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瑜:好老師的“三個背影”

第一個背影, 是“愛”的背影

好教師的這個背影, 有一個非常生動的形象, 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裡的父親。 在這篇文章裡, 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表現得淋漓盡致。 朱自清之所以“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就是因為這個“背影”裡蘊藏著大海般深沉而寬厚的父愛。 一位好教師, 愛護自己的學生, 也應如同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 所謂“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這句話的意思是, 哪怕老師只教過自己一天, 也要一輩子當作父親看待, 其實這又何嘗不意味著教師應如父輩一樣地對待學生呢!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 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已經成為古往今來眾多教育家的共識。

事實上, 學生不僅需要教師的愛, 而且對這種愛非常敏感, 會在自己心靈深處做出最細膩最深刻的情感反應。

有一名大學生回憶自己幼稚園的老師時, 這樣寫道:“她對學生很好, 每天放學都堅持把每一個學生送回家。 直到我上高中, 還經常碰見她牽著一群小孩在路上走著……也許就是這最初的啟蒙, 讓我在以後的生活中總是覺得老師無論如何都是好的, 即使一些老師對我不太好, 我都覺得他們是親切的——當然這‘不好’也是後來才慢慢體會出來的。 ”每一位教師都不妨靜下心來設想一下, 若干年之後自己的學生會怎樣回憶自己。 一位好教師, 留給學生的, 總該有一個蘊藏著“大愛”的背影吧。

第二個背影, 是“導”的背影

好教師的這個背影, 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這篇文章裡, 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繪, 那就是“學校猶水也, 師生猶魚也, 其行動如游泳也, 大魚前導, 小魚尾隨, 是從遊也, 從遊既久, 其濡染觀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為而成”。 這就是著名的“從遊論”。 那條“大魚”的“前導”背影, 就是一位好教師的背影。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 對“教”這個字是這樣解釋的:“上所施下所效也。 ”教育, 其實就是一種引導與牽領, 一種榜樣與示範, 一種陪伴與等待, 一種模仿與相隨。 青少年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 其成長的過程, 首先就是一個模仿與跟隨的過程, “譬之猶響之應聲, 影之象形也”。 所以, 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

更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學生的情操陶冶和意志鍛煉, 不可能僅靠語言的說教去完成, 必須靠教師的言傳身教, 靠教師的示範引領, 用教師的心靈去感染學生的心靈, 用教師的人格去陶冶學生的人格。 身為教師, 就應當站在學生的前面, 引導學生, 並為學生做出榜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 教師就是要“把自己的精神標誌刻印在學生的身上”。 對這一複雜的教育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做過一個生動描述:“教育者是一位嚮導, 他熟知崎嶇難行的山路上的一切曲折和坎坷, 他在向初次上路的年輕人指引道路。 他只是指路, 但路還得靠行路人自己去走。 嚮導和年輕的行路人, 在崎嶇小路的艱難攀登中,

共嘗艱辛和分享快樂。 ”所以, 一位好教師, 一定是一位優秀的嚮導, 更是一位優秀的攀登者, 留給學生的, 應有一個值得終身學習與追隨的背影。

第三個背影, 是“推”的背影

好教師的這個背影, 猶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日復一日往山頂推石頭的那個背影。 迎來又送走一茬又一茬學生的教師, 與日復一日推石頭的西西弗斯是何其相似。 教師的教育生涯就是這樣的:在山腳下, 帶著一批新生, 一步一步往上推啊推, 或三年, 或六年, 終於到了山頂, 學生卻畢業了, 一個個遠走高飛。 心中雖有萬般不舍, 但依舊又滿懷憧憬地來到山腳下, 帶著又一批新生, 從頭開始, 邁步前行。 就這樣, 朝朝暮暮,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直至雙鬢飄霜。

來來回回的全部樂趣, 就源自那些生命拔節的聲音。

一位好教師, 就是在學生成長最初最重要的那一段時間裡, 一直站在他們身後的那個人, 如同西西弗斯, 用一雙溫暖的手推著他們前行, 或喚醒, 或激勵, 或鼓舞, 或鞭策。 一位好教師, 總是能夠給予學生合適而有力的“推背感”, 那是一股源自生命的力量, 平凡而崇高, 堅定而恒遠。 一位好教師, 既能夠站在學生的前面“導”, 也善於站在學生的後面“推”, 把自己的學生推向更高、更遠, 直至“青勝於藍”。 好教師那矢志不渝、無怨無悔的背影, 就成了一茬茬學生心底裡最溫暖也最感傷的記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