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蒂吞下寶潔40多個品牌背後,竟有這個富可敵國的神秘德國家族!

導讀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 新的一年, 讓我們一起探尋化妝品行業的新變數, 也打撈行業歷史長河中的瑰寶。 作為2018年第一期, 我們想一起認識科蒂集團背後的——德國萊曼家族, 一個跺一跺腳可以讓世界化妝品行業甚至時尚產品都抖一抖的隱形富豪家族。 為什麼這個家族身家這麼“重”?為何194年一直低調?接下來, 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一起走進本期節目。

文:李建子

錄音:李文博

策劃編輯:劉穎

監製:劉李軍

第32期

2014年8月, 寶潔公司啟動了史上最大的“瘦身運動”, 打包出售旗下60多個美妝品牌成為業界大事件,

而科蒂快速跳出成為“接盤俠”, 一舉買下43個品牌。 這場震驚日化行業的交易讓行業不得不感慨, 科蒂真是財大氣粗, 一下子讓自己在全球美妝市場的排位上升到了第二名。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這個香水巨頭背後有一個傳奇家族——傳承近兩個世紀, 富至第六代, 以數百億美元財富登上富豪榜, 卻安安靜靜地呆在歐洲的一角, 從不公開露面。

關於萊曼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3年, 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六代, 眼看就可以慶祝兩百周年了。 1823年, 一個名叫Johann Adam Benckiser的人在當時德意志的西南部買下了一家化工廠, 他名字的縮寫“JAB”, 就是今天家族企業JAB名字的起源。

2017年《福布斯》估算這個的家族財富據已超過190億美元, 是德國首富, 歐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這樣形容這個家族:“intensely private and immensely wealthy”---“深度隱秘、極度富有”。 而《華爾街日報》說, 他們是德國最富有的十大家族之一, 卻如此低調——他們手裡隨便一個品牌, 都比家族姓氏名氣大的多。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德國工廠

和美妝行業的碰撞始於收購科蒂。

1992年, 歷經多次易主的Coty科蒂燃起了萊曼家族對時尚產業的興趣。 在買下科蒂之後, 他們還曾去競購美寶蓮, 結果輸給了歐萊雅集團;也去美國買雅芳, 不過沒有成功, 卻意外斬獲了全球最大的指甲油公司OPI, 並將其收入科蒂麾下。 2010年, 他們甚至在中國掀起一陣喧嘩, 由科蒂出面, 收購中國化妝品公司丁家宜。

科蒂集團品牌群(部分)

今天, 萊曼家族的“富六代”們還在想方設法躲避聚光燈, 萊曼家族和自己的公司建立了一個特別的結構, 四位元長老從不參與公司日常運營, 而是交給三位職業經理人。 這三人手裡都有一些公司的股份, 其中兩人是跟隨家族幾十年的老臣。 家族的四位長老和這三位高管看起來十分默契。

Peter Harf 三位經理人之一

傳承近兩個世紀, 富至第六代, 以數百億美元財富登上富豪榜, 卻安安靜靜地呆在歐洲的一角, 從不公開露面。 或許一個隱形富豪的傳說就是這樣書寫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