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必讀!他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為何12年春節不歸,把父母拉黑!

點擊上方“青島市人民檢察院” 可以訂閱

你怎麼看?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猛沒覺得有啥特別, 因為兒子類似的“抱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兒子把這封信稱為對家人的“最後通牒”, 老王沒想到, 這不像“通牒”的通牒, 真成了兒子與家最後的告別。 老倆口搞不懂兒子為何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這些年來, 母親都會在春節前給兒子發去短信, 詢問其是否回家過春節。

僅有的兩次回復還是在幾年前, 而回復也極為簡潔, “有事, 不回”和“不”。

近幾年, 老倆口似乎已慢慢習慣了。 兒子電話拉黑了, 短信不回, 也沒有什麼微信。 “每年春節都有人問, 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 我都說他在美國, 忙。 ”

老倆口內心期待著兒子的回歸, 希望與兒子重新建立起親密聯繫, 他們認為在關係的重建上, 主動權仍在兒子那邊, 家的大門永遠打開。

但王猛眼裡, 已經沒法信任他們了。

“可父母就你一個孩子,

把你撫養大, 送進了令眾人嚮往的高等學府, 就這樣決裂, 你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記者反問。

“那是他們自作自受。 ”

王猛回答得很乾脆。

反思

搞不懂的或許不止老倆口。

為何在這樣一個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從小成績優異好學上進, 似乎沒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卻偏偏脫離了軌道呢?

最近, 老王仔細地分析了兒子與家人斷絕關係前後的幾次轉捩點, 他得出結論, 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

“他是狀元, 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 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 之後畢業工作又遭遇不順, 再次出現了情緒問題。 到美國學業出現困難, 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 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

遷怒于家人。 ”老王說。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學, 在小白看來, 王猛父母的確在對王猛的保護上有些過度了。 小白介紹, 當時王猛上學到回家實際上僅有幾分鐘的距離, 不過, 但凡下雨天, 在下晚自習前, 王猛的父母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後門接他。

而對王猛如今的表現, 小白表示:“他是當年的理科狀元, 上了當年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 他一直孤僻, 不善言語, 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

在王猛的中學老師張老師看來, 王猛內向, 但有上進心, 喜歡跟自己較勁, 在班級裡孤立少言, “交際能力要差一些。 ”

老王認為, 在美國做了心理諮詢後, 加上和“老朋友”的相處不愉快, 他就開始不和家裡聯繫了。 “這是一個轉折事件, 總認為我們給他推薦的人不行, 是要控制他。 ”

“國內就不說了, 國外是完全陌生的環境, 我們介紹一個朋友, 在必要時候也好有個照管, 我們錯了嗎?”母親老劉說。

記者將王猛的萬字長信轉給了老王一份, 希望他能清楚兒子對過往真實的思考和想法。

老王覺得自己曾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 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 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怎麼樣, 我們愛兒子, 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繫起來。 ”母親老劉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