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文化 讓南充人生活更精彩

市、縣、鄉、村、院、戶六級公共文化陣地免費開放, 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免費享用, 文化惠民演出常年不斷……建設“成渝第二城”, 文化發展要先行。 南充被授予全國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 2017年積極探索“文化+”發展模式, 形成了以文化事業建設為“先遣兵”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 為實現公共文化建設大跨越提供了生動實踐。

完善網路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1月25日, 記者在順慶區北城街道延安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看到, 器樂訓練室、舞蹈排練室、合唱室等一應俱全。 在舞蹈排練室,

16名市民正在排練舞蹈。 延安路社區芙蓉舞蹈隊隊長謝增碧喜歡跳舞, 並組建了一支舞蹈隊。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瞭解情況後, 不僅給她們提供了練舞場地、音響設備, 還幫她們請了舞蹈老師進行指導。

2017年, 南充市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續建設, 制定出臺了《南充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續建設工作實施意見》, 深入實施“千年古城·萬家書香”文化旅遊共建工程、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聯盟、市民藝術學校培訓服務等文化惠民亮點工程, 取得良好成效。 全市10個圖書館、10個文化館、5個紀念館、4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繼續全面免費開放;初步構建起“十、百、千、萬”橫向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21支藝術團進行了155場展演,

現場觀眾達到50余萬人次, 通過電視、報紙、網路等方式參與藝術周的觀眾達到數千萬。 成功舉辦了為期3天的四川省第二屆農民藝術節, 廣泛開展嘉陵江合唱藝術節、嘉陵江燈戲藝術節等全國性活動, 嘉陵江大講堂、嘉陵江大舞臺等市域活動, 推出群眾文化藝術演出季、百姓劇場、文化體育大拜年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在全市形成每天有活動、每週有集會、每月有賽事、每季有晚會、全年有節慶的生動局面, 不斷滿足城鄉群眾多樣性的公共文化需求。

文化扶貧 助民奔上小康路

“扶貧先扶智”, 除了項目資金、產業發展等實實在在的扶貧措施, 如何走出一條通過文化發展讓群眾精神“富起來”, 通過文化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新路子?南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如今, “農家書屋”成了農民學習科技的知識園, 越來越多的農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 儀隴縣馬鞍鎮險岩村村民張川是“農家書屋”的常客, 一次他在“農家書屋”翻閱書籍時發現, 養殖跑山雞是個不錯的致富門路。 養殖中, 雞苗一出現問題, 他就趕到“農家書屋”查詢解決辦法。 現在, 張川養殖的1000多隻跑山雞已長到1公斤左右, 一經出售, 除去成本預計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 像險岩村這樣的村, 在南充不在少數。

2017年以來, 我市堅持統一標準、整合資源, 扎實推進鄉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