感覺就一句話,

“到處硌得慌。 ”

最後, 原宣傳內容稱“基於極速互聯網和雲平臺, FF 91使用戶可以盡情享受互聯網的便利和樂趣——導航、娛樂、社交、購物、辦公以及線上更新, 並能多屏即時互聯。 而且所有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或觸控式螢幕, 以最優化最安全的方式來控制, 使用者無需使用自己的手機來操控汽車。 具備無人代客泊車、面部識別等最先進的智慧功能。 ”

我們看到的是,只有智慧後視系統可以正常使用,該後視鏡系統分為三屏,分別展示左右後方和正後方的即時影像。而中控大屏自始至終都沒有打開過,無法體驗任何交互及網聯智慧功能。大屏外形設計和製作手感也比較粗糙,完全不像是一個中高端電動車的品質。

車內,所謂語音交互、面部識別的模組也沒有能夠使用。基於中控大屏的多屏互聯、導航、社交、購物、娛樂、辦公等功能,在一片漆黑的大屏裡什麼都感受不到。

據FF市場與媒介負責人介紹,目前FF91的工程樣車總計數量在20-30台,其中有一部分已經有內飾了,這些有內飾的車都在洛杉磯這次沒有帶來拉斯維加斯展示。但我們將同樣的問題拋給本次試駕的FF測試工程師時,這位加入FF兩年多,從豐田跳槽而來,主要負責動力、電動性能、續航能力測試的日裔工程師說,“目前在洛杉磯所有的測試樣車數量共12台,這是其中一台。”

本次試乘駕駛員,FF公司主要負責動力、電動性能、續航能力測試的日裔工程師

這位測試工程師還表示,現在他們每一個工作日都在測試FF91。不同的團隊就不同科目測試各自FF91 的相關功能。他所負責的動力和巡航路測科目,在這輛車上已經跑了超過5000英里。

作為一款已經發佈一整年的量產車型,一台主要測試性能、電氣動力和巡航能力的車,如果每天都在測試,跑了這個數。更何況FF91已經是一款發佈了一整年的車,去年CES展示了外觀的基礎上,今年應該有所推進。為何今年還停留在展示外觀?

對於鈦媒體這些疑問,上述負責人的答覆是,“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傳播和推廣方案,別家的方式不一定適合FF。”

四、智能與無人駕駛

去年的宣傳是,“FF91擁有自學習能力,越開就越智慧,而且它還在將實際路況納入其中,例如可以根據路況調整運動模式、懸掛以及驅動系統,即你所需的即所得。”

我們這次體驗過程中,僅在公路行駛,懸掛感覺偏硬。沒有體驗到底盤懸掛和驅動模式在不同路況下可以相應調整的功能。也沒有看到使用這些功能的按鈕和交互入口。

無人駕駛方面,去年的水準是“FF91擁有更高級別的主動安全技術,整車配置了攝像頭、超聲波、雷射雷達等多達30個感測器,其中,3D雷射雷達為可升降的設計,工作時會自動升起,並且環形指示燈會閃爍。無人代客泊車功能其中代客泊車模式是FF91高度智慧化的體現,現場演示中,它能自動搜索空缺的車位,並且精准地挺進車位。”

這次鈦媒體試乘的FF91樣車,完全不具備自動無人駕駛功能,遑論現場演示。升降式3D雷射雷達始終沒有開啟、升出,我們也懷疑裡面是否真的裝有3D雷射雷達。周身可以從表面觀察到的自動駕駛感測器硬體肯定遠不到30個,也有可能是有些深埋在外殼蒙皮材料中無法被發現。總之對於這輛FF91,任何除人工駕駛之外的能力都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這輛被FF稱為不談內飾,只注重行駛性能測試的FF91,始終沒能讓媒體實際坐在駕駛位上踩哪怕一腳電門,非常遺憾。

五、綜述

一年前的 CES 2017,FF91“是全球首款互聯網生態電動車,將全球最強的動力性能、無縫互聯、安全智慧等特點集於一身。”

一年後的 CES 2018,幾乎所有的參數賣點上都沒有變化,只是開出了一輛FF91“殼體驗”的汽車,讓媒體與大眾覺得這輛車馬上就要量產了。

“第一批訂車的用戶預計將在2018年底、2019年初拿到實車。”這是FF人員對記者最新的承諾。

談到量產就要具備資金能力、供應商穩定合作、現實的製造工廠與車間等基礎設施。想起那片荒廢至今,早已大半年的FF洛杉磯工廠。鈦媒體記者詢問FF市場與媒介負責人,為什麼當年資金緊張卻還要在洛杉磯郊區買下工廠用地,並至今空置?

上述負責人也頗為無奈說,“當初要做這個事情,並把這事推下去,紙面上必須得有一些配套能力和樣子。空置是因為確實去年FF遇到了融資困難的問題,當時沒有錢將這個工廠立刻運作起來。”

關於該工廠的最新情況,該負責人透露,之前空置的FF洛杉磯工廠,現在已經在網上招人,今年一季度大概將該工廠運做起來。現計畫在一月底將設備陸續搬入,準備投入生產。 可一旦問起具體時間安排和進度,我們得到的答覆還是“說不準”。

是否有開工儀式?“說不準”。

什麼時候能參觀?“說不準”。

“可最近已經有一批新投資款進來了”, 在與鈦媒體記者單獨會面中,FF的高管透露“利用這些資金,供應商的欠款我們在逐步還清恢復合作。”

至於是誰投的這筆錢、投了多少錢、什麼時候投的?“這個我現在真的不能告訴你”。(本文獨家首發鈦媒體,文丨研究員李非凡、李祺虹,編輯丨趙何娟)

文末附一段路測採訪小視頻

下載鈦媒體APP,成為最強科技大腦,百萬獎金等你領取!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鈦媒體APP」參與答題,成為最強科技大腦

我們看到的是,只有智慧後視系統可以正常使用,該後視鏡系統分為三屏,分別展示左右後方和正後方的即時影像。而中控大屏自始至終都沒有打開過,無法體驗任何交互及網聯智慧功能。大屏外形設計和製作手感也比較粗糙,完全不像是一個中高端電動車的品質。

車內,所謂語音交互、面部識別的模組也沒有能夠使用。基於中控大屏的多屏互聯、導航、社交、購物、娛樂、辦公等功能,在一片漆黑的大屏裡什麼都感受不到。

據FF市場與媒介負責人介紹,目前FF91的工程樣車總計數量在20-30台,其中有一部分已經有內飾了,這些有內飾的車都在洛杉磯這次沒有帶來拉斯維加斯展示。但我們將同樣的問題拋給本次試駕的FF測試工程師時,這位加入FF兩年多,從豐田跳槽而來,主要負責動力、電動性能、續航能力測試的日裔工程師說,“目前在洛杉磯所有的測試樣車數量共12台,這是其中一台。”

本次試乘駕駛員,FF公司主要負責動力、電動性能、續航能力測試的日裔工程師

這位測試工程師還表示,現在他們每一個工作日都在測試FF91。不同的團隊就不同科目測試各自FF91 的相關功能。他所負責的動力和巡航路測科目,在這輛車上已經跑了超過5000英里。

作為一款已經發佈一整年的量產車型,一台主要測試性能、電氣動力和巡航能力的車,如果每天都在測試,跑了這個數。更何況FF91已經是一款發佈了一整年的車,去年CES展示了外觀的基礎上,今年應該有所推進。為何今年還停留在展示外觀?

對於鈦媒體這些疑問,上述負責人的答覆是,“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傳播和推廣方案,別家的方式不一定適合FF。”

四、智能與無人駕駛

去年的宣傳是,“FF91擁有自學習能力,越開就越智慧,而且它還在將實際路況納入其中,例如可以根據路況調整運動模式、懸掛以及驅動系統,即你所需的即所得。”

我們這次體驗過程中,僅在公路行駛,懸掛感覺偏硬。沒有體驗到底盤懸掛和驅動模式在不同路況下可以相應調整的功能。也沒有看到使用這些功能的按鈕和交互入口。

無人駕駛方面,去年的水準是“FF91擁有更高級別的主動安全技術,整車配置了攝像頭、超聲波、雷射雷達等多達30個感測器,其中,3D雷射雷達為可升降的設計,工作時會自動升起,並且環形指示燈會閃爍。無人代客泊車功能其中代客泊車模式是FF91高度智慧化的體現,現場演示中,它能自動搜索空缺的車位,並且精准地挺進車位。”

這次鈦媒體試乘的FF91樣車,完全不具備自動無人駕駛功能,遑論現場演示。升降式3D雷射雷達始終沒有開啟、升出,我們也懷疑裡面是否真的裝有3D雷射雷達。周身可以從表面觀察到的自動駕駛感測器硬體肯定遠不到30個,也有可能是有些深埋在外殼蒙皮材料中無法被發現。總之對於這輛FF91,任何除人工駕駛之外的能力都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這輛被FF稱為不談內飾,只注重行駛性能測試的FF91,始終沒能讓媒體實際坐在駕駛位上踩哪怕一腳電門,非常遺憾。

五、綜述

一年前的 CES 2017,FF91“是全球首款互聯網生態電動車,將全球最強的動力性能、無縫互聯、安全智慧等特點集於一身。”

一年後的 CES 2018,幾乎所有的參數賣點上都沒有變化,只是開出了一輛FF91“殼體驗”的汽車,讓媒體與大眾覺得這輛車馬上就要量產了。

“第一批訂車的用戶預計將在2018年底、2019年初拿到實車。”這是FF人員對記者最新的承諾。

談到量產就要具備資金能力、供應商穩定合作、現實的製造工廠與車間等基礎設施。想起那片荒廢至今,早已大半年的FF洛杉磯工廠。鈦媒體記者詢問FF市場與媒介負責人,為什麼當年資金緊張卻還要在洛杉磯郊區買下工廠用地,並至今空置?

上述負責人也頗為無奈說,“當初要做這個事情,並把這事推下去,紙面上必須得有一些配套能力和樣子。空置是因為確實去年FF遇到了融資困難的問題,當時沒有錢將這個工廠立刻運作起來。”

關於該工廠的最新情況,該負責人透露,之前空置的FF洛杉磯工廠,現在已經在網上招人,今年一季度大概將該工廠運做起來。現計畫在一月底將設備陸續搬入,準備投入生產。 可一旦問起具體時間安排和進度,我們得到的答覆還是“說不準”。

是否有開工儀式?“說不準”。

什麼時候能參觀?“說不準”。

“可最近已經有一批新投資款進來了”, 在與鈦媒體記者單獨會面中,FF的高管透露“利用這些資金,供應商的欠款我們在逐步還清恢復合作。”

至於是誰投的這筆錢、投了多少錢、什麼時候投的?“這個我現在真的不能告訴你”。(本文獨家首發鈦媒體,文丨研究員李非凡、李祺虹,編輯丨趙何娟)

文末附一段路測採訪小視頻

下載鈦媒體APP,成為最強科技大腦,百萬獎金等你領取!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鈦媒體APP」參與答題,成為最強科技大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