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文化甘肅】“河匯百流”,蘭州地域文化新注解

“河匯百流”,蘭州地域文化新注解

1925年的蘭州。

袁志學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方文化影響一方經濟、造就一方社會。

蘭州, 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 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 不同人給予不同的注解。

新出版的《蘭州地域文化》一書中, 作者袁志學為蘭州地域文化給出了新的解讀——“河匯百流”。

1 挖掘蘭州文化傳承優秀因數

中華大地上, 不同的地域因為其獨特的自然地理、資源風水、民俗風情、政治經濟等情況,

孕育了不同特質、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遼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等在各自的區域空間中獨領風騷、自成一體, 長期影響著這個地區的人們。

在蘭州生活了30多年的袁志學總想對蘭州的地域文化做個描摹。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這座城市孕育了怎樣的文化?多年前在蘭州市委黨史辦公室工作時, 他就時常收集有關蘭州的歷史資料, 漸漸地, 有了逐步清晰的認識。

2011年, 袁志學編撰出版了《蘭州百年圖志》, 整理了蘭州百年來的各種圖片資料, 從縱向上梳理了蘭州地域文化特別是歷史文化的一個側面。 2015年, 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委講師團策劃編寫《蘭州地域文化》一書,

擔任蘭州市委講師團副團長的袁志學負責具體編寫工作, 計畫橫向解讀蘭州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發展既是地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地方發展的視窗和品牌。 “開展地域文化研究, 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和優秀因數, 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 將蘭州的地域文化挖掘出來, 讓本地人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什麼樣的文化, 從而更熱愛這座城市;讓外地人瞭解蘭州、走進蘭州、熟悉蘭州。 ”

袁志學在目前的大文化背景下開展了區域性的文化研究, 將蘭州地域文化詳細分類, 包括歷史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語言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工業文化、餐飲文化、工藝文化、建築文化等等。

“我更多地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文化, 將其定位在精神理念支持下習慣性的生活方式, 所以分了這些類, 當然, 也不一定正確, 算是一種嘗試和探索。 ”他將地區文化解析的過程稱之為“剝橘子”, 從一般意義上的文化開始, 到地域文化, 再到蘭州地域文化, 將文化分門別類一瓣一瓣地剝出來, 再通過一瓣瓣橘子的內核, 品味蘭州地域文化的真正內涵。

蘭州這座城市, 連接東西、貫通南北,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多元文化因數交匯融合、發展共存, 形成了獨具特色、自成體系的地域文化。

這裡曾有過馬家窯文化創造的燦爛文明, 漢朝大將開疆拓土的英雄壯舉, 漢唐絲綢之路的文化交匯, 茶馬互市商貿交易的繁榮景象;也曾有過洋務運動帶來的嶄新氣象,

蘇聯援華抗戰國際大通道戰略物資集散地的遺存。 多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多種宗教的融合, 影響了蘭州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袁志學將蘭州地域文化的特質, 乃至蘭州人的性格特徵形容為“厚重、淳樸”。 歷史上, 蘭州地區歷經戰亂, 氣候少雨乾旱, 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人們要克服自然條件帶來的重重困難, 躲避戰亂, 以消除或減少“人禍”帶來的災難, 保證自身的生存與繁衍, 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求得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成為蘭州地域文化的核心內涵。

性情淳樸的人民, 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社會風氣, 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的綱常倫理, 以正統儒家學說為核心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歷史上蘭州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 這樣的文化結構,不僅奠定了蘭州人民淳厚樸實的文化基礎,而且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蘭州人的精神生活。

2 以黃河文化為核心河匯百流

黃河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關於蘭州的記載、解讀,無一不與黃河相聯繫。

蘭州自秦漢以來留下美名,在絲綢之路成為重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蘭州的津渡文化。霍去病西征匈奴,出兵時就由今西固區河口鎮附近渡過黃河,三國時期,魏國從河西調兵對戰蜀國大將姜維,就是從金城渡口東渡黃河。

隴上自古多兵戎,金戈鐵馬常相聞。以金城渡口為代表的一大批隴上古渡口始於漢代,繁榮于唐宋,到明清至近代,仍然擔負著連接黃河東西、貫通中原內外的交通和軍事重任。

無數的使者、甲士從古渡口越黃河西去,帶去了中原的絲綢、黃金,也帶來了西域各地的奇珍異寶,更帶來了各民族的交融。因此,蘭州城裡,自古就是各民族聚集,多種文化彙聚。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擁有了許多獨特的記憶和傳承,蘭州的渡口、冰橋、浮橋,一代代變化,一代代賦予不同的意義。黃河裡的筏客、黃河邊的水客,也成為一段值得記憶的民間歷史。

袁志學用很長的篇幅描寫了這些民間發生的真實故事,作家管衛中說:“我最感興趣的,是黃河文化一章,蘭州最明顯的特徵,是依黃河而生,它的前世今生與特殊域情,當然最與黃河有關,此章中最新鮮的,是關於筏子客、挑水客生涯的文字。再與水車、水廠的故事連成一片,蘭州人在食用水方面的歷史變遷就躍然紙上了。”

黃河是蘭州悠久歷史、厚重文化的見證,是蘭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象徵。山與水的美妙配景是蘭州黃河文化意象的骨架和靈魂,也是黃河、黃土、人的和諧精神的集中體現。蘭州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

袁志學說:“我認為,蘭州地域文化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河匯百流。”他解釋,蘭州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包容,以黃河文化為核心,吸納了絲綢之路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

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把城分成兩半,於是,這個城就以河為鄰,這裡的人就以河為生。先輩傳承給後代的歷史、智慧,其實就是關於河的文化、河的文明。

3 文化浸潤日常生活即文化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許多外在的表現形式,地域文化則體現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第一位的就是方言。不同的方言作為獨特的交流工具形成不同的文化心態,是地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因素,成為區別不同文化區的重要標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則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吳儂軟語、京片子、四川話、粵語……這些方言不僅發音語調辨識度高,更展現了各自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蘭州方言中,大量的舌尖音和前鼻音,把蘭州人豁達爽朗的性格表達得淋漓盡致。蘭州話的腔調、用語和省內其他縣市區差異較大。聽蘭州人講蘭州話,只見上下嘴皮翻飛,發語詞、俚語、歇後語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情緒跌宕起伏,伶俐有趣。

蘭州話裡的句首發語詞“牟”,每一個聲調都包含著不同的意思,嗔怪、驚訝、反問、假設、建議,這也是蘭州話獨有的。蘭州話裡還有一個別處絕無僅有的副詞“席嘛”,特別、十分的意思,這個生動的詞在蘭州到處都可以聽到,更顯情緒的豐富,幽默詼諧。

蘭州的俚語更顯地域性格,“多大的個事莎”,一句話表現了蘭州人藐視困難、樂觀豁達的心態。“有肉的包子不在褶褶子多”、“外地的沙子壓不住本地的土”、“做下欠灰的饃饃了”,這些詼諧的俚語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幽默總結,類似於當下的“吐槽”。

蘭州人說話的語氣和待人處事自然、真誠,蘭州方言鮮活的表達方式是蘭州人性格的真實表達,具有親切、質樸、豐富、生動、傳神的地域特徵。

蘭州餐飲文化充滿了民族特色,火遍全國的蘭州牛肉麵是回族特色飲食,被各民族、各城市的人所喜愛。手抓羊肉是回族、東鄉族的特色,僅僅聽名字“手抓”,就能感覺到這份直接、豪爽、過癮。灰豆子、釀皮子也是蘭州人常吃的美味,製作過程展現出普通老百姓的飲食智慧。

蘭州人好吃、蘭州人更好酒,不僅是生理需求、口腹之樂,更是文化和精神享受,由此,這座城市也兼具了酒的沉醉與暴烈,透著酒香和醉意。

在袁志學的筆下,蘭州的民俗、工業、工藝、建築文化都如橘子瓣呈現在讀者眼前。作家管衛中說:“舉凡蘭州的前世今生,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中外人物等,皆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既有的學術知識可以說被一網打盡,盡在其中,有如影片鏡頭由遠及近。”

當然,袁志學也略有遺憾:“因為自己知識更新慢,特別是文化的傳承與積澱需要時間和過程,最時髦、最前沿的文化沒有也不可能把握住,相對來說全書的編寫思路比較傳統,如果未來有機會,還會繼續寫下去,盡可能地趕上和使用新的‘招數’和‘套路’,讓蘭州地域文化的概括和總結更加符合新時代的氛圍,更加大眾化。只有大眾化,才能化大眾,這是文化傳承的基本遵循。”

蘭州晨報記者魏娟

圖片由袁志學提供

這樣的文化結構,不僅奠定了蘭州人民淳厚樸實的文化基礎,而且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蘭州人的精神生活。

2 以黃河文化為核心河匯百流

黃河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蘭州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關於蘭州的記載、解讀,無一不與黃河相聯繫。

蘭州自秦漢以來留下美名,在絲綢之路成為重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蘭州的津渡文化。霍去病西征匈奴,出兵時就由今西固區河口鎮附近渡過黃河,三國時期,魏國從河西調兵對戰蜀國大將姜維,就是從金城渡口東渡黃河。

隴上自古多兵戎,金戈鐵馬常相聞。以金城渡口為代表的一大批隴上古渡口始於漢代,繁榮于唐宋,到明清至近代,仍然擔負著連接黃河東西、貫通中原內外的交通和軍事重任。

無數的使者、甲士從古渡口越黃河西去,帶去了中原的絲綢、黃金,也帶來了西域各地的奇珍異寶,更帶來了各民族的交融。因此,蘭州城裡,自古就是各民族聚集,多種文化彙聚。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擁有了許多獨特的記憶和傳承,蘭州的渡口、冰橋、浮橋,一代代變化,一代代賦予不同的意義。黃河裡的筏客、黃河邊的水客,也成為一段值得記憶的民間歷史。

袁志學用很長的篇幅描寫了這些民間發生的真實故事,作家管衛中說:“我最感興趣的,是黃河文化一章,蘭州最明顯的特徵,是依黃河而生,它的前世今生與特殊域情,當然最與黃河有關,此章中最新鮮的,是關於筏子客、挑水客生涯的文字。再與水車、水廠的故事連成一片,蘭州人在食用水方面的歷史變遷就躍然紙上了。”

黃河是蘭州悠久歷史、厚重文化的見證,是蘭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象徵。山與水的美妙配景是蘭州黃河文化意象的骨架和靈魂,也是黃河、黃土、人的和諧精神的集中體現。蘭州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

袁志學說:“我認為,蘭州地域文化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河匯百流。”他解釋,蘭州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包容,以黃河文化為核心,吸納了絲綢之路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

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把城分成兩半,於是,這個城就以河為鄰,這裡的人就以河為生。先輩傳承給後代的歷史、智慧,其實就是關於河的文化、河的文明。

3 文化浸潤日常生活即文化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許多外在的表現形式,地域文化則體現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第一位的就是方言。不同的方言作為獨特的交流工具形成不同的文化心態,是地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因素,成為區別不同文化區的重要標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則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吳儂軟語、京片子、四川話、粵語……這些方言不僅發音語調辨識度高,更展現了各自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蘭州方言中,大量的舌尖音和前鼻音,把蘭州人豁達爽朗的性格表達得淋漓盡致。蘭州話的腔調、用語和省內其他縣市區差異較大。聽蘭州人講蘭州話,只見上下嘴皮翻飛,發語詞、俚語、歇後語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情緒跌宕起伏,伶俐有趣。

蘭州話裡的句首發語詞“牟”,每一個聲調都包含著不同的意思,嗔怪、驚訝、反問、假設、建議,這也是蘭州話獨有的。蘭州話裡還有一個別處絕無僅有的副詞“席嘛”,特別、十分的意思,這個生動的詞在蘭州到處都可以聽到,更顯情緒的豐富,幽默詼諧。

蘭州的俚語更顯地域性格,“多大的個事莎”,一句話表現了蘭州人藐視困難、樂觀豁達的心態。“有肉的包子不在褶褶子多”、“外地的沙子壓不住本地的土”、“做下欠灰的饃饃了”,這些詼諧的俚語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幽默總結,類似於當下的“吐槽”。

蘭州人說話的語氣和待人處事自然、真誠,蘭州方言鮮活的表達方式是蘭州人性格的真實表達,具有親切、質樸、豐富、生動、傳神的地域特徵。

蘭州餐飲文化充滿了民族特色,火遍全國的蘭州牛肉麵是回族特色飲食,被各民族、各城市的人所喜愛。手抓羊肉是回族、東鄉族的特色,僅僅聽名字“手抓”,就能感覺到這份直接、豪爽、過癮。灰豆子、釀皮子也是蘭州人常吃的美味,製作過程展現出普通老百姓的飲食智慧。

蘭州人好吃、蘭州人更好酒,不僅是生理需求、口腹之樂,更是文化和精神享受,由此,這座城市也兼具了酒的沉醉與暴烈,透著酒香和醉意。

在袁志學的筆下,蘭州的民俗、工業、工藝、建築文化都如橘子瓣呈現在讀者眼前。作家管衛中說:“舉凡蘭州的前世今生,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中外人物等,皆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既有的學術知識可以說被一網打盡,盡在其中,有如影片鏡頭由遠及近。”

當然,袁志學也略有遺憾:“因為自己知識更新慢,特別是文化的傳承與積澱需要時間和過程,最時髦、最前沿的文化沒有也不可能把握住,相對來說全書的編寫思路比較傳統,如果未來有機會,還會繼續寫下去,盡可能地趕上和使用新的‘招數’和‘套路’,讓蘭州地域文化的概括和總結更加符合新時代的氛圍,更加大眾化。只有大眾化,才能化大眾,這是文化傳承的基本遵循。”

蘭州晨報記者魏娟

圖片由袁志學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