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代表聲音|引進名校就夠了嗎,副中心教育怎麼發展?這些代表有話說!

根據規劃, 目前城市副中心正在重點推進2所中學、3所小學、6所幼稚園建設, 中學由人大附中通州校區、人大附中通州學校承辦, 小學由北師大未來實驗小學、黃城根小學、育民小學承辦, 幼稚園現已確定北京一幼海晟園、北京五幼、北海幼稚園等。 2018年3所幼稚園、2所小學開學, 2019年3所幼稚園、1所小學開學。

在未來三年, 城市副中心將引進北京最好的十餘所學校, 提升通州區整體教育水準, 這些學校將主要來自于海澱區、西城區及東城區。

未來三年城市副中心將新建115所中小學和幼稚園, 新增學位約30000個。

最重要的是,

引進名校的同時, 還將引入名校的知名教師, 實現師資力量的升級!

通州的教育是這次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在25日北京通州代表團小組會現場, 代表們對通州教育的未來建言獻策。

張東燕代表:結合本土歷史文化建立特色學校

近年來, 通州區提出內升外引的政策, 引入多所優質學校資源, 提升基礎教育水準。 對此, 來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張東燕代表表示, “這樣的模式短期內肯定見效很快, 但僅靠內升外引是不夠的。 每個學校的文化和辦學風格是多年積累的, 簡單的引進、模仿、複製, 很難實現教育完全提升。 ”

張東燕建議, 吸引優質學校, 要立足於通州實際, 引導學校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抓手, 著力構建豐富的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

結合通州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城市副中心的特點, 建立涵蓋人文、社會、科學、藝術、體育等多學科的能夠滿足學生各種需求的特色學校。

此外, 張東燕認為, 提升教育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的途徑,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使通州教育能夠跟城市副中心相匹配, 成為在國內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特色教育。

劉淑華代表:教育要注重培養本土品牌

“每當遇到對通州不瞭解的人, 我就會為他們講解通州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 介紹通州教育的發展, 展望通州教育的未來。 ”身為通州人, 劉淑華代表對通州充滿感情, 特別關注通州教育的發展。

劉淑華表示, 近些年, 通州引進名校發揮了很多作用, 例如史家胡同小學通州分校, 軟硬體設施配置高, 不比本校差, 甚至在某些方面都超過了本校。

“引進是必要的, 但是不能依靠引進, 還要培養本土品牌。 ”劉淑華說, 通州本土教育品牌很多, 百年老校潞河中學、後南倉小學, 還有通州二中、永樂店中學都是響噹噹的教育品牌。 因此, 她建議政府要重視培養本土的品牌, 讓本土教育品牌在原有基礎上提升。

張金英代表:教師工資待遇因編制不同差異大

“同一個學校的老師, 不同編制, 工資待遇就相差很大。 ”來自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的張金英代表說, 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來到通州是大好事, 但是教師之間的工資待遇因編制不同而差距頗大,

是個現實問題。 她以人大附中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通州三中)為例, “同一個辦公室裡, 有的老師是人大附中過去的, 有的是通州三中本土老師, 工資待遇卻相差很多。 ”

張金英表示, 此類情況對教育發展而言是有影響的, 她希望能夠引起市、區有關部門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以中高考改革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張金英說, 教育綜合改進是需要進行的, 據許多一線教師反應, 學生的課業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這應該引起相關部門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