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實驗:小心了,這些動畫正在偷偷把孩子引入歧途!

媽咪讀呀原創

最近一段時間, 兒童邪典片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打著早教、識字的旗號, 卻在影片中公然宣揚暴力、施虐等不恥行為, 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 然而, 卻有一些不明就裡的聲音, 表示“至於那麼嚴重”嗎?真的會對兒童造成很大危害嗎?

答案非常確定, 就是這麼嚴重。

電視裡播放的卡通片, 極大可能會導致兒童產生攻擊性行為。 這個話題在50年前就被一個心理學家的實驗所證明。

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

這個經典實驗叫做“波波玩偶實驗”, 是由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帶領其團隊所做的, 研究目的就是為了驗證:兒童是如何學習攻擊性方式的。

研究團隊在斯坦福大學幼稚園裡, 隨機選擇36位男孩和36位女孩參與實驗。 這些孩子年齡在3~6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4歲零4個月。 實驗之前, 班杜拉對這些孩子的攻擊性做了評估, 大體上他們的攻擊性平均是相等的。

隨後, 這些孩子被分成兩組。 甲組走進一個實驗房間, 觀看一則錄影。 錄影中, 一個孩子使勁打一個波波玩偶, 而旁邊有一位成年人誇讚說:你真強壯, 給你兩顆糖獎勵你。 而另外的乙組孩子看到的錄影則是, 當片子裡的孩子打波波玩偶時, 成年人批評他:“你怎麼這麼暴力和攻擊性。 ”並且, 還敲打了孩子, 以示懲罰。

看完錄影後, 兩組孩子都分別進入有波波玩偶的房間。 結果, 甲組孩子毫不猶豫地擊打波波玩偶, 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會得到獎勵”。 而乙組孩子卻基本沒有動手。 因為他們知道, 擊打玩偶會受到懲罰。

那麼, 乙組孩子真的沒有模仿到這些暴力行為嗎?實驗下一階段, 一位實驗組的工作人員走進房間,

對所有孩子說:“你們剛才看到的錄影, 裡面的孩子在做什麼?誰學得像, 我就給誰糖吃。 ”令人吃驚的是, 乙組的孩子也加入到打擊波波玩偶的暴力行為中來了。

這說明, 乙組的孩子在觀看錄影過程中, 並不是沒有學會, 而是擔心受到懲罰。 一旦規則鬆綁、得到鼓勵, 他們也一樣會施展暴力行為。

班杜拉得出結論, 在觀看錄影的過程中, 所有孩子都進行了“觀察”學習, 即我們說的“有樣學樣”。 這個學習是內在的, 不一定馬上表現出來的。 比如父母在家罵人, 罵人的髒話孩子可能沒有說出口, 但是他已經進行了觀察學習。 一旦他說出來髒話, 那不要吃驚, 肯定是日常生活中, 跟大人學習的。

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

在此前的很多文章中, 我介紹過, 孩子的大腦像電腦一樣聰明、高效、具備大儲存量。 輸入什麼, 他就吸收什麼。 而這種輸入最可怕的在於, 即便不是刻意的輸入, 他也很可能接受到。 好的、壞的, 一股腦, 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大。

班杜拉的結論, 驗證了成人的暴力行為引導了兒童的暴力行為。

而一旦這些暴力行為得到強化, 如甲組孩子經歷的那樣, 他們更傾向于表現這種行為。 因此, 這段時間, 邪典片中裡反復出現的行為, 以及字幕、愉快的配樂、鮮豔的顏色, 都是對這一行為的強化——營造的歡樂氣氛鼓勵了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可能。

2013年, 江蘇省一名9歲男童, 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節, 將同村兩名5歲、8歲的小夥伴燒成重傷。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往前追溯,莫不是幼兒時期的教育出了問題。媽咪讀呀建議,孩子看動畫片時,父母最好陪伴在旁邊,既是親子時間,也可以對觀看內容做一個篩查者。給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的生長環境,呵護他們純潔的童心。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往前追溯,莫不是幼兒時期的教育出了問題。媽咪讀呀建議,孩子看動畫片時,父母最好陪伴在旁邊,既是親子時間,也可以對觀看內容做一個篩查者。給孩子營造一個純淨的生長環境,呵護他們純潔的童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