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加快出臺分級診療相關配套政策設計

分級診療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 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 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

新一輪醫改以來, 上海已經率先在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構建醫療聯合體等方面探索多年, 積累了有益經驗。 特別是2016 年上海被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納入第二批省級綜合醫改試點以來,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呈現出百舸爭流的良好態勢。 為了充分把握這一難得的改革良機, 本市應該緊緊圍繞著醫改的重中之重,

也是難上加難的“分級診療”改革, 出臺核心的激勵約束配套政策, 爭取在二三年內收穫實質性的分級診療改革紅利。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 農工黨上海市委提交《關於加快出臺本市分級診療改革相關配套政策設計的建議》, 希望明確牽頭部門,

加快出臺關鍵的控制指標及配套政策。

分級診療已滿足患者

“願意去”條件

提案中指出, 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 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 也是一條重要國際經驗。 成功推進分級診療要滿足患者“願意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得住”、大醫院“願意放”3個關鍵要素。

農工黨上海市委經過調研發現, 在上海, 家庭醫生制度的廣覆蓋、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認同感和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在增強, 患者“願意去”具備了條件。 近10年來, 得益于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區域衛生資訊化、公立醫院投入補償機制、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等重要的改革, 上海也已經積累了加快推進分級診療改革的重要基礎。

此外, 隨著藥品全面取消加成及醫療服務收費價格全面調整, 使得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結構發生深刻調整。 更重要的是, 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導向正在發生根本轉變, 更加突出核心技術能力, 特別是依託區域衛生資訊化積累起了能夠精准比較公立醫院服務能力的基礎指標,

使得大資料支撐下的定量科學評價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成為一種可能。

推動“互聯網+分級診療”服務模式

農工黨上海市委建議, 依託市平臺的大資料分析, 將以病種組合指數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作為市級三甲綜合性醫院服務能力考核的唯一標準, 引導大醫院不得不“下轉”一般病源, 尋找“含金量”更高的疑難重症。 目前, 個別敏銳的醫院已經開始著手轉型。

此外, 他們還建議, 大力推動“互聯網+分級診療”服務模式, 鼓勵醫聯體上下依託各類遠端視頻系統, 包括各類移動端, 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之間, 以及上級醫生與病患之間的即時諮詢會診,

各類檢驗檢查結果隨時調閱;並允許線上諮詢會診收取費用, 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把更多的一般病源留住, 疑難複雜病患上轉。

探索醫保報銷方式調整, 引導患方願意去基層, 也是農工黨上海市委提出的建議之一。 在“1+1+1”組合簽約後, 如果在選中的醫療機構內看病, 要給予額外的報銷獎勵,一定要讓遵從診療秩序的居民有獲得感。提案還建議,分級診療改革不能成為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內部“閉環”,必須本著公平開放的心態,鼓勵社會辦醫加入,鼓勵健康或者亞健康人群甚至某個專病人群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簽約,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家庭醫生服務。

要給予額外的報銷獎勵,一定要讓遵從診療秩序的居民有獲得感。提案還建議,分級診療改革不能成為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內部“閉環”,必須本著公平開放的心態,鼓勵社會辦醫加入,鼓勵健康或者亞健康人群甚至某個專病人群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簽約,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家庭醫生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