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行業迎來“倒閉潮”,未來會走向何方?

直播這個行業經歷了2015年的興起, 2016年的全面爆發, 隨著智慧手機和4G、WIFI網路的全面普及也迅速席捲全國。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直播行業卻走得並不那麼順風順水, 像每一個經歷過風口的產業一樣, 直播在經歷了行業初期的增長與爆發之後, 目前也不可避免的要面臨著一系列需要改進的問題。

過去的2017年, 直播行業迎來了所謂的“倒閉潮”。 據中國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網路表演(直播)分會聯合“中娛智庫”發佈的《2017中國網路表演(直播)發展報告》指出, 截止2017年末, 全國共約有200多家公司開展或從事網路表演(直播)業務,

較2016年減少近百家。 最典型的是曾經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倒閉。 而六間房、秀色秀場等直播平臺均被收購, YY旗下ME直播停止運營, 更多中小直播平臺生存狀況堪憂。

2016年曾是直播最瘋狂的一年:國內的移動直播平臺超過200家, 其中拿到融資的公司在100家以上。

“180天估值30億”、“直播用戶達到了3. 44 億, 市場規模達高達 213 億元”、“千萬年薪主播震驚王思聰”、新浪360網易BAT爭先加入戰局…直播行業在很多人看來已經超過了共用單車等許多風口產業, 成為了站在風口中心的產業。

然而,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 各網路直播平臺的活躍使用者數已經嚴重縮水,

與半年前相比, 網路直播的使用者規模和在線民中的整體占比皆出現下降。 直播平臺的日子已經不那麼好過了。 眾所周知, 流量是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但目前看來, 這個行業的使用者已經基本到達了瓶頸期很難再有大的用戶爆發, 接下來如何留住使用者才是每個直播平臺需要真正考慮到的問題。

直播行業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呢?目前來看, 直播行業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依然來自打賞的分成收入, 其次是廣告和遊戲分發。 然而, 這三種方式產生的收入真的能夠長久的保持下去嗎?現在可以看到, 隨著直播平臺的人口增長紅利消失殆盡, 依賴打賞的商業模式局限性越來越明顯。 在2017從7月到9月,

使用者規模情況一直在小幅度降低中, 整個Q3的月活少了200萬人。 而同時, 人均使用時長從51分鐘掉到了46分鐘, 人均每天打開次數從6.5次減少到5.8次。 根據藍鯨TMT估算, 大部分直播平臺僅在寬頻上的成本就達到了3000萬元。 由歡聚時代和雷軍投資的虎牙直播在2016年第三季度的收入達到了1.97億元, 成本卻接近2.7億元, 虧損超過了7000萬。 如何在趨近於平穩的盈利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是未來每一個直播平臺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除此以外, 直播平臺的門檻相對較低, 蜂擁而上的主播, 水準參差不齊, 收入差距明顯, 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 一些為了增加流量而鋌而走險、靠“打擦邊球”來吸引用戶關注、獲取收益直播, 則使得本來就不成熟的直播行業更加亂象叢生。 除此以外, 同質化的內容、缺乏創新的直播模式也正在使用者眼中慢慢的失去吸引力。 而另一方面, 短視頻則在2017年全面興起, 在某種程度上也正在爭搶著直播行業的用戶。 空閒碎片化時間、智慧手機用戶、製作更精良的的娛樂內容, 可以說短視頻正在以一種全方位的競爭模式與直播平臺展開著用戶的爭搶。

總而言之,直播行業已經逐漸從瘋狂步入成熟的發展階段。無論直播平臺和傳播的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核心,服務是王道。誰離用戶最近,誰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紅利。在未來,無論是在秀場、電商、泛娛樂、遊戲,每個垂直細分領域大概會剩下頭部幾家平臺,那些內容不過關、定位不明確的小直播平臺將繼續出局或者被淘汰。整個直播行業將從千播大戰過渡到頭部平臺大戰。全新的直播模式,包括電競直播轉播、狼人殺直播節目、直播答題等新的直播模式的興起,會使得未來只有那些擁有優質的直播內容的平臺才能夠長久的走下去。而我們每一個人,也將會享受到越來越優質的平臺服務。

可以說短視頻正在以一種全方位的競爭模式與直播平臺展開著用戶的爭搶。

總而言之,直播行業已經逐漸從瘋狂步入成熟的發展階段。無論直播平臺和傳播的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核心,服務是王道。誰離用戶最近,誰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紅利。在未來,無論是在秀場、電商、泛娛樂、遊戲,每個垂直細分領域大概會剩下頭部幾家平臺,那些內容不過關、定位不明確的小直播平臺將繼續出局或者被淘汰。整個直播行業將從千播大戰過渡到頭部平臺大戰。全新的直播模式,包括電競直播轉播、狼人殺直播節目、直播答題等新的直播模式的興起,會使得未來只有那些擁有優質的直播內容的平臺才能夠長久的走下去。而我們每一個人,也將會享受到越來越優質的平臺服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